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日报社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敦煌站:文化瑰宝,古今丝路竞风流

敦煌,地处甘、青、新三省区交汇处,大漠边关赋予诗人雄浑壮阔的诗情,是我国边塞诗的发源地;敦煌,莫高千佛安详俯瞰人间,壁画飞天凌空翱翔,是一个充满神秘梦幻的佛国胜境;敦煌,既是河西走廊的终点也是起点,西去东来,丝路越千年。今天的敦煌,文旅融合动能强劲、生态底色更亮、发展潜力巨大,一派欣欣向荣。

9月10日至11日,“海丝”连着“陆丝”——北海日报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第四采访组在第十三站敦煌市,深度探访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

敦煌精神重造丝路芬芳

当采访组的脚步触及这片土地,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仿佛回归千年。

“敦煌”之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率军击败河西匈奴,河西走廊自此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敦煌成为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和边防军事重镇。

东汉应劭在注《汉书》时,赋予“敦煌”二字新的含义,称“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寓意繁荣昌盛。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说:“敦,大也,以其开广西域,故以盛名。”这个解释更是将“敦煌”二字的含义直接和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

丝绸之路赋予了敦煌灵魂。这里曾是中西方交通的要道,中国、印度、希腊、中亚文明四种古老的旋律在这里汇成千古绝唱。这绝唱中最美的咏叹调当属莫高窟。

莫高窟始建于公元366年。某日,一位叫乐僔的僧人云游到敦煌。他看到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若千佛,认定这里就是圣地。于是,他请人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佛窟,开始坐禅修行。受其影响,时人也凿窟塑像供奉佛陀,并在洞窟中绘以彩画。这些壁画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

从公元366年至1368年,莫高窟的开凿跨越了10多个朝代。据统计,莫高窟内有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泥塑2415尊。这些壁画和泥塑不仅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珍品。

采访组来到莫高窟,远远望去,是一面灰褐色的砂砾岩崖壁。古人就是在这砂砾层上开窟塑像,传承佛教。在依次排开的洞窟中,最醒目的是一座依山崖而建的红色飞檐九层楼。它高45米,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筑,也是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人们习惯上称“大佛殿”,里面供奉的是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

莫高窟洞窟群

到莫高窟,必看的洞窟还有一个,那就是位于第16窟甬道北壁的第17窟,即举世闻名的“藏经洞”。这是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窟高3米。1900年5月26日,云游寄居在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在清理这个洞窟的积沙时,沙出壁裂,发现一个隐藏的附室,里面藏有从公元4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经卷文书、刺绣、绢画等6万余件文物,涵盖社会、地理、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

1907至1925年,曾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等人先后来此“探险”,将窟内的珍宝一批批运载而去,甚至连壁画都要剥离带走。时至今日,藏经洞的珍贵文物已流散至海外的30多个博物馆、图书馆,世人多无缘窥见其真貌。仅存的部分经卷,现陈列在北京故宫等处。

站在洞窟里,环顾四周,思绪万千。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痛定思痛,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全心投入敦煌文化保护和传承,拼出了莫高精神,也拼出了敦煌显学。如今,作为唯一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永久落户敦煌并已连续举办6届。采访组到达敦煌时,第六届敦煌文博会刚刚闭幕3天。敦煌的“文化丝路”成为促进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采访组在敦煌大剧院参观敦煌文化主题展

敦煌大剧院演出的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

“新丝路”接棒影响更宽广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河西三关”(嘉峪关、阳关、玉门关)大概是我国众多古关隘中知名度最高且年代最久远的。无数文人墨客常借“关”言志抒情,“关”也随诗情远播。

“三关”中的玉门关和阳关就在敦煌境内。玉门关、阳关、敦煌三地呈掎角之势,各距离70公里。阳关扼守南疆方向的丝绸之路,玉门关则是北疆通道,南北丝绸之路在敦煌交汇。

采访组乘车赶往阳关,左侧不远处就是鸣沙山,触目皆是荒凉的戈壁。古人就是沿着这条通道向着西域进发。千年前的阳关现在仅存古阳关遗址、阳关烽燧、阳关古道等不多的遗迹。

站在高坡之上,脚下便是口口相传的“阳关道”。放眼广袤的戈壁,一条坦荡古道依稀可见,一眼望不到尽头。遥远的云烟处,就是去往新疆的大道。在那里,汉武帝、张骞、霍去病、唐玄奘、左宗棠……一张张面孔晃过,一串串脚步走过,一幕幕丝绸之路上的历史在采访组面前生动回放。

阳关烽燧遗存

宋代之后,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盛,阳关守护的丝绸之路逐渐没落,阳关也随之废弃。沉寂千年后,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正以海陆空的立体形式在敦煌拓展壮大。当前,敦煌境内高速、铁路、机场完备。敦煌莫高国际机场是国内第三个县级市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接近百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千吨。近年来,柳敦高速、敦当高速、敦格铁路等相继建成通车,甘肃(敦煌)国际空港也成为甘肃省“十四五”期间规划重点推进建设的三大空港之一,受省级开发区管理和支持。以此为依托,敦煌正在积极申建中国(甘肃)自由贸易试验区敦煌片区,聚力发展空港经济,推动外贸、物流产业快速发展。

丝路通,人流通,财源通。近年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全面推进,圈廊结合、点线串联的文化旅游大格局正在加速形成。2021年,敦煌市旅游接待1024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亿元,以旅游为主的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以上。

丝路驼铃,敦煌旅游火热。 张晓亮 摄

新能源“捕风捉光”好身手

从嘉峪关市乘坐动车赶往敦煌的途中,采访组见到最多的是在茫茫戈壁上排列有序的白色风车;去阳关的路上,空无一物的蓝天下则是连绵不绝的高压线路和高大铁塔。新能源,成为敦煌的另一个标签。

敦煌风、光资源得天独厚,年均日照时数3257小时,年太阳辐射量6882兆焦耳/平方米,属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太阳能可开发量近1亿千瓦;风能资源可开发量达2800万千瓦。敦煌先后被确定为国家首个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城市、国家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敦煌正在积极打造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新能源综合示范基地,规划新能源开发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总规模达17兆瓦。

全球聚光面积最大的敦煌首航节能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发电项目。 黄晓虎 摄

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敦煌农业发展特色鲜明。敦煌是全国最适宜种植葡萄的四个地区之一,也是国内20个葡萄名城之一,葡萄种植面积达6.76万亩、年产量12万吨。紫胭桃、香水梨、李广杏等特色林果天然带有绿色标签。“敦煌李广杏”“阳关葡萄”先后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

“小绿洲”生态底色更鲜明

敦煌全市总面积2.67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1991平方公里。

敦煌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接库姆塔格沙漠,北连戈壁,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关键地带,生态区位极为重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敦煌三危山。 杜雨林 摄

在保护敦煌文化这颗世界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的道路上,一代代敦煌人砥砺奋进,开展生态修复和防沙治沙工作,筑牢敦煌绿洲生态屏障,让风沙远离敦煌,让这块人类文明的瑰宝代代相传。

实施生态提质,提高发展质量。今年,依托治沙造林、“蚂蚁森林”公益造林、农田防护林工程、草原生态修复治理等林草重点工程,敦煌市完成生态造林6561.7亩,义务植树73万株。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通过适地适绿、良种良法,实现了绿化品种多样化、本土化,绿化空间逐步拓展,林分结构不断优化。

推进生态惠民,激发产业价值。近年来,敦煌市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累计发展特色林果11.35万亩,年产干鲜果品18.7万吨。推行“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市场”的生产经营模式,培育壮大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

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治理能力。敦煌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市、镇、村三级林长体系,做到定责、履责、督责、问责环环相扣。全市成立市、镇林长制办公室13个,设立各级林长211名,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林长制带来“林长治”。

撰稿、摄影(除署名外):“海丝”连着“陆丝”采访四组 廖德光 韩 丹 石海涛 李 军

责任编辑:赵瑾

见习编辑:杨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敦煌   敦煌市   玉门关   莫高窟   阳关   采访   北海   洞窟   瑰宝   丝绸之路   丝路   新能源   古今   风流   生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