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事工评丨“想生敢生”,女职工期盼的不止是育儿补贴

李靖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提出,对生育二孩、三孩的该市户籍家庭,发放一次性育儿补贴5000元。实际上在此之前,已有多省多地出台“生娃发钱”政策,为符合条件的家庭发放生育补贴,金额从每月几百元到一次性上万元不等。

应该说,各地的这些措施是“真金白银”对《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具体落实,无疑会对促进职工生育意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这个推动作用到底有多大?还得看措施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职工缓解育儿成本。职工特别是女职工,期盼的不止是育儿补贴。

女职工不想生不敢生有诸多现实的顾虑,托育问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个。生娃容易带娃难,现如今如果没有家里老人的帮助,职工自己独立带娃还是比较困难。特别是那些还没退休的老人,以及年龄过大的老人,基本没有帮子女带娃的能力。可生了孩子,总得有人带。因此,专业化、普惠化、就近便利的托育服务是不少女职工的急难愁盼。上班前把孩子送过去,下班后再把孩子接回来,小婴儿有专业的保育员照顾;学前班和小学低学段的孩子放了学能有个等待父母下班的去处……这些问题妥善解决了,女职工才能在单位安安心心工作,下班高高兴兴回家。

促进女职工的生育意愿需要政府和企业综合施策。比如,除了托育问题,住房问题也得考虑。尤其是对于二胎、三胎家庭来说,家里人口多了,不管是自住房还是租房的成本都在上升,那么育儿补贴是不是也可以投放在这些地方?义务教育之前,对有娃家庭特别是多胎家庭,是不是可以考虑在必需性的育儿消费方面予以消费补贴?孕检假、产假、陪产假等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企业在招录和使用女职工的时候,是否能够做到不对女职工的婚育状况进行隐形歧视?诸如这些,在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时,不妨多咨询一下女职工的看法。

当然,在考虑到职工诉求的同时,还要尽量平衡政企的承载力。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鼓励生育措施,既不能裹足不前,也不能没条件硬上。发力点找准了,钱用到刀刃上了,女职工生育才会没有思想负担。

来源:中工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呼和浩特市   女职工   保育员   产假   工事   意愿   职工   老人   措施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