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之名从何而来?请到这个陈列馆里找答案

昔日的菜田和村落,变成了宽广的道路和入云的高楼;曾经的村民,早已放下铁鎝锄头,走进工厂和写字楼,住进了公寓……如今,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另一种形式与市民相遇。

“虹桥”之名蜚声海内外,虹桥路、虹桥国际机场、虹桥火车站、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虹桥”其名正发端于闵行区虹桥镇。9月26日上午,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举行开馆仪式。该馆坐落于虹桥镇合川路3051号莱茵·虹桥中心园区内,紧邻新泾港,在这里可望见田园、忆起蝉鸣、拾回乡愁。

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开馆

区委书记陈宇剑,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观宝,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明华出席活动。

呈现虹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总面积为1250平方米,紧邻陈列馆的新泾港为苏州河支流。20世纪60年代,新泾港流经虹桥地区西郊、先锋、虹六、井亭、新桥5个生产大队,与东西走向的蒲汇塘相交汇。虹桥先民傍水而居、掬水而用、临水而憩、依水而兴,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富庶的水乡。

如今,新泾港南跨虹桥镇新型产业集聚区,北达虹桥镇都市型工业区,中跨虹桥镇最重要的商业街——吴中路。它见证了虹桥镇从农村向城市化发展的历程,更目睹了虹桥镇经济的转型和快速发展。

陈列馆依水而建,寓意连接虹桥镇的历史、现在和未来。

整个陈列馆共包含7个展厅,由外至内依次展示了虹桥镇建置沿革、地域变化、生产关系变革、经济发展、古镇样貌、居民生活、未来规划等内容,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现虹桥镇的历史足迹。

走进馆内,可通过文字、图片、景观、多媒体交互等形式了解虹桥发展历史,观赏“安国讲寺”三维动画漫游影像,体验吴中路商圈虚拟三维骑行,感受古朴与现代的融合交织。

共同追忆难忘的乡愁

著名艺术家冯念康创作了20世纪50年代虹桥两幅国画,著名画家蔡兵为陈列馆序厅创作设计了大型砂岩浮雕墙,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连环画项目传承人罗希贤创作了地下党、民俗、蒲汇塘虹桥集镇手绘画,书法家吴寒松为陈列馆题写了馆名……

在陈列馆里,不仅可以欣赏到不同的艺术家精心创作的艺术作品,还可以看到沪上知名收藏家赵文龙悉心打造的5间老宅以及老家具和日用品。赵文龙还向陈列馆捐赠了“六柱头”架子床和纺车,丰富了陈列馆的展品内容。

据介绍,在老宅还原、村宅沙盘、蔬菜模型的复刻过程中,策划人员和顾问团队注重原貌特征的众多细节,从规格尺寸、颜色变化、款式造型等方面反复论证,锲而不舍地追根寻源。

不忘本来,面向未来。虹桥镇的变迁反映的是中国大城市近郊农村变迁的缩影。虹桥镇历时3年全力打造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探寻虹桥镇的历史文化,让尘封的历史在新时代的时空里重获新生,成为一方水土一方人的共同心愿。

留住城市发展的根和魂

开馆当天,原创话剧《前路》演员诸伟东结合展览讲述虹桥地下党的抗敌红色故事,60年代闻名上海的“七朵金花”现场还原了女声表演曲目《种菜想着吃菜人》,原虹桥镇居民顾济民在“虹桥集市”数字再现大屏前介绍20世纪50年代虹桥集镇商铺的分布状况、特点及普通人家的生活习俗,为嘉宾们呈现生动的虹桥风貌和激荡的历史岁月。

历史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和魂。近年来,闵行深入推进开放包容、更具活力、更显魅力、充满温情的“人文之城”建设,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助推高质量发展。《发现闵行之美》《本来闵行》《上海闵行地方文史丛书》等地方史志书籍,全景再现闵行的历史发展轨迹,向人们立体呈现红色文化融入血脉、海派文化日趋卓立、江南文化源远流长的闵行。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的建成与启用,同样承载着守正创新的历史使命,为地方文脉的传承保护和弘扬传播提供了生动的注脚。

未来,作为地方重要的历史文化展示窗和文脉传承发展新空间,虹桥历史文化陈列馆将加强统筹规划,推进区域化合作,充分发挥好教育和宣传功能,利用馆内设施、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沉浸式、体验性文化活动,讲好虹桥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虹桥本地历史文化、汲取奋斗精神,为实现“唯虹桥越虹桥”新跨越凝聚力量。

来源:今日闵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闵行   文脉   陈列馆   集镇   历史文化   答案   年代   未来   地方   文化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