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家长:“神兽”已归笼 ,疾病预防不容忽视

开心的假期
总是过得特别快

转眼就开学啦

都说开学季就是“生病季”

不少家长关心孩子的健康问题

为何开学孩子就容易生病

开学季有哪些传染病高发

快来了解一下


为何开学孩子容易生病呢?

1

入学焦虑,情绪紧张

孩子们刚离开熟悉的环境和家人,来到学校,心里难免会有各种不安,进而可能会出现各种烦躁、焦虑、哭闹、拒食等现象,长期在这种应激状态下,机体的免疫力也会跟着下降。

2

集体生活,交叉感染

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孩子们每天至少要接触到十几个小伙伴。孩子们的防护意识不强,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

3

生活习惯被改变

孩子们在家里是被百般呵护,到学校以后,从饮食习惯和结构,到睡眠作息甚至排便习惯,都发生了变化。由于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就可能出现喝水少、挑食、偏食,甚至消化功能紊乱、睡眠缺乏等情况,久而久之就容易生病。

4

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很多孩子活泼好动,没有较强的卫生意识,没有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极易造成“病从口入”。


儿童常见传染病

9月处于夏秋之交,昼夜温差较大,易发生流感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感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咽喉痛、头痛、畏寒等,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等。


开学季来临,幼儿园、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存在暴发手足口病的风险。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可通过与患者共同进食、接触患者飞沫、接触患者玩具、毛巾等物品进行传播。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口腔、手、足及臀部等部位出现散发性疱疹或溃疡。想要预防可通过接种EV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由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强、排毒时间长、人群普遍易感的特点。其传播途径多样,吃、喝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水,和接触病例及其呕吐物都可能感染。感染后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等。儿童以呕吐为主,成人则腹泻居多。所以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食物要彻底洗干净,煮熟煮透后再食用;不喝生水;远离呕吐物。


水痘具有高度传染性,易感者(未得过水痘也未接种水痘疫苗者)接触病人后绝大多数会被感染,聚集性疫情易发生在幼儿园、小学等集体单位。水痘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或吸入急性水痘或带状疱疹感染者水疱内的液体而感染。感染后表现为皮肤、黏膜上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发热、瘙痒。预防水痘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水痘疫苗。


不让开学季,成为“生病季”

那么家长们可以做什么

帮助孩子摆脱

“开学就生病”的“魔咒”呢?


做好准备工作

1.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营养是身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孩子饮食不均衡,容易引起贫血或其他营养元素缺乏的情况,从而使抵抗力下降,反复生病。因此,提高免疫力,营养搭配很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最新发布的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让孩子摄入足够的鱼、瘦肉、蛋、奶、豆制品、蔬菜、水果等。

合理安排进餐时间、进食数量,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好习惯,尽量不在饭前吃过多的零食、饮料等,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进食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家长可以多与老师沟通孩子每日进餐情况,在家合理安排晚餐,切勿因担心孩子午餐在学校吃不饱而将晚餐做得过于丰盛,这样反而有可能造成孩子营养不均衡或消化不良,导致生病。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会孩子正确的洗手步骤,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回到家后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漱口,咳嗽喷嚏时要注意掩住口鼻。这些小细节都可以有效地避免孩子间的交叉感染。

3.积极参加户外活动

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适当的户外活动可以促进孩子器官和肌肉的生长发育,强健体魄,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此外,户外活动还可促进孩子与更多的小朋友交往,有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可以让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学校的集体生活。

早晚紫外线没那么强的时候,家长记得让孩子多出去户外享受一下日光浴。


4.按时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大部分流行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避免如水痘、麻疹、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


新学期,新目标

学习很重要,健康不可少

作为家长要适时引导

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

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一起交出一张漂亮的“健康成绩单”


来源 | 区卫生健康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家长   水痘   饭前   户外活动   不容忽视   手足   疫苗   传染病   流感   营养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