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坐一起烤火的三位小红军,多年后1人成上将,2人成省委书记

南方游击斗争:革命的艰难征程1935年的某个深夜,三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坐在一起取暖,他们是钟期光、江渭清和谭启龙。他们身处湘鄂赣苏区的深山老林,进行着艰苦而伟大的三年游击斗争。当时,红军主力已经踏上了长征的路途,留在苏区的部分兵力必须面对国民党军的围剿。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这三个年轻人能够坚守信念,继续战斗下去,实在令人敬佩。留守南方的红军面临着巨大的困境。红军主力离开苏区后,国民党军完全占领了这片土地,建立了地主阶级为基础的“还乡团”,对与红色革命有关的人进行追捕。苏区的根据地建设已经名存实亡。

留在南方的红军官兵无法得到任何后勤补给,也无法得到群众的帮助。他们只能在大山里艰难求生,砍伐柴火取暖,靠野菜果腹。有时候运气好,还能打到一些野兔和野鹿。但总体来说,他们过着与野人无异的生活。然而,正是革命的信念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坚持下去。

钟期光、江渭清和谭启龙三人都是年轻的革命者。钟期光是最年长的,当时已经26岁。他参加革命的起点是平江暴动,负责指挥平江起义军的战斗。这场起义成功打击了国民党在湖南的统治,为湘鄂赣苏区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两年后,钟期光被任命为红5军秘书长,参加了长沙战役。

然而,由于红军实力弱于敌军,这次攻打省会大城市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从那时开始,红军转向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钟期光开始在乡村进行革命斗争。然而,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长征,而钟期光由于一些原因未能及时赶上,留在苏区进行了三年的游击斗争。

正是在这个时候,他结识了江渭清和谭启龙,结下了久久为伴的革命情谊。幸运的是,黑暗的日子终究会过去。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停止内斗,一致对外,展开了抗日合作。钟期光等人也不再需要在南方的大山里打游击了,他们被改编为新四军的一部分,投入到抗日战场。

江渭清和谭启龙的经历与钟期光相似,他们也参加了红军的各地起义,加入了革命队伍,共同经历了三年艰苦的游击斗争,并最终编入了新四军。走出南方的大山后,他们分别担任了新四军的不同职务,继续抗击日寇,并时刻提防着蒋介石部队的袭击。

尽管斗争形势仍然严峻,但相比起三年的游击生活来说,他们觉得已经好了很多。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接踵而至。钟期光、江渭清和谭启龙都被编入了华东野战军,活跃在东部战场。钟期光成为华中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江渭清担任华东野战军六纵政委,谭启龙则担任第七兵团政委。

他们一同经历了淮海战役等重大战役,为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钟期光在济南战役中起草了《攻济打援的政治工作指示》,为济南解放立下了赫赫战功,因此在建国后获得了上将的军衔。同时,他还亲自参与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为培养军事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

江渭清和谭启龙在建国后先后担任江苏省委书记和江西省委书记,为当地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谭启龙还担任过山东省委、浙江省委、青海省委和四川省委的省委书记,一直坚持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总结一下,钟期光、江渭清和谭启龙这三位年轻的共产党员在艰苦的南方游击斗争中磨砺了自己,坚守了信念。他们经历了革命的起点、游击的岁月,最终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但只要坚持信念,勇往直前,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那么,作为读者,我们又应该从钟期光、江渭清和谭启龙的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在我看来,他们身上体现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追求,也是每一个革命者应该具备的。无论面临多么困难的境地,只要我们不忘初心,坚持信念,相信一切困难都能够克服。

正如钟期光所说:“都是革命信念在支撑着我们啊!”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当今社会,我们是否还需要钟期光、江渭清和谭启龙这样的革命者?他们的精神和品质对于我们现在的社会有何启示?请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省委书记   解放战争   红军   平江   湘鄂赣   苏区   野战军   革命者   上将   国民党   信念   多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