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都是如何进行诊断及治疗的?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分享更多的专业健康知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感谢您的支持。


糖尿病肾脏疾病,西医病名,中医假其名,而今有提出消渴病肾病为名,以辨证为主导,判定病变实质,标示中西医的认识,逻辑思维,操作的差异性,以利两者之间相互借鉴与探讨。


对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认识

西医认识糖尿病肾病最早始于临床和病理方面的损伤:临床糖尿病患者出现水肿和肾功能衰竭的肾组织中观察到肾小球毛细血管间结缔组织的透明样物质,命名为“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

这种以“损伤”作为着眼点的认识延续发展,形成了多种对于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的诊断命名,如临床诊断的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脏疾病、病理诊断的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等。

中医对于现代医学定义、赋予内涵的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认识,是与相类中医病症、证候对应,以整体或唯物辨证的角度,进行归属及论述

思维逻辑方法

中西医诊断思维过程都是从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开始,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西医体系强调科学理论及方法,背后的逻辑支持也是离不开哲学思维判断的导向。

《临床医学导论》归纳西医临床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有:推理(演绎、归纳、类比)、刻画诊断法、程序诊断法、归缩诊断法、目录诊断法、除外诊断法中医临证思维方法主要根据古代哲学思维法(阴阳辨证思维法、五行制约辨证思维法、整体联系辨证思维法等)

一种司外揣内的思维过程,临证一般有:分析归纳法、演绎法、类比法、以表知里、试探和反证、亦此亦彼法等。无论中西医,其思维的方式贯穿整个诊断过程,起着支持与导向的作用。

操作方法

程序步骤

中西医诊断程序与步骤都有各自的标准与规范,两者的基本步骤过程有相通之处:(1)收集临床资料、(2)整理资料,进行推理或综合分析判断、(3)提出初步诊断、(4)确立及修正诊断。《医学导论》对于诊断的广义概念定义为“诊、断、验证的三个基本过程”。

西医采集临床资料中除了基本问诊、体格检查、另有理化检查作为辅助支持;中医通过望闻问切采集病情资料,辨病辨证,临床证候为其依据、实证。中西医临床诊断操作手段细节有别、但过程目标一样,异曲同工,都是为了达到最适切的诊治。

形式格式

临床哲学思维导向整个临床判断过程,具体表现在诊断的内容与格式。西医诊断内容基本有4种:病因诊断、病理形态诊断、病理生理学诊断、综合诊断。

临证上疾病不一定单纯独立存在,疾病以复合的形式存在时,临证诊断以第一诊断为主为首,详细列明所有的疾病,是西医一种条目式排列的诊断方式,格式一般遵循主要的、急性的、原发的、本科的疾病在前,次要的、慢性的、继发的、他科的排列在后。

中医诊断模式是一种两级诊断,“一疾病诊断,二证候诊断”,即临床上惯常所说的辨病、辨证。书写格式是疾病诊断在前,证候诊断在后。辨病、辨证既是操作形式也是一种思维形式。

对于证候的定义内涵现代医家各有论述,认为“证候所指的是病变中各具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及气候、体质等有关病变的全部证据、征候”,“证为病变的本质”,“证候为证所表现的现象”。思路形式分为主症诊断或证候诊断。中医对于病症的命名也能窥见其独特的诊断形式。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西医诊断脉络

西医分型分期诊断

糖尿病

糖尿病属于西医综合征范畴,临床上根据病因学分型,1型及2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2种,然而这种分型诊断不是绝对的,因缺乏明确的生化或遗传标志性,两型区分主要根据临床特点和发展过程,结合胰岛B细胞抗体和功能鉴别,这种分型诊断是相对的。

糖尿病特殊类型的出现,如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体现着“糖尿病自然进程中的任何阶段都可以进行病因学分型”的动态诊断重要性及需要。这种相对、动态、综合的思维、操作,也是中医自古一直重视强调的。

除了自身的分型分期,病变的复杂多变、病程漫长,常伴有不确定性并发症、伴发病。其并发症又有各自的分型分期

糖尿病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脏疾病是从属于糖尿病的并发症诊断,不能作为第一诊断。糖尿病肾脏疾病包含了1型与2型,其分期诊断可以根据尿白蛋白的排泄或肾功能的评估,结合两者的诊断尚未完全在临床上通用、效用评估上仍有存疑.

这种缺乏特异性的标准和指标,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诊断是一种推测性诊断。当病程出现大量蛋白尿演变成肾病综合征,或到了晚期肾衰竭失控时出现的尿毒症期,病理生理诊断如高钾血症、低蛋白血症、肾性骨病等作为补充,充实诊断。

诊断糖尿病到糖尿病肾脏疾病要经历一系列的诊断步骤与内容,涉及多系统,是一种综合诊断。西医罗列式的诊断直观化、细目化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并存情况。

辨病辨证诊断

辨病辨证的内涵

中医临床诊断是病证结合,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中医诊断遵循辨病辨证为标准规范。“对疾病的病种做出判断,得出病名诊断的思维过程”是《中医诊断学》对辨病的定义。《中医内科学》根据古今医学论述已经为内科常见病种进行分类归纳。

临床实际应用上,内科疾病主要依据病因分类,糖尿病或糖尿病肾脏疾病无疑属于中医内伤杂病范畴,从属气血津液病证,以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进行证候归类,从而指导临床。现代中医指南也在这个基础框架上进行充实,临证上离不开气血津液的辨病辨证原则。

中医的病与西医的病不能完全对等,糖尿病多归属消渴病的范畴诊治,而消渴既是病也是一种证候。糖尿病肾脏疾病常归属的水肿是一种病名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另一个归属的虚劳是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

中医指南

糖尿病肾脏疾病辨病辨证的规范化指引可见于多个指南内:

《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疗效评定标准》将糖尿病分为3期,合并症期(又称为消痒)为第三期,并根据合并症的严重程度再分早中晚3期。研究各种并发症时,总体上以全身病变及主要脏器的损害程度分辨。

早期为气阴两虚,经脉不和,可见腰背或肢体酸疼,或由胸闷、心悸、心痛、记忆力减退、头晕、力减退、手足麻木、性功能减退等。

中期为痰瘀互结,阴损及阳,临床特征为神疲乏力、胸闷心悸,咳有粘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下肢浮肿、手足发凉、口唇舌暗、脉弱等。晚期为气血阴阳俱虚,痰湿瘀郁互结,临证在中期基础上发展成肢体残废,脏器严重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

指南将糖尿病归属“消渴”“肥胖”等范畴,认为当病情进展至脏腑受损,病邪入络,络损脉损,变证百出。肥胖型与非肥胖型糖尿病日久均可导致肝肾阴虚或阴阳两虚,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

另外根据脏器功能障碍,可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如四肢麻木、视力障碍、便秘或大便时干时稀、心悸心慌、眩晕、水肿、男子性欲低下、阳痿等。

《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标准(试行方案)》

引用西医诊断及分期标准为指南的诊断要点。指南内把症状和体征分为主症及次症进行疾病标本的辨证分型。本证及标证各包括4组证候,每组证候分为主、次症。本证包括阴虚燥热症、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

标证为湿证(湿热证、寒湿证)、瘀证、痰瘀证。阴虚燥热证主症为口干欲饮、易饥多食、心烦失眠、尿频、便秘;气阴两虚证主症为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头晕耳鸣、自汗盗汗;脾肾气虚表现为小便频数或清长、或浑浊如脂膏、纳呆、疲倦;

阴阳两虚证表现为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大便泄泻、阳痿、遗精。湿热证主要表现为脘腹胀满、纳呆恶心;寒湿证为脘腹胀满、便溏泄泻、面色无华;瘀证为肢体麻痛、胸痹心痛、唇紫暗;痰瘀证见心胸窒闷、头晕目眩、肢沉体胖。

《糖尿病肾病中医指南》

把糖尿病肾病归属中医“水肿”、“虚劳”、“关格”等范畴,认为症状特征概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临床症状多不明显,第一阶段可见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第二阶段出现尿浊、夜尿频多,进而下肢、颜面甚至全身水肿;最终少尿或无尿、恶心呕吐、心悸气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

体征方面早期无明显体征,之后可逐渐出现血压升高,或面色咣白、爪甲色淡、四肢浮肿、胸水、腹水等。辨证分主、兼和变证,并以尿浊为首要症状。

主证包括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兼证包括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证、血瘀证、膀胱湿热证;变证见浊毒犯胃证、溺毒入脑证、水气凌心证。

通用的《中医内科学》消渴篇对此的释义,全面概括为“阴虚燥热”,本虚标实为临床操作指引的原则;并进一步表述了消渴三消是糖尿病临床表现分类定位,提纲挈领解析病变实质,是主导并发症证候演变推手;

是分属各分类定位脏腑器官组织受糖、脂肪代谢紊乱扰动而失常,病变波及气血,血脉瘀滞,危及器官、组织、脏腑。

据此,糖尿病并发肾病的中医认知及其不同阶段证候演变当不出上、中、下三消,尿甜的范畴格局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肾脏   中西医   糖尿病   疾病   西医   并发症   气血   病理   中医   思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