人老了饭量大和饭量小,哪种更长寿?反正不是吃得多的人

中国人一直信奉一句老话:能吃是福。李老头原来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在平时的饮食中常常是吃到撑得不行,才愿意停下筷子。但他的儿子对他这种做法一直不太赞成,平时也常劝他吃饭要适量,李老头却也没有放在心上。

现在,李老头的想法有了一些变化。他今年因为高血脂进了医院,医生认为李老头平时吃的太多了,导致营养过剩,人在慢慢胖起来的同时,高血脂、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也就不知不觉的提高了。直到李老头出院,儿子还一直强调要他改善饮食,平时要少吃,甚至他还告诉李老头,少吃才能更长寿。

你每天的饭量是多少呢?又赞同谁的说法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关于饭量的“秘密”。

一、研究证实:吃的“少”或许真的可以延长寿命

食量和长寿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不少研究团队的研究重点,比如德国衰老生物研究院联合了其它几个团队,针对此事就专门进行了研究,还将结论发表在了《Nature》子刊的杂志上。

该研究团队选取了不同的小鼠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将它们按照年龄分类,观察它们在不同饮食环境下的寿命情况,最后的结论让人很是震惊

● 严格控制饮食后的小鼠,寿命普遍要更长,而且小鼠越早进行饮食控制,这一表现也就越发明显。

因此研究团队认为,控制饮食,每餐少食确实可能会延长寿命,这样的习惯越早养成,年老后的身体健康状态也就越好,寿命或许会变得更长

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在人们年轻的时候,体内器官基因活性对于饮食习惯的变化,可以适应的更加迅速。相反,等到年纪大了之后,因为中年脂肪中的记忆效应,老年人肝脏基因活性的适应力减弱,脂肪组成的变化也会比较小,此时对饭量的需求会相应减少

当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吃的少就一定长寿”这个结论并不一定成立,这个研究更多的是要告诉我们,怎么根据身体的实际情况控制饮食,比如每餐饭不要吃得过饱,这样才更可能长寿。毕竟这样去控制饮食,对身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降低患有心脏病的风险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胃都是具有一定“弹性”的,习惯性地吃饱、吃撑会让我们的胃部出现长期的膨胀,甚至导致胃部变大,这就很容易挤压到体内的其他器官。其中,心脏位于胃部的上方,也是最容易受到挤压的器官之一。

如果长期让胃部膨胀,心脏受到的压力自然也会比较大,心脏上的血管也会随之受到挤压,甚至出现血液流通不畅等问题,久而久之,患有心脏的风险自然也会有所提高。

2.避免因肥胖而导致的并发症

根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统计,肥胖已经成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最大健康杀手,可能会引起的并发症非常的多,“三高”自是不必说的,它还有可能会导致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患癌几率。

在临床上,平时少吃一些确实可以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但是吃多少、少吃的量又该如何界定,是没有绝对的。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食量进行控制,最直观的就是不要让自己吃的太饱,甚至到吃撑的地步

二、少吃≠节食,也要遵循以下2个原则

少吃或许真能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少吃不等于节食,更不等于不吃。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即使控制饮食,也要注意量力而行,做到以下2点:

1.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少吃,一定是建立在身体可以摄取足够均衡营养的基础上,尤其是对于老人而言,如果不能摄入足够的营养,那么可供身体各器官正常运行的能量就会严重不足,身体素质下降,免疫力系统也会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这样一来,少吃不但无法让我们变得更加健康,还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于老人每日食物摄入的建议是,老人在平时一定要常摄入蛋白质,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是蛋白质的“组合”,它不但能够帮我们在体内承载各种物质,还能保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更重要的是,蛋白质对我们的免疫系统十分重要,可以形成各种免疫细胞的免疫蛋白,维护免疫系统的运转。

总而言之,每种营养元素在体内的作用都是大有不同的,以小见大,我们即使“少吃”也要注意营养的均衡摄入。

2.吃的慢一些

在控制饮食的初期,我们要做到的第一步就是降低吃饭速度,吃的慢一些。如果吃饭太快、太猛,往往会导致我们体内积食,肠胃消化困难长到压力大,食物就很难被很好的消化和吸收,这也是肠道疾病风险变大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吃饭时的细嚼慢咽,它不仅仅是用餐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减轻肠胃负担,降低消化系统的患病风险,还能让我们潜意识认为自己摄入了足够的食物,达到控制食量的目的,毕竟我们感受到的“吃饱”,一般都是大脑接到了肠胃发来的信号,这中间大概需要15分钟以上的时间。

三、这2种食物或会“加速衰老”,老人最好少吃

改变饮食习惯,改善膳食结构这2步是“吃出健康”的重要环节,少吃的含义同样如此,我们既要改善饮食上的坏习惯,也要远离让不健康的食物,避免病从口入,加快我们的衰老。那么作为老人,应该尽量避免什么样的食物呢?

1.重口味食物

因为器官功能的退化,很多老人的味觉也会出现失灵等问题,这样一来在平时的饮食中,为了让食物变得可口,很容易就会吃咸了,其实这类型的食物对于老人来说十分不健康

根据2019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来看,我们现在依然保留着高油、高盐、高脂的饮食习惯,这导致了近八成以上的慢性病,并且让“三高”等疾病有了向年轻人群发展的趋势。

国际杂志《柳叶刀》中也曾讨论了“我国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不良饮食习惯更是位列榜首。也就是说老人常吃这些重口味食物,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为了健康,老人必须要少吃“重口味”食物。

2.太烫的食物

很多老人因为习惯问题,都会很喜欢吃一些温度很高的食物,觉得这样“趁热吃”对胃更好。但其实,这样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太烫的食物不仅对身体毫无益处,还有可能对我们的消化系统造成严重的伤害。

尤其是对老人来说,他们因为年纪的关系口腔环境会变得更加脆弱,食管的功能也会有一定的减弱,太烫的食物容易对细胞造成伤害,长期下来可能会灼伤我们的口腔和食管黏膜

而且口腔细胞恢复相对较快,我们自己可能都没有感觉到口腔细胞在快速地进行新陈代谢,如果不符合规律的细胞生长速度,很容易导致细胞突变,甚至引发癌症

医生结语:

我们常说“病从口入”,足可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有多么大的影响,而这一点在老人的身上体现的更是十分明显。

对于老人来说,想要尽可能健康长寿,我们可能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改掉饮食上的坏习惯,让自己摄入更加全面的营养,用科学的方式让自己吃的开心,吃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吃得少,老得慢?热量限制延缓人类衰老,临床试验有了新结果》学术经纬2023/02/17

[2]中国康复. 2023,38(05)《影响中老年人生活和长寿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3]保健时报中央级《饭吃七分饱更长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长寿   可能会   饭量   胃部   器官   老头   食物   老人   营养   饮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