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残影


作者|历史最美作者团队-873734694

字数:3058,阅读时间:约5分钟


1864年7月,被围两年的天京城终于被湘军攻陷,持续14年之久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而洪秀全早在破城前一个月就已经暴病身亡,在荒谬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其子洪天贵福虽然接班成为太平天国的最高领袖,但是面对积重难返的局面,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根本无计可施,只能寄希望于忠王李秀成的神勇发挥能够帮助自己创造奇迹,但这一天永远不会到来了。

▲洪秀全

城破之时,洪天贵福正在城上观战,见大势已去,便丢下了自己的兄弟光王、明王以及自己的后宫佳丽,逃回天王府。此时天京城内已经乱作一团,太平军余部各自为战,有的宁死不降,自焚而死,有的与湘军展开巷战,发起自杀式进攻,还有的几十人据守在一个院落中,点燃成堆的火药,和围攻的湘军同归于尽……

伴随着激烈的战斗,湘军的任务更为“繁重”,不仅要消灭太平军残余势力,还要捉拿洪天贵福,李秀成等头号目标,最为要紧的就是抢!在湘军围城两年多的时间里,拖欠军饷的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这主要是因为湘军作为汉人地方团练武装,清政府给与的军费有限,如果不是八旗子弟丧失了战斗力,清廷也绝对不会允许汉人组织这么大规模的军队。此外,湘军在攻城的战斗中阵亡九千余人,病死两万余人,而湘军士兵多为同乡和宗族子弟。出于图财也好,泄愤也罢,湘军士兵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日记中记载:经湘军洗劫过的天京城内的惨状,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整个天京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复刻了湘军前几年攻克九江、安庆时的惨景。

与此同时,太平军也高喊“不留片布与清妖享用”的口号四处放火,一部分是因为不想留给敌人,另一部分则是试图制造混乱突围。李秀成告别了自己的母亲和家眷后,抛弃了其他家属和王族成员,只带着洪天贵福等一千余人突围,但在出旱西门时被湘军识破,被迫撤回城内清凉山,深夜时分才转头折回太平门,换上湘军装束由城墙缺口冲出,向孝陵卫方向突围,因为湘军忙着在城内抢劫,又看到是自己人的装束,并没有多加阻拦。突围成功后,李秀成又把自己的战马让给了洪天贵福,命令刘庆汉、吉庆元等贴身保护洪天贵福,尊王刘庆汉身披白袍,手持长枪一马当先,带三百余人护卫洪天贵福先行,李秀成则带林绍章和剩余的七百余人断后阻击,且战且退,但因为自己的战马脱力,在方山纯华镇走散被俘,李秀成被俘后写下了一份供词,还试图诈降来召集旧部,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未能成功。李秀成与清军作战多年,并且击杀了曾国藩的六弟曾国华,但是却深深地赢得了曾国藩的尊重。虽然李秀成必死无疑,但曾国藩并没有对李秀成施加酷刑。而林绍章则带队在湖熟大桥阻击清军,全部战死。章王林绍章也正是凭借着自己的这份忠诚才可以多次战败后仍身居高位,但他的牺牲不是没有价值,洪天贵福等人成功突围至湖州与洪仁玕和堵王黄文金会和,暂时躲过一劫。


▲李秀成突围路线

但他们在湖州又很快遭到李鸿章的围剿,太平军坚守湖州四个月,杀伤清军一万余人,但未能打破整体局势,湖州仍然四面受敌,不可久留。因此洪仁玕等决定南下江西抚州,再会和侍王李世贤和康王汪海洋,意图东山再起。但李世贤并不愿意迎接洪天贵福,提前进入福建。在此之前,李世贤就对洪秀全不满,曾经多次劝说李秀成另起炉灶,并阻止李秀成回天京主持防务,如今李秀成遇难,自己是太平天国唯一的五军主将,手握重兵,更不愿意看洪家父子的脸色,好不容易自己成为了一把手,何苦给自己找一个领导来压制自己,于是掉头就走,进入福建。没有了李世贤的接应和支持,洪仁玕这一路虽然从湖州出发时也有十万之众,但堵王黄文金意外战死,而洪仁玕对带兵打却是一窍不通,根本无法约束军队,面对清军的围追堵截,手下士兵四散奔逃,洪仁玕和洪天贵福好不容易逃到江西石城杨家牌,此地距离汪海洋的势力范围只有几十里,又遭到清军的夜袭,结果二人先后被俘,惨遭极刑处死。如此一来,太平军余部彻底陷入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再也无法形成一个统一有力的政权。


▲李世贤、洪仁玕行军路线

李世贤进入福建后很快就消灭的当地的清军,收编了各路抗清的会众,拥兵二十余万,一时间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尾随而来的左宗棠可谓是李世贤的天敌,李世贤对左宗棠一直是败多胜少,虽然左宗棠的楚军只有三万多人,但太平军兵力分散,战斗力普遍低于楚军,且内部成员复杂,兵力调动多处掣肘,很多天地会成员听调不听宣,一旦战事不利就举手投降,因此处处被动挨打,漳州一战,李世贤被打的全军覆没,只能投靠汪海洋。

汪海洋此时也有十几万部众,是太平天国在南方仅存的的一支力量。汪海洋虽然是李世贤的下级,但并没有隶属关系,因此不愿交出兵权,不仅如此,汪海洋之前还杀害了李世贤的族侄李元茂,原因很简单,也是想要吞并他的兵权。夺权、复仇。任何一个词都是汪海洋心中的触点。于是,汪海洋趁李世贤酒醉时将其刺杀。但这一举动不仅没能让他统一军心,反而动摇了部下对他的信任。1866年2月,汪海洋在嘉应州突围时被手下叛徒出卖,兵败身亡。这也标志着南方的太平军全军覆没。在此之前,北方也有二十万太平军解围天京。原来在陈玉成被俘牺牲之后,洪秀全安排李秀成接手其军队,李秀成便安排扶王陈德才等人西征鄂豫陕等地去征兵筹粮,约定两年后回援天京(1864年6月)。这支远征西北的太平军的战绩却寥寥无几,一方面是因为流动性大,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另一方面就是失败的太快。按照约定的日期,扶王陈德才带领这支远征军一路攻击前进,因为没有面对太多的清军主力,起初打的很顺利。但是1864年7月,天京失守的消息传来,全军上下顿时丧失了目标和斗志。同年11月,太平军在安徽霍山与僧格林沁相遇,清军骑兵虽然战斗力强悍,但太平军人多势众,僧格林沁也只是以扎营防守为主。太平军多次发动进攻都没能突破封锁,但最大的问题还是后勤。这支太平军一路长途行军,没有稳定的后勤供应,只能依靠沿途攻占大的城市获取补给。面对众多困难,很多太平军将领丧失了斗志,除了赖文光等几千人突出重围,其余将士全部向清军投降。陈德才自知无路可退,便服毒自杀。自此太平军的势力基本被消灭殆尽。

在太平天国末期,太平军内部的兵权管理和权力归属就被洪秀全搞得乱七八糟,目的就是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威胁自己的统治,但这也造成了各自为战的局面,往往太平军人数众多却被清军制造出局部优势各个击破。更严重的就是军队主帅失去了对军队的有效控制,例如谭绍光虽然是苏州的最高指挥者,节制手下各王,但他却只能调动城内四分之一的军队,所以才不敢轻易地铲除叛徒反被叛军杀害。即使是同样的级别,核心人物能力的差别也对局势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李秀成突围成功,就能继续拥立洪天贵福建立政权,也能号令各地的太平军继续统一作战,一个政权想要成功的基础就是要有清晰高效、权责分明的权利运转体系。在起义之初,太平军这点做的还算出色,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等人互相配合,彼此牵制,政权还能稳定运转,但天京事变后造成的权力真空和制约失衡,以及众将士对信仰的破灭才是太平天国转入衰败的主要原因。创业未半而沉迷于花天酒地,争夺权力而兵戎相见,手足相残,似乎也没有成功的理由。

正所谓:团结就是力量。

本文系历史最美原创稿件。主编枪君,作者873734694。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太平天国   太平军   湖州   各自为战   湘军   兵权   福建   城内   政权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