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 四名抗日名将,拜访黄埔军校中山先生故居!

四位将军不管后期如何,但历史无法抹去他们对抗战所作出的贡献!他们再次重温中山先生的教导,正视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发扬真正的黄埔精神,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共建振兴中华的宏图而做出新的贡献,也为自己的一生写下最后的,也是最光辉的篇章。

四位将军在黄埔军校中山故居合影

侯镜如,1902年出生于河南省永城县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职,曾先后参加两次东征。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侯镜如率部增援北平抗战,在周口店带抗击数倍于己的日本侵略军,战斗异常激烈,坚守阵地20多天,使敌军受到重创。紧接着侯镜如率部南下,在娘子关战役中再次成功阻击日寇,支援了忻口的对日作战。1938年,侯镜如升任第九十二军第二十一师师长,并参加了徐州会战,后又率部参加了武汉、南昌、枣宜等地的会战。1943年,侯镜如调升第九十二军中将军长,驻守湘西桃源地区,参加了湘西会战。1994年,侯镜如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2岁,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

侯镜如

郑洞国1927年3月,北伐军进入南京后,英国军舰制造下关惨案,郑洞国指挥部队坚决还击。1933年,郑洞国任第2师第4旅少将旅长,率领部队参加长城抗战。抗战战争中,郑洞国指挥部队先后参加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宜枣会战,积累了对日作战的经验。将这些战斗的足迹相连,你会发现郑洞国已经用自己的方式,踏遍了半个中国。1991年,郑洞国因病逝世,终年88岁。他临死之前留下的最后一句遗言,不是对今生的总结,也不是离别的悲哀,而是说自己这辈子最大的遗憾,是没有看到中国大陆与台湾的统一。

郑洞国

杜聿明字光亭,汉族,陕西省米脂县人。著名抗日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系骨干。1924年6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中初露头角,历任军校教导团副排长,武汉分校学兵团中尉连长,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中队长,教导第2师营长、团长,第17军第25师旅长、副师长等职,曾参加北伐战争、长城抗战、淞沪抗战。1939年11月任第5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指挥桂南昆仑关对日作战,重创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悼词中这样评价他:“他虽然走过曲折的道路,但他有光荣的后半生,为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人民怀念他!”

杜聿明

宋希濂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的战斗,毕业后又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的东征和北伐战斗,英勇善战,由排长升为连长、营长。1927年2月被蒋介石选派赴日本千叶步兵学校学习军事,1930年学成归国,先后任国民党军第一教导师团长、旅长,第八十七师二六一旅旅长,驻扎南京。1932年一二八上海事变发生后,他主动请缨,率部开赴淞沪前线,支持十九路军抗战,以战功晋升为第八十七师副师长。1933年升任第三十六师师长六师师长,率部驻防江西抚州,参加了“围剿”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率部接管西安,兼任西安警备司令之职。随后开赴上海,参加了八一三淞沪抗战。上海失陷后,又率部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38年5月8日任第七十一军军长,率部参加了收复河南兰封的战役。此后在富金山战役中给日军以重创。在武汉会战中,他指挥坚持沙窝防线有功,被国民党政府授予华胄荣誉奖章。1940年升任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11月任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所部编入远征军,在滇西缅北抗击日军,征战三年,歼灭日军3个师团,完全打通了中印公路,取得了滇西北反击战的彻底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1946年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政府赠予的自由勋章,被称为“鹰犬将军”。

宋希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黄埔军校   国民革命军   旅长   师团   军长   中山   武汉   师长   日军   故居   名将   司令   战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