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迷宫结构,对烟气与感烟探测器之间的作用过程有何影响?

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感谢您的支持。为方便与您分享,可以点个“关注”哦~

文 |万物喵知道

编辑 |万物喵知道

引言

货舱火警探测是现代飞机火警探测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飞机货舱火警探测大部分采用烟雾探测技术,即在货舱中安装多个点型光电烟雾探测器。

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条例规定,货舱火警探测系统必须在火灾发生60s内探测到火灾,并给机组乘员视觉警示,因此要求货舱采用的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然而光电感烟探测器由于其固有的几何结构及所处的环境状况,使得它在火灾探测中对火灾烟雾参量的响应有一定的迟滞,直接影响火灾探测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如防虫网、光学迷宫、烟气流对感烟探测器性能的影响等。

本研究针对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的光学迷宫结构对其探测的延迟作用,实验研究光学迷宫对烟气与感烟探测器之间作用过程的影响。

光电感烟探测器和光学迷宫

飞机货舱采用的光电感烟探测器是利用火灾烟颗粒对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来探测火灾的一种装置,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当货舱没有发生火灾,采样空气不含有烟颗粒,光敏二极管2接收不到红外发射管1发出的光脉冲,不产生光电流。

当货舱因失火产生烟雾时,烟雾进入探测腔室后,烟雾粒子对红外光产生散射,光敏管接收到散射光信号,产生光电流,其强度与烟密度成比例,结合探测算法,触发报警电路,通知机组成员货舱失火。

如图1所示,迷宫的座体上有一定数量的遮光叶片,它与上盖等其他遮光零件构成一个光学暗室,即探测腔室,由于探测腔室对于烟雾进出来说像是一个迷宫,所以也称为光学迷宫。

迷宫的主要作用是防止外界环境光直接射入探测腔室,消除环境光线的影响,增强抗环境干扰能力。

同时光学迷宫的结构使烟雾粒子在迷宫中合理的分布和流动,且能让红外发射管发出的光能够在迷宫中合理的反射、折射,与烟雾粒子发生正确作用后被光敏管所接收,以实现准确与快速探测。

然而,迷宫的结构会阻碍烟雾进入探测腔室的气流流动和扩散,降低进烟速率和浓度,可能严重影响探测器的响应灵敏度,因此合理设计光学迷宫的结构是提高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性能的重要方法之一。

实验研究

实验在一个2m×4m×2m的火灾探测模拟燃烧实验室中进行,外加各种测量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构成整体实验系统,如图2所示。其中燃烧室在实验过程中是一个不透光封闭的暗室,排除环境光的干扰,顶部安装两个相同规格的点型光电感烟火灾探测器,分别编为1号和2号探测器。

选取可重复性好的阴燃棉绳作为烟源,将其放置于探测器正下方。测量仪器用来测量燃烧室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计、湿度计和光学烟密度计等。燃烧室安装有抽风机,以便每次实验后期快速排净室内烟气。

选取的两个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均拆除了外壳和防虫网,通过保留或去除探测器的迷宫,以及控制棉绳数量进行相关对比实验,实验条件如表1所示。

实验中使用的光电感烟探测器均能输出数字量,反映探测器接收烟雾浓度的大小,其最大输出值为3.299V。

实验测量与结果

1)实验步骤:将16根20cm长、干燥洁净的棉绳捆成一束,固定在支架上,使其自然下垂;1号、2号探测器同步保留或去除迷宫。

实验开始时,先开启实验仪器,再点燃棉绳,待棉绳阴燃连续冒烟后,迅速将棉绳支架放进燃烧室关闭门窗,约15min后拿出棉绳,开始排烟至初始状态后,结束实验;重复上述实验2次,若3次的结果相差较大,则继续实验。

2)实验数据:图3是一致性实验1号、2号感烟探测器(均有迷宫)的输出值。

从图3可看出1号、2号感烟探测器的输出曲线基本重合,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来分析两个探测器输出值的相关性,计算出图3中两组数据的皮尔森相关系数corr(y1,y2)=0.9865,表示它们满足正相关且极高度相关。

因此1号、2号探测器对烟雾的响应过程一致,可以用来进行之后的对比实验。

将1号探测器保留迷宫,2号探测器拆除迷宫进行实验,实验步骤与一致性实验相同,大烟量采用16根棉绳,小烟量8根,实验条件见表1。

多次重复实验并稳定后,记录并对比有无迷宫探测器的输出和光学烟密度M值,分析光学迷宫对探测器感烟性能的影响。

图4和图5分别是大烟量1号(有迷宫)、2号(无迷宫)探测器与光学烟密度M值的输出曲线,图6和图7分别是小烟量1号(有迷宫)、2号(无迷宫)探测器与光学烟密度M值的输出曲线。

结果分析与讨论

对比分析图4、图5和图6、图7,与有迷宫的感烟探测器相比,无迷宫探测器的输出数据波动比较大,对烟雾浓度变化响应灵敏,探测性能不够稳定。

这是由于迷宫的遮光叶片形成的腔室结构对烟雾有滞留作用,使烟雾能在腔室内保留较长时间,有效避免了烟雾进入迷宫后未被探测到就流出。

同时减小外界气流对腔室内的影响,因此光学迷宫使感烟探测器探测到的烟雾浓度变化梯度相对较小,提高了探测器的稳定性。

分析不同烟量的两组实验数据,分别将1号、2号探测器输出值进行拟合处理,如图8~图9所示。

结合图4~图7相应感烟探测器的输出曲线可见、在相同烟量条件下,实验开始阶段前300秒,有无迷宫探测器的信号响应曲线不同,无迷宫探测器的感烟速率Ut(即信号变化速率)明显大于有迷宫感烟探测器,响应时间较短,分析比较有、无迷宫探测器。

达到同一输出值的响应时间差值,即迟滞时间,如图10所示,无迷宫探测器总体上提前10s~60s,上升幅度也相对较快,而保留迷宫的探测器则存在一定的迟滞时间,尤其总烟量较小情况下,即在烟雾浓度较低情况下这种迟滞现象更加明显。

比较相同时刻下探测器的输出值,从图8可看出带有迷宫的探测器在排烟前其输出幅值整体均小于无迷宫探测器的输出值,表明有迷宫的探测器腔内烟雾浓度明显低于腔外。

此外,不同烟量的两种探测器的信号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主要区别在于信号强度、响应时间和稳定性。

对于探测器响应信号最大值,在某时间内大烟量有、无迷宫探测器信号输出最大值分别为1.54V和1.78V,小烟量有、无迷宫探测器信号输出最大值分别为0.59V和0.78V,说明光学迷宫结构影响烟雾的气流和扩散,使得腔室内的烟雾浓度变化滞后于腔外。

在开始排烟至实验结束阶段,即烟雾浓度下降阶段,无论大烟量还是小烟量,感烟探测器在无迷宫情况下的下降梯度比较快,说明光学迷宫同样阻碍了烟气的流出,减小了探测器的排烟速率。

结论

本文采用可重复性较好的棉绳作为烟源,对飞机货舱中使用的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在有、无光学迷宫两种状态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烟量时迷宫对烟雾探测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

(1)光学迷宫对进入探测腔室的烟雾有滞留作用,能有效避免烟雾进入迷宫后未被探测到就流出,同时减小了外界气流的影响,提高了探测器的稳定性。

(2)光学迷宫增大了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的迟滞时间。由于迷宫的存在,延缓了烟气进入探测器的速率,使探测腔内的烟雾浓度明显滞后且低于腔外,探测器响应延迟10s~60s,烟雾浓度较低时这种迟滞影响更加突出。

(3)综合光学迷宫对点型光电感烟探测器响应性能的影响,合理设计迷宫的结构不仅需要考虑其遮光效果,气流的单向性等方面;更重要地必须保证气流的通畅和足够的进烟速率,使光电感烟探测器对烟雾变化具有快速的响应灵敏性,保证及时发现货舱失火,采取灭火措施。本文实验温度在23℃左右,探测器的输出值相对比较小,因此温度、低压低氧因素对感烟探测器和烟雾粒子的影响,以及减少火警探测误报率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探测器   迷宫   光学   货舱   结构   烟气   电感   气流   浓度   火灾   烟雾   作用   过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