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研究团队在胰腺癌免疫治疗响应性调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编辑推荐:近日,为改善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北大第一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杨尹默教授和田孝东主任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教授、朱墨桃教授课题组深度合作,通过纳米生物工程技术合成新型纳米杂合细菌囊泡体系,显著增强靶向能力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日,为改善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北大第一医院院长、肝胆胰外科杨尹默教授和田孝东主任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教授、朱墨桃教授课题组深度合作,通过纳米生物工程技术合成新型纳米杂合细菌囊泡体系,显著增强靶向能力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Commensal bacterial hybrid nanovesicles improve immune checkpoint therapy in pancreatic cancer through immune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在Nano Today(IF=17.4)杂志在线发表。

论文发表封面

近年来,随着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肿瘤患者远期生存率显著提高。其中免疫治疗通过主、被动方式使机体产生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高效、特异、持久的发挥抑制和杀伤肿瘤的目的,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然而,胰腺癌具有特殊性,免疫治疗应答率普遍较低,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其他肿瘤,主要因为胰腺癌细胞自身免疫原性较低,不易被免疫细胞识别,其次是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具有杀伤肿瘤作用的免疫效应细胞少,使免疫治疗很难发挥作用。因此,胰腺癌被称为免疫“冷”肿瘤。

近期研究发现人体内共生微生物在调控宿主免疫稳态以及肿瘤免疫微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定肠道微生物能够显著改善肿瘤对免疫治疗的响应性,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论文截图

基于上述背景,杨尹默、田孝东团队与聂广军、朱墨桃课题组深度合作,针对胰腺癌设计出一种利用特定肠道微生物功能组分合成的纳米杂合囊泡体系,该体系可对胰腺癌免疫和代谢微环境进行重编程,提高免疫细胞在胰腺癌组织中的数量和活性,进而改善胰腺癌免疫治疗效果,将免疫治疗“冷”肿瘤转化为“热”肿瘤。

上述通过纳米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的纳米杂合细菌囊泡体系在保留肠菌免疫调节功能组分的情况下,去除了微生物中致热原等毒力因子,克服了直接移植活菌出现的腹部不适、呕吐、发热腹泻等不良反应,也避免了多重耐药或致病微生物传播的风险。该治疗体系经静脉给药,对肿瘤及其引流淋巴器官具有优越的靶向能力,在诱导先天免疫激活、树突状细胞成熟和肿瘤抗原呈递以及肿瘤微环境重编程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团队合影

该研究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海研究员、孟幻研究员、陈林副研究员给予了支持与指导,刘光年博士、黄文平博士对项目的具体实施有重要贡献。

杨尹默、田孝东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长期合作,既往在纳米药物及其转化医学领域取得多项成果,在NanoToday、ACSNano等杂志有多篇论著发表,引起广泛关注。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免责声明:康加号致力于健康常识传播,内容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在线留言删除。文章旨在介绍健康科学进展,不能作为治疗方案;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院诊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免疫   朱墨   胰腺癌   团队   靶向   微生物   纳米   肿瘤   北大   进展   教授   体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