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停产!退出中国!在华收割30年的日企巨头,为何落魄败走?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江语迟

编辑 | 江语迟

前言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很多外企都在我国建筑发展,其中有不少是日本企业。

日本松下这个公司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吧,它曾经夸下海口,扬言要一年内在中国赚600亿,它的电器也确实做的很不错。

然而,在最近的这些年里,中国经济迅速发,很多中国本土企业也陆陆续续发展了起来,中国制造走遍全球,不少外资企业都不敌中企,落魄败走,而日本松下的电池业就是其中之一。

这个在中国盘踞了30多年,收割无数的日企巨头,为何会落寞离开?其中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呢?

盛极必衰,落魄败走

松下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电子技术企业之一。

他们涉及到的产品众多。

家电、办公、甚至是航空都有涉猎。

1994年,我国正值改革开放时期。

对于外资企业来华投资呈欢迎态度。

松下集团电器行业在我国蓬勃发展。

光我国在松下上班的员工都有5.4万多人。

松下的蓄电池行业也进军我国。

当时我国对于外资企业是不允许直接建工厂。

于是,松下选择了和沈阳的一家公司进行投资合作。

当时我国的电池企业。

无论是技术还是生产力都还未成熟。

松下蓄电池的先进技术。

让他们很快就在中国站稳了脚跟。

松下生产的电池性能高、寿命长。

在其他国家也非常受欢迎。

他的母公司松下集团更是名扬世界。

在2000年的时候。

全球电池份额93%都是松下集团的。

可以说是完全垄断了。

在2008年的时候更是走在世界前沿。

而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都被松下占有。

那个时候的松下集团在我国真是风光无限。

松下集团成立于1923年。

可以说是有着百年历史了。

他们在中国的发展也是一帆风顺。

从1994到2023,几乎是30年。

而在这30年里,松下蓄电池在我国销量遥遥领先。

但是,盛极必衰,圆满则亏。

2023年,松下蓄电池在中国的发展愈发艰难。

5月31日,对外宣布正式停产的消息。

其实,在还没有宣布解散的消息的时候。

就已经有内部人士爆料。

说工厂这几年业绩非常不好。

别说赚钱了,没赔钱都是好的。

其实,这些在早几年的时候就已经有点苗头了

松下蓄电池虽然业绩一直不错。

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直是下降趋势。

而在2023年的时候。

松下蓄电池就已经掉下了前十名。

员工都被陆陆续续的裁掉了近60%。

之后在经过高层的考虑与讨论后。

松下蓄电池决定清算解散。

退出中国市场。

曾经盛极一时的松下蓄电池。

如今却直接提产,退出了中国市场那个。

曾经的日本制造走下了神坛。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落魄败走呢?

败走原因

对于松下蓄电池。

有人说早就该退出了。

自己主动退出还能有点面子。

也有人说,是中国企业打败了它。

还有人说,是因为松下质量好。

没有回购率所以退出了。

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虽然在当年的那个时代。

松下蓄电池的技术遥遥领先。

对于电池行业的市场牢牢把控着。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

国家、社会与科技不断进步。

其他相关企业的电池技术都有了突破性的研究与进步。

我国的本土企业也同样如此。

2010年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

而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关键部分之一。

我国各大电池企业抓住机遇。

对于电池自主创新,费心研究。

得到了显著的结果,实现了技术的突破。

这些企业敢于突破,极具创新精神。

其中宁德时代更是迅速成长。

甚至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他们都对松下垄断的电池行业虎视眈眈。

而且,中国对于国内的研究创新大力支持,

对电池产业链构建的完整进行了帮助。

而松下蓄电池却没有正视这次的挑战。

对于自己的产业没有及时调整。

最终被越来越多的后起之秀所代替打压了下来。

毕竟松下的主要产品是蓄电池。

但是现在社会上用的电池大多是锂电池。

蓄电池的时代已经过去。

这是在产品本身上的败走原因之一。

其次,蓄电池的价钱比锂电池高。

但是安全性与环保性上却不如锂电池。

两相对比之下。

人们会选择锂电池还是蓄电池一望便知。

而松下面对市场的转变。

却没有及时的进行产品调整。

给了其他企业与厂商时间与机会。

当它发现想要改变的时候。

时不再来,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及时转变也流失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但是,这只是松下蓄电池败走的原因之一。

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松下的判断出现了失误。

2009年的时候。

松下集团为提高自身的电池业务以及家电业务。

收购了三样集团。

然而这次的收购并没有给松下带来什么收益。

反而增加了松下蓄电池的负担。

甚至是为了协调两场的发展。

改变了一些自身。

但最终还是亏损大于盈利了。

而松下集团的电池行业也慢慢的走上了下坡路。

而它的停产更是在2021年的时候就有所显现了。

当时松下蓄电池很多业务都被停止了。

甚至上海的一个工厂都宣布了关闭。

当时效益一降再降。

很多员工都被裁员。

整个公司人心惶惶。

而且松下集团的蓄电池不仅在中国盈利不好。

它在世界上的销售都不行了。

辉煌不在,走向落幕。

2023年的时候,全球蓄电池排名里。

前十名早已没有了松下。

而且,松下的产品质量上也出现了问题。

产品抽检17次。

其中不合格的情况高达5次。

其实,产品问题在2018年的时候就出现过。

当时他的笔记本如果工作使用时间过长。

电池就会短路,甚至引起火灾。

当时松下紧急召回已经发布的4175台笔记本。

但是事情已经发生,口碑也有所下降。

种种原因之下。

最终松下蓄电池选择了退出中国市场。

这样展现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迅猛。

其实,松下蓄电池并不是第一个败走的日企。

这几件中国的蓬勃发展。

不少日企都选择了退出中国市场。

曾经被称为“日本骄傲”的东芝。

也在早几年退出了中国市场。

其他败走的日企

东芝,注意啊何时能产液晶电视、医疗设备等。

当年可是在世界上都鼎鼎有名的。

甚至很多日本人以东芝为日本制造的代表。

全球第一个笔记本电脑。

就是东芝制造的。

东芝在我国,也是有过辉煌历史的。

2003年的时候。

我国在东芝的消费高达330亿元。

在东芝出口国中仅次美国。

2006年,东芝在我国销售获得利润670亿元。

但是,它的辉煌转瞬即逝。

2010年的时候。

东芝的销售额在我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尤其是液晶电视进入千家万户的时候。

东芝的电视销量仅占总销量的7%。

而东芝笔记本的销量在我国也走上了下坡路。

2009年销量还是第四名。

2010年就降到了第十名。

其实,不论是什么产品。

东芝遭遇这样的打击都是受到了中国品牌的打击。

在电视行业,有创维、海尔等。

在电脑上,有联想、神州等。

之后更是出现了很多小米、华为等新的崛起品牌。

他们不断地学习。

进行自主创新。

研究技术的突破。

最终无论是芯片还是屏幕等方面都获得了极大地提升。

他们的技术水平绝不比外国的低。

而产品质量也十分让人信任。

其次,我国的国内品牌努力研发技术。

造成成本也尽量实现更优化。

国内品牌产品质量好,价格优惠。

而一些国外的却用着落后的技术。

价格上却高高在上。

最终被人替代。

国内品牌的不断出现与崛起

给这些外资企业造成了极大地影响。

而东芝,也黯然退出了中国市场。

在2021年9月30日。

宣布大连工厂彻底关闭。

除此之外。

东芝在其他城市的工厂与研发基地。

也将与同年12月月底关闭。

东芝对于中国市场是完全放弃了。

据说,之后他们的目标是越南。

不过,不论如何。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退出了中国市场

这是对中国制造的认可。

也代表着我国的制造业越来越完善。

如今,我国方方面面都在飞速发展。

松下和东芝一定不会是最后一个退出中国市场的。

对于中国而言。

他们的优势我们虚心学习。

但也要吸取他们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坚持自主创新。

相信中国一定会更加强大。

结语

松下蓄电池工厂的永久停产,退出中国市场,意味着他们的辉煌已经结束,标志着我国电池行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

为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而骄傲,祝祖国繁荣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中国   东芝   日本   中国市场   落魄   蓄电池   巨头   松下   电池   我国   集团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