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多狠?宁可把将士冻死也不发棉衣,11年后才发现他真高明

前言:

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变动的时代。在这一时期,有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推动着历史发展和王朝盛衰。其中,魏国大军师司马懿更是功过并存、令人争议的关键人物之一。

一、青年时期:聪明过人,博览群书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个人物——魏国大军师司马懿,他狡诈多谋,残忍果决,在三国历史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曹魏王朝的中枢人物,司马懿不仅是武侯曹操麾下的心腹大将,还是曹睿、曹芳两代君主的辅政大臣。

司马懿出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司马防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据记载,司马防博学多识,教育子女极为严格。虽然生活拮据,但他竭力提供给孩子们最好的学习条件。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少年时期的司马懿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与勤奋好学的态度。他潜心研读典籍,涉猎广泛,对兵法和历史尤为看重。20岁时,司马懿远赴洛阳求学,拜名家何晏为师。何晏见识到司马懿的才华后,非常欣赏他,将许多珍贵书籍借给他阅读。这为司马懿日后成为大军师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在何晏门下学习期间,司马懿还结识了同是好学之士的荀彧。两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成了莫逆之交。他们一起研读兵书,讨论时政,为日后并肩效力曹操埋下了种子。司马懿青年时期的朝气和聪慧,为他日后在战场上与蜀国天才军师抗衡,奠定了基础。

二、权谋初现:轻松化解曹操猜忌

建安年间,经荀彧推荐,司马懿进入曹操手下,担任军师。此时的曹操正与吕布、袁绍等军阀混战,局势复杂多变。年仅20多岁的司马懿很快便凭借聪明才干,得到曹操的赏识和重用。

在随军北伐袁绍的前线,司马懿就已经展露出他出色的谋略头脑。他常常能根据局势变化据理力争,提出正确的建议,受到曹操的赞赏。与此同时,司马懿也显露出处变不惊的稳重性格。北伐战场上形势万变,司马懿能够保持理性分析,提出适合实际的策略。

随着曹操势力不断扩大,司马懿也得到进一步提拔,出任冀州刺史。当时冀州治安混乱,司马懿上任后果断肃清盗贼,让当地民众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他政通人和的手段获得民心,也展现出自己管理地方的能力。

然而好景不长,曹操在统一北方后,为了防止手下重臣尾大不掉,开始疑心重用的司马懿。据传曹操曾三次设计陷害司马懿,妄图找机会除掉他。有一次,曹操让人在司马懿住处四周埋下了军士,意图突然袭击将他杀害。

面对曹操的猜忌,司马懿并未惊慌,而是凭借稳重的性格和谦逊低调的做派化险为夷。有一次曹操让人盯梢时,司马懿表现的十分淡定。他安排妻子在房中大声痛哭,自己则笑容满面。这反常的举动迷惑了监视的人,使曹操的计谋落空。

通过稳重沉着而又机敏周密的应对,司马懿成功化解了曹操的猜忌。这充分展现出他卓越的权谋手腕和强大的生存与应变能力。正是凭借这种手段,司马懿安然度过魏文帝曹丕时期的权力斗争,日后终于能够执掌大权。

三、用兵如神:多次出谋制胜诸葛亮

曹操去世后,其子曹丕登基为帝,是为魏文帝。这时的司马懿仕途步步高升,出任左将军,封平乐侯,成为重要的朝中大臣。他与新君主关系良好,获得更高的信任。

在随后的北伐战争中,蜀汉丞相诸葛亮数次亲自带兵北上中原。这成为司马懿一生中最关键的对手。据传诸葛亮深谙军事谋略,每次出兵都让魏国军队陷入苦战。而司马懿凭借稳健的防御策略,成功抵挡住诸葛亮的进攻。

值得一提的是,在应对诸葛亮时,司马懿表现出的冷静和智慧赢得了当世人的称道。据记载,诸葛亮每次率大军压境都志在必得,极为骁勇,魏军对他又敬又惧。而司马懿面对蜀军的气势,却能保持理性思考,出谋制胜。

有一次,诸葛亮突然挥师直指郿城,意图直取长安。当时形势对魏国极为不利,诸将均惊慌失措。唯独司马懿判断敌军主力还在,下令坚守不出战。结果迫使诸葛亮无法突破防线,只能主动撤军。

此外,诸葛亮每次用兵,都会伪装轻车简从,隐藏主力大军。司马懿就派间谍去探听敌军动向,对蜀军的疑兵之计了如指掌。有一次,他判断诸葛亮主力还未到达,继续固守防线,终于将蜀军再次逼回。

通过稳扎稳打的策略,司马懿与蜀汉军队对峙了数年之久,直到诸葛亮在五丈原之战病逝。可以说,如果没有司马懿的稳健用兵,诸葛亮可能早已占领关中。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展现出司马懿 神入化的军事才能。

四、手腕高明:巧妙应对朝堂危机

在应对军事对手的同时,司马懿也在朝堂上逐步扩大自己的势力。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受命镇守关中。当时关中地区民变不断,治安混乱。

司马懿带领军队进入关中后,先安抚民心,采取怀柔政策。然后建立地方官制,加强对各地的管理。同时,利用滇池派系平定了数起大规模叛乱。经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举措,终于平定了动乱。

司马懿还建议朝廷设置关中尉一职,以加强中央对这一重要军事据点的控制。这些建议获得魏明帝的赞同,扩大实施,大大加强了魏国对关中的统治。司马懿通过弹压叛乱和政治改革,使自己的威望达到一个新高度。

五、狠辣果决:屠城和挨冻消弥朝廷猜忌

然而,司马懿的残暴与歹毒一面也在此时期显现。239年,辽东发生大规模军民起义,建立燕国。当时的军阀领袖公孙康勇猛善战,魏国两次派兵均遭失败。为了平定动乱,朝廷任命司马懿为大都督,率军征讨辽东。

司马懿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终于击溃了辽东军。但在获得胜利后,他却对辽东实施了惨无人道的屠杀。根据记载,他杀害了七千多名男子,强迫平民筑起骸骨台观赏。此举既残忍又非常不智,引来朝野强烈不满。

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司马懿为保全自己,第二年再次采取极端手段。他强令军士在严寒中不准穿棉衣,士兵们只能裹着单薄衣服站岗。这造成大批冻死病故,军心涣散。

但是,这样残酷的命令达到了司马懿的目的——消除魏明帝对他的猜忌和戒心。明帝见他这样苛待自己的手下,认为他再无谋逆之心,重新提拔他担任要职。通过两难选择,司马懿保住了官位,也让自己在朝堂地位更加牢固。

六、权倾朝野:清洗异己最终掌权

249年,曹芳继位,是为魏冲帝。此时,司马懿已是朝中首辅,但还受制于曹爽。曹爽作为君主的亲族,专权骄横,他把持朝政,还与外戚礼辟建立姻亲关系,势力扩大。

眼看曹爽权倾朝野,司马懿决心除掉他。通过运用权谋,司马懿先排除曹爽的党羽,后在朝堂上直言曹爽十大罪状,请明帝赐死曹爽。最终曹爽被腰斩,司马懿一党成为朝中最高权力。

这场权力斗争打击了曹氏宗室势力,使司马懿成为魏国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从此,他在朝堂上权倾一时,将魏国推向鼎盛时期。但同时,也为日后司马氏夺权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正是凭借高超的权谋手段和果决迅速的行动,司马懿终于击败竞争对手,成为真正的朝中掌权者。


结语:

司马懿这位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确实是一个狡诈多谋、手段残忍的人。他高超的智谋和强大的生存欲,帮助他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成就一时辉煌业绩。同时,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行事逻辑,也预示着他日后助司马氏篡位的野心。司马懿的一生,是智慧与歹毒并存,功与过并存的缩影。他深刻影响了三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是这一时期的关键人物,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魏国   蜀汉   辽东   关中   司马   果决   权谋   军师   棉衣   将士   日后   年后   时期   高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