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万国公墓,老青岛记忆里的那些往事!

百花苑,位于青岛山脚下,中山公园小西湖斜对面,是一个四季常青,以青岛名人雕塑为点缀的开放式休闲公园,其内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仿若一处都市中的世外桃源,既是市民游客休闲的难得自然景区,也是一对对新人婚纱摄影的最佳场所。

这处濒临中山公园及青岛前海海滨绝佳之处的一隅,每天都会有许多游人过客游览观光,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曾有着一段沧桑的历史,这一片硕大的绿园,就是那处足以见证历史,却又命运多舛的万国公墓。

1948年的京山路,著名的“万国公墓”就坐落在这里。(卡尔·迈当斯摄影)

曾经的万国公墓,位于俾斯麦山(青岛山)南面的坡地上(现京山路,26中路南,如今的百花苑),它是青岛进入城市化之后最早的公墓,1899年动工建设,1904年最终修建完成,早期以埋葬欧美人士为主。是一座欧式国际墓园,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可惜的是,万国公墓在文革中遭到了彻底破坏,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被改建为如今的百花苑。

1898年,德占青岛后的第二年,德国胶澳督署就开始考虑建设一座公墓。1904年,欧洲人墓地建成后,规定只限内界外国人死亡者埋葬,欧洲人墓地直接受胶澳总督府监督,埋葬事宜统由德国卫戍监理部掌理。

公墓位于如今的京山路与延安一路之间,依山坡地势修建,墓葬区由上而下,层层设立,坟墓在每个梯面上被排成两行,整个墓园呈梯形状,中部辟有宽阔的凭吊通道,公墓大门设在京山路。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1899年9月,施工中的万国公墓,迎来了墓园的第一位长眠者,他就是被誉为"十九世纪最高深的汉学家",著名传教士、植物学家福柏。

万国公墓内,福柏的墓碑。福柏(自取中文名:花之安),是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之后,记录中最早去世于青岛的德国著名人士。历史没有忘记他,一个多世纪后,如今的市南区安徽路上的青岛市皮肤病防治院的外墙上,“福柏医院旧址”的“历史优秀建筑”、“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立牌悬挂其上。

万国公墓内,德占青岛时期第二任总督叶什克葬礼。

1901年1月27日,德国驻胶澳第二任总督、海军上校保罗·叶世克因染伤寒,在总督府卫戍医院去世,他是德占17年间,唯一一位在青岛去世的德国总督。2月2日,总督府在《青岛官报》发布了为叶世克举行葬礼的消息,将其安葬于青岛山东麓的欧人墓地(万国公墓)最高层的东北角,也是墓区占地面积最大的墓穴。

1902年2月14日,德国驻青岛海军第三营营长约翰内斯• 克里斯特少校因病客死青岛,他的墓碑临近于一年前埋葬于此的保罗·叶世克。

1937年,和士谦在青岛病逝,按其遗愿,葬在了万国公墓内福柏的墓旁。

和士谦(1859—1937), 德国柏林传教会牧师。1908至1911年,主持建造了柏林传教会青岛基督教堂(今江苏路基督教堂)。和士谦所著《青岛围城日记》详细记述了日德战争情况。

2010年,在太平山茶园发现的和士谦的墓碑残片。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1923年12月15日,胶澳商埠督办公署修订《欧洲人公墓埋葬章程》规定:

凡本埠欧美外侨及在本港停泊船只上所有死亡者皆准在该公墓埋葬;非欧美国籍的愿葬于该公墓者,须经交涉署准许。凡欲埋葬于该公墓者,家属须呈请交涉署核准,指定墓地位置,发照动工埋葬,各项费用同于德占时期。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万国公墓,无法统计到底有多少中外人士埋葬在这里。搜索到的一些资料,除了上述德占青岛时期的几位名人,还可以看到一些熟悉的人物,或是历史事件留下的印迹。

同学们在费筱芝的墓前祭奠

1946年1月19日,费筱芝烈士被葬于青岛万国公墓。

1945年12月16日,青岛文德女中20岁的女教师费筱芝因张贴反甄审标语,在青岛街头被枪杀,由此在全国演化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甄审运动。反甄审运动,也是解放战争时期青岛第一次大规模的学生运动,其持续时间之长、声势之大、斗争之激烈,在青岛学运史上都是空前的。

费筱芝用她年轻的生命,唤醒了更多的人们。后来青岛烈士陵园建成后,她的坟迁到灵堂左侧山坡,与市北公安局牺牲的三位烈士葬在一处。后来据传说,她的家人把遗骨迁回南方,与其母葬在一起。不知为什么,人们似乎也逐渐淡忘了她......

青帮老大张乐古,1950年被执行枪决后葬在了这里。

张乐古(1900-1950),名同有,号乐古。中学毕业后参加上海等地的教会活动,参加了当时的青帮组织并拜杜月笙为师。1926年回到青岛发展帮会,置办产业,经营新新大舞台、渔业公司等,开设《平民白话报》馆。

虽然帮会起家,但张乐古也做过不少善事,在青岛建立学校,开创教育,他办的学校一直到抗战期间,无论课本、教师工资等,均不收学生一分钱费用。同时对于爱国方面也有着较强的民族意识。据记载:当时青岛被日军占领,张乐古与张晓古兄弟制作国旗,挂在平民白话报社门前,为此,日军通缉张氏兄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张乐古参选为国民政府参政员。1947年,因贪污行贿被南京国民政府逮捕,并解除参政员身份。1950年,张乐古被判为青岛反动会道门头子、汉奸而被执行枪决。

于涛老师与文史学者衣琳辨别残碑

2010年的8月8日,中山公园进行改造时,在中山公园小西湖一侧的拆墙石堆中,岛城著名植物学家于涛老师意外发现了张乐古的残碑,残碑宽80厘米、高25厘米、厚15厘米,是红色花岗石水磨平面,上面镌刻着一百余字,均为繁体隶书,每字宽约1.5厘米,字体精美娟秀,五字一列,最左边“张乐古谨誌 ”几个字清晰可见。

长眠于万国公墓的,还有梁实秋的二女儿,1933年春,他的四个孩子同时感染猩红热,其中二女不幸夭折,葬在了万国公墓。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1926年10月,欧洲人墓地改称“胶澳商埠万国公墓”,加筑围墙,修建石门。“万国公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1927年6月22日,订定《毁坏公墓罚则》。1930年万国公墓划归青岛市社会局管理。

1931年《青岛指南》载:

万国公墓,在青岛山之东南麓,四周环以短垣,禁止樵苏践踏,市政府并派有专役,管理墓地。凡住居本市之欧美侨民,及在本港停泊时,在船只上死亡之欧美人士,皆准埋葬。墓基面积:十四岁以下者,以一公尺二公寸长,九公寸宽为限度;十四岁以上者,以二公尺五公寸长,一公尺二公寸宽为限度。使用费:十四岁以下者五元,成年者十元。开掘费:成年人三元五角;未成年人二元五角,均以二十五年为限。如二十五年后,仍请保留者,应缴保留费二十五元。专设之特别墓场,每方公尺,征收使用费三十五元。其贫苦无力缴费者,使用费,得以市政府之许可,免予缴纳。

再死者家属,如欲管理人在死者之坟墓上,作特别之修饰者:

(一)、每年给费二元,可以在坟上植夏季花草,并于冬季时常插青;

(二)、每年给费三元者,除植花插青外,并于死者生死纪念日,加供鲜花;

(三)、每年给费四元者,加栽松、柏、玫瑰,常春藤等植物。

此时,万国公墓准葬已不仅仅限于外国人了。

1933年的《青岛指南》有述:

凡本市居民身死,拟在万国公墓埋葬者,应由死者家属或主事人,将死者姓名,年龄,住址,国籍、职业,致死原因,及死亡年月日等缮具呈文,连同医师诊断书,或公安局检验证据,并缴纳租地费用;呈请社会局核准,发给埋葬许可执照。死者家属或主事人。领到许可执照后,依照指定基地位置,动工埋葬。于埋葬完毕时,由公墓看守人报告社会局备查。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日本第二次侵占时期,万国公墓由“维持会”管理,青岛特别市成立后,由卫生局接管。1945年12月,青岛市社会局接管市区墓葬业务后,颁布了《青岛市万国公墓埋葬章程》。

1947年1月5日,一架由上海经青岛飞北平的客机原定降落于沧口飞机场,但因大雾弥漫,飞机迷失方向无法降落,盘旋中不幸与卧狼齿山相撞,飞机随即坠落山脚,起火焚毁。机上42人无一幸免,全部罹难。遇难者遗体暂放天后宫,后转至胶州路吕祖庙,后部分遇难者葬入万国公墓。

青岛解放后,1949年8月1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青岛市万国(第一)公墓埋葬办法》规定。

1953年9月3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内第一、第二、第三公墓停止埋葬,责成市民政局、建设局,依城市规划选择新公墓地址。

1966年下半年,红卫兵破“四旧”的矛头指向公墓,万国公墓内的坟墓及精美别致的纪念碑等建筑,在这一年里变成断壁颓垣。零落的残石,堆放在中山公园小西湖南侧。后来被多用于公园园墙地面硬化铺设,如今,在中山公园的一些角落中,仍会时有发现。

2009年,岛城著名植物学家于涛老师在青岛太平山南麓茶场与中山公园发现“万国公墓”老墓碑残石。

万囯公墓就此永远的消失了,这个城市的一段曾经鲜活的历史片段也被永久的抹去了,不能不说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1984年,青岛园林局规划将此处建成一处以展示花卉、观赏树木、山石、盆景为特色的公园,定名为“百花苑”。1985年始,进行树木、花卉栽培。1990年,建设了园门、进行了水面处理、堆砌了假山、铺设了草坪,同年对游客开放。

1995年,青岛市政府决定为已故青岛籍暨客居青岛成就卓著之文化名人兴建雕塑,在百花苑内建成青岛文化名人雕塑园。

如今,每天来这里休闲娱乐、婚纱摄影的人们络绎不绝,可是除了一些老青岛之外,又有几人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那曾经的万国公墓,它的前世今生,竟然有着如此命运多舛的故事......

老青岛记忆里的万国公墓,听一听那些渐行渐远的陈年往事。

文末,我们选用了部分读者朋友的留言,看一看、听一听,老青岛记忆里的万国公墓。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自由天下:

后来的碑石有的垫万国公墓沟底了,还有一些在小西湖沟底垫着。

张继发:

当年中山公园从南面到东面都是竹篱笆园墙,1966年文革破四旧时,将万国公墓内砖石用于修建中山公园园墙,将西南门包在墙内,在小西湖旁建了一门。

木广三:

我读小学的时候,是青岛观象二路小学,有一年(记忆中是1957年)除四害,全民围剿麻雀,观象二路小学被分担《万国公墓》,天没亮就进入《万国公墓》,说实在的我们这些小学生,都没有感到恐怖、害怕,尤其是一些女生,天亮后还一起念一些碑文。

xt:

曾经的家就在京山路16号,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小学阶段,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那时已残破不堪的墓地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天堂。抓土蚱、打鸟、粘节留。 公墓边有两个小湖泊,大的叫大湾,小的叫馒头湾,夏天的傍晚我们在那里诱捕马蜻蜓,冬天则是玩滑冰车的地方。印象较深的还有公墓大铁门前那棵挺大的无花果树。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大树:

因为家离那里不远,记得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去那里,小伙伴们抓土蚱,我就胆怯的看那高大的墓和碑,那时,有的已经七零八乱了。

墓和碑大都是青色的和黑色的大理石制作。在那种环境里,身体总有冷飕飕的感觉……

再后来修百花苑进去过,万国公墓已经面目全非。再后来,百花苑修好了,每年四季都有去过,在里面拍拍照,散散步,静静心……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我也从孩童变成了一位老叟,但记忆时常浮现在眼前。

爱民:

小学我在丹东路小学,每到清明节学校会组织我们去给烈士扫墓,墓园里大树参天,光线有些阴暗,但是并不可怕,周边都是白色大理石的墓,还有很多雕刻和裝饰。后来到了夏天放暑假时,因为我们住的离那儿不太远,有时还会約上几个同学悄悄的溜进去玩,看看那些大理石的雕刻,墓碑上的照片,是陶瓷烧制的彩色照片,都是欧洲人,男人、女人、孩子都有,我们也感觉很稀奇,大胆调皮的同学还会在那大理石的面上躺一躺,啊~真涼快。后来听说红卫兵要砸烂万国公墓,吓的我们再也没敢去过。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祥云:

青岛万国公墓我上小学春季旅游时走过那里,里边充满神秘与静寂,让幼时的我难忘又好奇,因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约了我姨妈的孩子一块又跑去特为满足了好奇心。公墓内完全给人一种西洋式的风格,石雕、大理石、透亮的白瓷像及石板墓穴,让人满脑子都是对逝者与岁月的猜想和迷惑。

赵工:

在我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年少不更事,听人说坟地里的蟋蟀好斗,和几个发小曾几次翻墙进入万国公墓里面逮蟋蟀。那时我们溜进墓地,压根就没有那种不吉不祥和阴森恐怖感觉,反而看到这里树木参天,枝繁叶茂,鸟语草香,没有一丝丝坟地的凄凉之感。在绿树掩映中的一座座墓池,让我感到的只有宁静、祥和,而没有一丝孤寂和悲凉。那一块块造型各异的墓碑和墓碑上带彩的照片如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给公墓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与周围环境如此雅致和谐。现在,我有时与老友聊天时就会扼腕痛惜,如果万国公墓保留下来,将会成为岛城的一处旅游亮点。

起蒙:

万国公墓损毁后,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尤其暑假末期,土蚱的鸣叫让人心痒,用纸叠好土蚱包,爬进斑驳的墓园大门,专找断裂大棒骨,里面隐藏着威风凛凛的土蚱……

如今,中山公园小西湖的河道上,仍可见不少万国公墓的残碑遗迹。

小西湖石堤上,曾经万国公墓的残碑。(感谢郑淼先生的提供)

如上两张图片是郑淼先生拍摄于鱼山路一处院内,下图(1903年5月死于青岛,年龄6岁)尤其令人惋惜。

一帆风顺:

万国公墓位于京山路,现在的百花苑公园就是万国公墓旧址。俺家位于大学路附近,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京山路一带逮土蚱,回家放在小罐里(小罐里放上土)逗比,谁的土蚱牙齿张的大谁就赢了!每每想起这一幕幕,仿佛又回到了难忘的童年。

蔡生歐洲地材專營:

万国公墓的碑文石刻在一九六八年把坟挖了,砖头和石碑拉在中山公园,中山公园西门以前不在小西湖,而在延安一路口处尚有两个门柱,圈了公园的墙,板子也物尽其用,拉一浴海水浴场修船,这座远东最漂亮的的公墓走完了历史进程。历史在这里我们只评述过程,保护好历史遗迹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王青荣:

“文革”时,经常去“万国公墓”内的大池塘“捞鱼食”,现在那个大池塘还在……

321:

那年临清路小学毕业,闲了一年,有了一届独一无二的“七年级”小学生。这期间与街坊伙伴们去过万国公墓,当年的场景令人窒息,各种各样的的墓穴乱七八糟,黑的白的大理石墓碑横七竖八,残缺不全…...柏树上果实累累……岳母圣功女子学校毕业,生前曾陈述多次其爷爷奶奶的墓地在万国公墓……历史上的场景,一幕幕……

A赵镭:

80年时候,万国公墓是39中农场,我们在那里学农,挑水浇地,大约82年,农场卖了,盖了新安路39中宿舍。浇地的时候,能看见骨头啥的,还有墓碑......

万国公墓历史旧影

握卷听雨:

当时打砸万国公墓的不唯独是39中的红卫兵,二中的七中的先后都有参加。所有的事件,都有它的历史逻辑! “万国公墓”是青岛最具殖民文化色彩的处所之一,在那个千钧霹雳破四旧的历史阶段,它肯定是在劫难逃……

前几年,我曾在万国公墓旧址,碰上过一群德国人,他们万里来寻祖墓,不知他们望着 “地是物非”的百花苑,是怎样一种想法,是怎样一种心情……

历史的章节桥段过去了,留下的历史沉痛和长思却萦绕不去……

宋国盛:

青岛的万国公墓,在文革前我曾到过,那儿的四面八方,处处彰显出外国殡葬的特色,看了让人耳目一新。文革中,遭到破坏时我也到过现场,狼藉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 万国公墓消失了,只能成为青岛历史中的记忆!

岁月飞虎:

昔日墓地,肃穆与泪水,后变为农场,充满汗水与辛勤,今日变身花园,又成为新人拍摄结婚纪念照一景地,欢声与笑语。

像极了人生,哭哭笑笑。

1946年,美军陆战队葬礼,京山路万国公墓正门前。

如今,百花苑位于京山路的后门,曾经的万国公墓正门,已是旧迹难寻……

消失半个多世纪的万国公墓,至今仍让许多老青岛忆起。

本组图文编辑参考:1931年、1933年《青岛指南》、青岛市志·民政志、园林绿化志、青岛档案馆、青岛新闻网等。

文中图片感谢文史研究者武文先生、郑淼先生提供;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万国   青岛   公墓   百花   青岛市   西湖   德国   墓碑   墓地   往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