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带到多大最合适?过来人:最好到孩子这个年龄段要退出

hello,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豆芽妈妈。

在一般家庭三世同堂,还在为教育孩子的问题而闹得“鸡飞狗跳”的时候,发小的明智之举让我们为之喝彩称赞。

孩子刚出生时,出于家庭压力和自身发展的考虑,发小并没有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而是把婆婆请过来帮忙带孩子,并约法三章:

第一,婆婆只管孩子的基本喂养,不管孩子的教育问题;

第二,婆婆帮忙带娃到三岁,答应以后时间由自己带;

第三,老人也有休息时间,下班和周末不带娃。

就这样平安相处了三年,孩子上幼儿园后,征求后婆婆的意见,发小给婆婆在小区周围租了个房子,她们全权承担起育儿的全部责任。

而婆婆也能卸下重担,平日跳跳舞、旅旅游,干点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惬意。

为什么隔代教育没有想象中那般美好?

因为老人阅历深、经验丰富,加上时间相对比较充裕,在孩子早期喂养过程中,老人的参与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近70%的老人在帮子女照顾孩子。在养育过程中,老人参与带娃,不仅减轻了孩子的经济压力,而且对孙辈也有积极作用:例如身体更健康,情绪更稳定、学习更优秀等。

然而,“隔代亲”并没有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如果一个家庭中,老人一直不退出孩子的教育,带来的危害不止一两点,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极大不利。

① 造成“角色混淆”,老人容易越位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一些老人,出于心疼子女的考虑,全权包揽了孩子的事宜,想着让父母在前方“冲锋打仗”,自己管好大后方,不让孩子的事让其分心担忧。

老人付出越多,对自己的认知就越不清晰,用“爱”的名义去主导一切,认为自己每天带孩子,很有话语权。

其实,这就是“角色混淆”,没有保持界限感,总是插手子女的教育问题,而且这类强势的老人,很容易造成年轻家庭矛盾,让孩子也无形中充当了甩手掌柜。

② 老人带出来的孩子,规则意识差

心理学上解释,规则意识是遵循以既定要求为行为准绳且发自内心去遵守的意识。

规则意识从幼儿时期培养,逐渐形成一种规范的行为模式,包括且不限于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亲子互动习惯的等等。

老人带娃,因为隔代亲,很容易宠溺孩子,对孩子要求少,或者要求不到位,很容易缺乏规则意识。

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规则意识,要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在孩子做正确事情的时候,及时肯定并强化这种行为认知;在做错的时候,要引导批评,找出正确的改造方法。

而且大人有以身作则、展现良好的行为和榜样,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

对于活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他们追求的更多是一种自由和随心,这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非常不利。

③ 无法满足孩子成长多样化需求

老人带孩子,越到最后之所以“吃力不讨好”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孩子作为一个生命个体,在不断发展和成长,而老人的生命状态其实是相对停滞的。

不同于小时候的吃喝拉撒玩,一堆玩具和吃的,就会哄住一个孩子。随着孩子长大,社交的需求、心理疏导的需求、需要被理解和渴望得到尊重的寻求都在与日俱增。

老人体力跟不上、对孩子心理需求了解甚少,对孩子的关心还仅仅停留在“饿了?渴了?作业做完了吗”等等问题上,孩子挺多了很容易厌烦。

老人帮忙带娃,到孩子这个年龄段要适时退出

随着孩子长大,老人要逐步退出孩子的主要养育舞台,让正常的亲子关系回归家庭,逐步建立孩子独立的规则意识、鼓励其社交互动等。

第一,三岁之前,起主导作用

婴幼儿时期,老人帮忙带娃,主要是全程参与孩子的照顾和看护。这时候的老人经验比较丰富,拉扯大的孩子多,对孙辈也有十足的爱。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三岁前的孩子相对比较好带,老人照顾起来也心有余力,如果老人再思想开明、与时俱进,学习些科学的育儿方式,就更好了。

第二,三到六岁,重在参与

3—6岁,一般是孩子上幼儿园的时期,这时候很多老人还得接孩子上下学,老人并不能完全退出孩子的生活。

很多老人带娃的家庭,老人习惯性宠溺孩子,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差。

朋友说她家的闺女,6岁了,早上起床姥姥还得给穿衣服,在家上完厕所,还得给她擦屁股。朋友问她为啥不自己做,闺女振振有词的说“我会做,但是不想做”。

3岁看大,7岁看老。3—6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关键期,也是孩子社会化培养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候,在学校里,老师会给孩子讲各种规范行为;在家里,老人不能太干涉子女的教育,父母要及时给孩子“立规矩”,说到做到,言行一致,在学校和家里一样。

第三,小学阶段,要退出生活

如果说6岁之前,孩子的教育,父母是主导,爷爷奶奶等看管老人是辅助的作用。那么到了小学之后,老人就不要再插手孩子的起居生活和学习事宜了。

现在鲜少有三世、四世同堂的和谐家庭情况,很多原因就出在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同和管教上。

老人有固有的思维模式,喜欢用过往的经验去判断和指导生活,而现在的年轻父母,接受更多先进的育儿理念和科学养育知识。

孩子上小学之后,主要就是学为主,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两代人很容易产生歧义和矛盾。

同事很苦恼,自己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和孩子斗智斗勇让她弹钢琴,不希望她能以后成为一个音乐家,主要就是为了让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习得坚持的好品质,体验到努力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但是,在家练习弹琴的时候,孩子只要一哭、有点情绪,婆婆就在一旁泼冷水:这么小的娃,让她学这么多干啥,不想练就不练嘛。

同事说,好不容易给孩子建立起来的信心,轻易就被婆婆几句话给“攻破”了。一个家庭里有太多的教育声音,观念不一,无法辨别是非的孩子也会心生困惑,不知道到底听谁的好。

教育孩子时,老人总在一旁拉“偏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正确的管教,也会越来越难管、越来越调皮。

你认为孩子多大,老人就不要插手“管”孩子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孙辈   老人   孩子   过来人   年龄段   婆婆   子女   时期   意识   父母   规则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