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色列不可避免地要亡国?(深度好文,但读起来很轻松)

以色列的困境就是,此消彼长的战略形势,一场不可避免的持久战的到来。

1、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的军事巅峰, IDF(以色列国防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彻底奠定

1982年,刚刚和埃及实现和解的以色列敏锐地捕捉到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战机。

当年4月,阿根廷出兵马岛,触发了英阿战争,整个世界的注意力都被吸引;

两伊战争逐渐进行到高潮,伊朗和伊拉克的殊死搏杀不仅让双方都无暇它顾,也让整个中东因为支持伊拉克还是伊朗的问题陷入了四分五裂之中;

与此同时,在以色列的北方,黎巴嫩因为不同教派之间矛盾爆发的内战已经持续数年,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

而以色列的传统对手埃及和约旦都已经与以色列趋向和解,只剩下势单力孤的叙利亚还在和以色列敌对。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决心趁机对盘踞黎巴嫩的反以势力-——巴解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一次战争,彻底解决反以势力以黎巴嫩为基地对以色列本土的威胁,对中东残存的反以势力进行一次沉重的打击,进一步改善以色列的生存态势。

1982年6月6日,在国防部长沙龙的指挥下,以色列军队出兵黎巴嫩,对盘踞黎巴嫩南部进行反以活动的巴解组织武装进行了大规模的犁庭扫穴,在一周之内就击溃了黎巴嫩境内的2.5万名巴解组织武装,攻入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并重创了驻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

在这场战争后,遭到沉重打击的巴解组织被迫从黎巴嫩全部撤离,以色列终于解决了来自北方的安全威胁,并且重创了反以色列阵营的力量和信心。

从2023年回望,第五次中东战争可以说是以军在军事成就和军事心理上的巅峰,一败再败的中东各国从此彻底丧失了在军事上对抗以色列的勇气,屡遭重创的巴解组织也逐渐心灰意冷,放弃了依靠武力对抗以色列的想法,开始走向和解道路。

以色列建国40年来悬在头顶的国家生存问题在那之后似乎逐渐淡化。

2、80-90年代的以色列:生存危机解除后的国家转型

第五次中东战争后的整个80-90年代,在对中东各国建立了绝对心理优势后,建国以来压在以色列人头顶40年的生存危机逐渐解除,国内也开始逐渐开始摆脱长期战时状态,逐渐向一个处在和平时代的正常国家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时期以色列建国初期的社会基层组织基布兹开始逐渐瓦解,国企开始大量私有化,整个国家开始拥抱新自由主义,经济飞速增长,以色列逐渐从一个一直在为生存努力的国家逐渐转型成为一个以发展经济民生为主要目标,奉行私有制经济的现代发达国家。

站在今天的角度马后炮,我们会发现以色列自80年代以来的国家和社会转型,在事实上削弱了自己的动员能力和总体战能力,客观上造成了今天IDF(以色列国防军)的动员能力和战斗力衰退。

但是在当时看来,以色列已经打垮和震慑了周边的所有反以色列力量。

整个阿拉伯世界一盘散沙,以色列在可见的未来根本没有安全威胁,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坚持保持建国初期的长期的应对总体战的体制,以色列自己的国民早晚也会无法忍受下去。

更何况,以色列并不是没有想要为未来长久和平作打算。

进入90年代,苏联解体,东西方对抗结束,美国独霸全球,以色列迎来了有史以来安全环境最好的时机。

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高瞻远瞩,打算利用以色列外部环境最好的这段时机实现与巴勒斯坦之间的全面和解,为以色列找到一条与阿拉伯国家长久和平共存的道路。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奥斯陆协议》的签署。

这本来是以色列结束与巴勒斯坦的敌对,与阿拉伯世界走向全面和解的大好机会。

然而拉宾的远见卓识却不被以色列的右翼极端分子所理解。

在这帮贪婪而短视的右翼分子眼中,我大以色列军队天下无敌,周边毫无对手,为什么要妥协?为什么要让步?我强我有理,拉宾居然要向弱者让步,是叛徒!

于是拉宾遇刺,巴以和解的曙光破灭。

随后巴勒斯坦民族与以色列民族的矛盾在短暂的缓和之后再次走向了紧张,双方主张和解的派别都逐渐被边缘化,激进派和极端派都开始大行其道。

主张和解的法塔赫在巴勒斯坦民族内部的支持率开始下降,而坚决主张武力抗争的哈马斯、杰哈德等组织在巴勒斯坦内部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本来有希望在90年代走向和平的巴以两国从90年代后期开始再次进入了民族冲突的漩涡中。

随后以色列开始对巴勒斯坦继续紧逼,一连逼出了几次巴勒斯坦民族大起义,本来有希望在90年代走向和平的巴以两国从90年代后期开始再次进入了民族冲突和相互仇恨的漩涡中。

这里就看出以色列这个民族的问题了:做事极其短视,只能看见眼前,看不见长远,自己占优势的时候蛮横霸道到极点,便宜占尽,丝毫不打算给别人活路,也不为将来做打算。流浪两千年真不冤枉。

事实也证明,以色列在自身优势最大的时候没有借机实现巴以和解,是给自己的未来埋下了巨雷。

只要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不能实现和解,那么以色列与周边国家的冲突就无法真正结束,那么以色列就只能一直指望周边的所有国家都一直处在衰弱和四分五裂的状态,让自己的军事力量能够永远对周边势力保持压倒性的优势,否则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安全。

可是怎么可能永远呢?

也就是在以色列与巴勒斯坦民族和解失败的时候,一个对以色列威胁更大的周边势力开始崛起而这个势力的出现,本身就是以色列短视、贪婪和粗暴政策的产物。

3、南黎巴嫩战争和真主党的崛起

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之后,以色列借口“阻止巴解利用黎巴嫩南部领土袭击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占领了一块领土,美其名曰“安全区”。

本来在第五次中东战争时期对以色列入侵并不抵触的黎巴嫩人对此炸了锅,他们本来也很乐于借以色列之手赶走讨厌的巴解,万没想到以色列居然直接就占着土地不走了。

这里面最愤怒的就是黎巴嫩的什叶派穆斯林。

以色列占领的南黎巴嫩地区恰好就是什叶派聚居区,以色列占领这里以后扶持基督教势力作为伪政权(即南黎巴嫩军),还将大量当地的黎巴嫩什叶派民众驱赶出家乡,沦为难民(很眼熟对吧?以色列侵略和驱逐过的可不止巴勒斯坦人)。

愤怒的黎巴嫩什叶派立刻发起了反抗斗争,在这场反抗以色列占领的运动中,一个叫真主党的势力逐渐崛起,在伊朗的帮助下逐渐壮大。

真主党早期面临的形势实际上同样非常绝望。

彼时的以色列军队在中东已经是如日中天,周边所有阿拉伯国家都已经被打服了。

黎巴嫩抵抗力量在常规武装方面完全被碾压,最大的倚仗就是伊朗的支持。

然而当时正深陷两伊战争和国际孤立之中的伊朗显然也不能提供什么强有力的帮助。

然而就是在这种相当绝望的环境中,真主党硬是靠自身力量在战斗中成长了起来,并走出了一条非常类似于我党在抗日时期走过的道路:

以宗教作为组织指导思想;

以什叶派知识分子作为组织基干,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架构;

以什叶派聚居区作为基本盘,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在根据地内注重民生和建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在此基础上,坚持用武装斗争的方式对抗以色列真主党对以色列的斗争也基本上是我党在敌后抗日战争期间的策略。

由于常规武装力量的绝对劣势,所以不搞正面对抗,不集结大部队和以色列军队打正规战。

而是将部队分散成无数机动灵活的精干小队,对以色列占领军和南黎伪军展开长时间,低强度,高频次的袭扰战。

作战的主要内容就是用路边炸弹攻击以军车辆,伏击以军巡逻小队,袭击和骚扰孤立据点。以军大部队扫荡时就化整为零,分散开来袭击以军侧翼和后方。

真主党的抵抗战争作战规模一直不大,主打一个没完没了,坚持不懈,神出鬼没,打不死你也要烦死你的策略。

让以色列军队在占领区里时时刻刻都要悬着心,吃不香、睡不好,想要出击又找不到人,想要坚守又被骚扰的不堪重负,在日积月累无穷无尽的治安战中逐渐被磨得士气全无。

真主党也在这场战争中逐渐成长起来,无论是组织架构、根据地建设、政治水平、战斗经验,甚至是宣传能力都随着战争过程不断提高。

而以色列占领军则在这场无休止的对抗中一步一步被常规军事力量远远弱于自己的真主党折磨到了崩溃的边缘。

终于,在经历了十八年的持久战后(1982-2000),以色列军队和政府再也受不了。

2000年,不堪其扰的以色列政府终于决定撤出南黎巴嫩。

本来按照以色列军队的计划,这应该是一场有序撤离。

然而撤退过程很快就变成了一场军事灾难。

一直跟随以色列作战的南黎伪军在得知以色列军队准备撤退后立刻崩溃了,大量伪军向真主党投降或溃散。

伪军的崩溃导致以色列在南黎巴嫩的统治瞬间土崩瓦解,以色列占领军在伪军的裹挟下也被迫开始撤离,最后几乎是在真主党的尾随下以完全溃逃的形式撤回了境内,遗弃了大量装备和物资。

持续十八年的南黎巴嫩反抗战争至此以以色列的彻底失败告终。

咦,这个场景怎么这么熟悉?好像两年前美军在阿富汗发生过。

4、南黎巴嫩战争的深远影响

南黎巴嫩战争是一场在中文互联网上此前几乎无人知晓的冲突。

之所以没什么名气是因为这场持续十八年的冲突中从未爆发过什么有名的大型战役,多数时候冲突的参与人数都不过是几十到几百人的规模,阵亡数字一般都是个位数,很难入得了吃瓜群众的法眼。

然而这场战争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异常深远。

这是以色列军队自建国以来完全输掉的第一场战争,没有战机互慰,没有装甲对抗,没有万炮齐发,没有几千几万人互相厮杀的大场面,交战双方的军力极度不对等。

然而不可一世的以色列输掉了这场战争,而且是以全军溃逃的形式极不体面地输掉。

战争的胜利者真主党,只是一支几乎没有重装备,主要武器是AK47、RPG、路边炸弹和火箭弹的非正规武装。

这场战争带来了几个深远影响:

第一,撕下了以色列军队战争神话的面纱在中东地区,南黎巴嫩战争的过程是一直被新闻高强度直播的。

以色列是在整个中东的注视下一步一步输掉战争的,最后以色列军队在南黎总崩溃时的场面上了所有中东国家的头条。

整个过程堪比2021年全球目睹美军在阿富汗喀布尔的撤退。

以军从南黎巴嫩撤退时,中东国家的舆论场上一片欢腾、大肆嘲讽,过去几十年来以军建立起的“战无不胜”的形象在这一刻遭到了巨大的打击。

第二、极大提升了真主党和伊朗的地位,坚持抗战十八年,最终把以色列军队驱逐出黎巴嫩领土的真主党,理所当然的名声大噪,成为了整个中东世界的英雄。

连带着一直在幕后支持真主党的伊朗也信心大振,从此更加坚定了通过在以色列周边扶持各路反以势力对抗以色列的战略。

伊朗从那之后也就逐步成为了以色列心中最可怕的对手。

真主党的斗争历史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巴勒斯坦人的榜样和信心的来源。

当以色列军队从南黎巴嫩撤退时,大量当年被驱逐的什叶派难民也纷纷重回故土。

真主党跟着难民一起返回故乡时,特意喊出了一句足以让所有巴勒斯坦人震动的口号:

“巴勒斯坦人民,请沿着我们的道路前进!”

5、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以色列对手的可怕进化

南黎巴嫩战争的失败,虽然给了以色列巨大的难堪,让以军“军事神话”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总的来说以军实际上没有在正面战场上战败,而是受不了治安战的折磨主动撤出的,因此还不至于掀了以军的底裤。

但是在南黎巴嫩大撤退6年后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军队的表现又一次大跌眼镜。

在这场由于真主党越境绑架以色列士兵而引发的战争中,以色列前期的反应与本次哈马斯袭击之后的情景颇为相似:

以色列举国震怒,总理奥尔默特放话一定要灭了真主党,美国也表示坚决支持,宣布真主党为恐怖分子。

以色列军队首先对真主党进行了大规模空袭,随后进行了大规模动员,并发动了地面进攻。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以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空军没有目标,大部分时候都在炸民用建筑泄愤,对真主党军事力量的打击基本聊胜于无。

陆军越境之后各种拉胯,在真主党的打击下不断损兵折将,有的部队压根不敢越境,有的部队越境以后因为后勤补给跟不上,全军因为断水断粮差点原地崩溃,还有的部队干脆迷路了。

打到最后以色列军队没有拿下一个像样的目标,也没打死多少真主党,本土还挨了无数火箭弹,只能轰炸黎巴嫩平民来出气,基本上算是丢尽了脸。

事先放出的“一定要灭了真主党”也成了一个笑话,真主党在这场战争中甚至算不上损失惨重,只是伤了皮毛。

如果说南黎巴嫩战争失败相当于美国从阿富汗撤退,那么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相当于美国又打回阿富汗,结果被塔利班给正面击败了。

两次黎巴嫩战争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对IDF(以色列国防军)的军事神话的打击,或者证明了IDF地面作战能力的拉胯这么简单。

对以色列来说,最为危险的信号是,在数十年来,中东地区第一次出现了在组织能力和战术水平上可以与以色列平起平坐的对手。

长期以来,IDF(以色列国防军)在数次中东战争中能够一次次地击败自己的敌人,所依仗的并不完全是装备上的优势——在80年代以前,IDF与对手之间的装备并没有代差。

IDF的主要优势一方面在于大量参加过二战的富有作战经验的老兵,另一方面就在于根植于工业化国家、民族主义和集体组织的强有力的组织结构,使得IDF的军队在组织度上碾压了所有的对手。

无论是基层士兵的作战意志和执行力,部队的连续行动能力,还是军队的指挥体系,以及后勤和情报系统都碾压周边所有在国家形态和社会组织结构还普遍处在前现代的阿拉伯国家,从而在作战能力上形成了降维打击。

以色列在军事力量上碾压周边国家的本质不是装备的碾压,而是国家发展水平和集体组织结构的多维度碾压。

而真主党在两次黎巴嫩战争中的表现,展现出一个可怕的事实:在以色列周边已经出现了一个可以在组织能力、战术水平、情报能力等方面全方位与以色列抗衡的势力。

以色列以往相对周边国家的多维度的全面优势,已经逐渐退化为只剩下装备优势了。

更可怕的是,随着真主党在黎巴嫩战争胜利之后的名声大噪,真主党也逐渐成为周边势力的学习对象。

而真主党背后的伊朗更是信心大振,开始进一步着手在以色列周边推广扶持真主党的经验,不断寻找和资助新的代理人,从而逐渐在随后的十几年里在中东地区构建出了一个庞大的代理人网络。

也就是今天逐渐被大众所熟知的——抵抗之弧。

6、抵抗之弧的扩张与哈马斯的底气

哈马斯成立于1987年,与本来就是什叶派武装、与伊朗宗教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建立开始就和伊朗是坚定盟友的真主党不同,哈马斯原本是穆斯林兄弟会的分支,巴勒斯坦人大多也是逊尼派穆斯林。

因此哈马斯与伊朗的关系并不如真主党与伊朗那样亲密。

但由于哈马斯从建立起就一直坚持以强硬的武力手段对以色列进行斗争,其政治态度与伊朗相符,因此早在90年代伊朗就和哈马斯发展出了密切的外交联系。

特别是90年代中期法塔赫开始与以色列和解之后,对法塔赫不满的伊朗便逐渐抛弃了法塔赫,转向了全面扶持哈马斯和其它坚决与以色列进行武力斗争的势力的道路。

早在90年代,伊朗每年就会向哈马斯提供数百万至数千万美元不等的资金援助,在2006年哈马斯与法塔赫决裂后,伊朗的援助资金大幅上涨到每年超过1亿美元。

同时从90年代起伊朗开始每年定期培训哈马斯的武装分子。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操作下,哈马斯和其它巴勒斯坦抵抗组织逐渐被吸纳进了伊朗的“抵抗之弧”力量中,成为伊朗反以反美大阵营的一环。

也正是从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结束后,伊朗“抵抗之弧”的构建开始逐渐取得成果,影响力在中东地区不断扩张

在2006-2016年,通过长期的经营,伊朗逐渐渗透和控制了伊拉克的什叶派武装,并在对抗ISIS的战争中不断扩张势力,从而将美国的影响力基本驱逐出了伊拉克,使得伊拉克成为了“抵抗之弧”的势力范围;

在2011年至今的叙利亚战争期间,伊朗和真主党通过坚决支持阿萨德政权,趁机在叙利亚境内发展出了大量的亲伊朗武装势力;

真主党还在战争期间趁机扩大了武装力量,锻炼出了一支数万人的精兵;

在2015年-2022年的也门内战期间,伊朗支持的胡塞武装先后击败也门政府军和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干涉军,统一了也门,并发展成为中东除伊朗外最强大的什叶派势力,拥兵达40万之众,而且控制了红海与印度洋的出海口。

自2006年以来,经过十余年的经营,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势力实现了空前扩张。

手下的“抵抗之弧”也从之前仅有的一些规模不大的武装组织发展成为包括胡塞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叙利亚什叶派民兵、真主党在内,拥有超过50万军队(不算伊朗自己的军队)和导弹、火箭弹、无人机、坦克等大量重武器的强大势力。

很显然,过去十几年中“抵抗之弧”力量的空前壮大,也给了哈马斯更大的底气,从而敢于对以色列发动规模更大、烈度更高的攻势。

7、2023年,中东时局的天翻地覆和哈马斯的进攻机会

就在伊朗势力空前扩张,抵抗之弧力量的不断壮大的情况下,2023年中东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长期争斗数十年的沙特与伊朗在中国的协调下终于实现了和解。

沙特与伊朗的和解是一件彻底改变中东局势的大事。

在此之后不久,逊尼派阵营和什叶派阵营的小弟们纷纷开始相互和解,由于逊尼派-什叶派争斗而长期战争的叙利亚和也门局势也终于实现了全面缓和。

胡塞武装被周边国家正式承认,而阿萨德也终于重新被阿拉伯国家接纳。

在两伊战争以来,中东穆斯林国家间持续数十年的内耗终于逐渐落下帷幕。

而逊尼派-什叶派阵营和解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以色列的外交处境和安全形势开始急剧恶化。

对于伊朗领导下的抵抗之弧来说,在老大和小弟纷纷与逊尼派和解之后,终于可以腾出全力来对付以色列了对于沙特领导的逊尼派阵营来说,与以色列缓和关系的需求也大大减弱。

也正是在这样的大前提下,以伊朗为首的反以色列阵营,终于可以开始集中力量,准备进行一次对以色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了。

而哈马斯,显然就是这场军事行动最合适的执行者。

8、军事行动的意义和以色列的未来

2023年10月7日开始的阿克萨洪水行动中,哈马斯取得了空间的成功。

在不到两天之内,哈马斯通过一连串凌厉的军事突袭,给以色列造成了惨重损失。

打死超过 1400名以色列人,其中包括至少300名军人,40级校级军官;俘虏200多人;打伤4000多人;加沙周边的大部分军事基地都被占领,大量居民点被攻破。

以色列遭遇了自赎罪日战争以来最恐怖和黑暗的两天。

在这场军事上空前成功的袭击背后,是什么呢?

是IDF(以色列国防军)的武备刻弛;

是哈马斯在伊朗和真主党长期的资助和言传身教下,战斗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更是过去十几年里随着抵抗之弧力量的空前扩张,以及逊尼派和什叶派阵营和解导致的中东国家间内耗降低,使得伊朗终于可以集结起抵抗之弧的全部力量来筹划对以色列发起更大规模、更持久、更全面的进攻。

这才是以色列在未来很多长时间之内面对的最可怕的危机,对手的力量越来越强,组织度越来越高,战斗技巧越来越娴熟,经验越来越丰富。

对手现在的内耗已经降低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可以集中主要力量对付自己。

比这更可怕的是,这个对手摆明了是要对自己进行持久战,而且也有持久战的能力的。

周边是对自己恨之入骨的几百万巴勒斯坦人,以及背后随时可以策应和援助他们的真主党、叙利亚、伊拉克什叶派民兵、胡塞武装,以及在这之后操控一切的大后台伊朗。

他们掌握着巨量的资源、庞大的军事工业能力、几十万武装力量、无数的武器,有能力也有意愿对自己展开无休无止的长期战争,发起一次又一次的袭击。

这次以色列如果不能消灭哈马斯、占领加沙,那么依靠抵抗之弧源源不断的支持,哈马斯早晚能够恢复力量,甚至变得更强,对自己发起下一次攻击。

即使这次以色列消灭或者重创了哈马斯,只要几百万仇恨自己的巴勒斯坦人依然存在,抵抗之弧尽早可以制造出下一个哈马斯。

10月7日的阿克萨洪水是过去几十年来以色列遭到的最惨重的军事失败,可未必是未来若干年里最惨重的失败,谁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下次?下下次?

巴勒斯坦人是杀不完的,抵抗之弧的资助也是不会停的。

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以色列社会能一直维持动员状态吗?

如果今年这样规模的袭击未来几年就发生一次,以色列这个国家还能正常运行吗?

以色列过去几十年里构建的对周边的绝对军事威慑正在消失,安全环境正在崩塌,那个自1982年之后逐步转向正常国家的以色列,似乎要被迫着重新面对建国之初危机四伏的环境。

唯一的问题是,这一代以色列人还能接受重新回到建国之初那种随时为生存而战的状态吗?

二十年前,以色列在南黎巴嫩与真主党的战争中,最终在长期的消耗战中无法支持,被对手逼到全面溃败。

如今面对更加强大的对手,同样的情景又会不会重演呢?

对哈马斯来说,真主党的成功就是他们努力的方向更何况,在目前这种形势下,对他们来说,无需询问抵抗的意义,因为抵抗本身就是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以色列   哈马斯   黎巴嫩   巴勒斯坦   伊朗   真主党   什叶派   中东   亡国   不可避免   深度   军队   战争   轻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