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刚当上国军第41军军长,第5天就起义了,后来结局如何

前面老丁叔和大家说了国民党第9军的军长张进贤,当军长不到1个月就向解放军投诚的故事,今天再和大家说一个当军长时间比孙进贤还短的人,他才当了5天,就率部起义了。

这位刚刚当上国军军长就起义的人叫张宣武。

张宣武是河南泌阳人,1907年生。

张宣武出身的家境是比较不错的,人又聪明,12岁就考入了开封一所留学欧美预备学校,读的法语专科。当他在这所学校里读书时,适逢时任河南督军的冯玉祥到学校演讲,让少年的张宣武认识到当今中国唯有强军才能救中国,因此不顾家人的反对,放弃了到法国留学,毅然报名去了冯玉祥的11师第11工程兵营电雷连,当了一名“备补兵”,这一年他才15岁。

由于他有文化根基,加上为人精干聪明,很快就提拔为准尉司务长,后因为冯玉祥的西北军扩编迅速,部队需要大量的基层军官,他即从准尉司务长越级提拔为手枪营1连上尉连长,1个月后,又升为坑道营上尉副营长。这提升速度,就像是坐了火箭一样。

到了中原大战时,张宣武已经升任为冯玉祥的北京国民政府第2方面军第17师第34旅第68团上校团长了。如果不是冯玉祥在中原大战中失败,他的军旅生涯肯定是一帆风顺。但是冯玉祥失败了,他也只能像“丧家之犬”四处到东家,先是去了杨虎城的第17路军,杨虎城并没有诚心对待这些个失败的西北军,于是他无奈又去投靠四川军阀田颂尧。

张宣武这人除了带兵打仗,还特别善于练兵,他到田颂尧的川军后,把他的1团训练成第29军教导旅中战斗力最强的一个单位。连战斗力特别强悍的红四方面军都败在他的手下,着实让川军旧部刮目相看。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宣武团所在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奉命开赴山西、山东抗击日军。

作为出川抗日先头部队的张宣武,穿着夏装,经过1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937年10月19日到达已经下起大雪的太原附近,冒着寒冷的北风参加了著名的娘子关战役,这也揭开川军抗日的序幕。

1938年5月,滕县保卫战开始。122师师长命令进入滕县城内的张宣武率领千余名战士固守徐州北门户滕县城。在3万装备精良的日军进攻下,张宣武指挥全团将士在城墙上苦苦死守了四天。在这四天里,张宣武天天在城墙上督战,还亲自拿起大刀和日军展开肉搏。特别在师长王铭章为国捐躯之后,他又负担起全师残部的突围指挥职责,带领抗日将士们杀出日军的包围圈,为川军抗战写下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

战后,张宣武升任为第122师364旅旅长。

在滕县保卫战,张宣武的腿部严重受伤。为保住双腿齐全,他拒绝截肢的安排,坚持改换其他办法治疗,但限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给他留下了腿疾,但这并不影响他可以带兵抗日,上前线视察军情。

1941年,张宣武升任为122师师长,率部在湖北大洪山一带,参加了第五战区的各次会战,与日军开展战斗。

抗战胜利后,张宣武所在的军是杂牌军,军械供给方面都不能和中央军比,但作战任务却与中央军一样,于是他在率部参加围攻中原新四军后,就打算不干了。后在41军军长孙震的挽留下,他勉强留了下来,但干起仗来就少了一点精气神,到淮海战役时,张宣武终于把他的122师全部干完了。然后,自己经过化装后,带着一批骨干突围,才与16兵团司令“逃跑将军”孙元良一起回到了四川。

这次,张宣武又不想干了,可后来还是因为老上级孙震出面挽留,“国防”部答应他们用美械装备重建41军,并提升他为副军长,只才把他再次给留了下来。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到了1949年11月。此时,他的上级单位川鄂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董宋衍和16兵团副司令曾苏元已经在策划起义事宜。因为兵团司令兼41军军长孙元良不同意起义,于是,他们就设法与41军和47军的旧臣们一起反对孙元良,直到把孙元良赶走。

1949年12月18日,由于孙元良逃走,41军军长的空缺就让给了张宣武。

1949年12月22日,才当了5天军长的张宣武在董宋衍、曾元苏的领导下,四川成都什邡率部起义。

那么,这位才当了5天军长的张宣武,后来的结局如何呢?

起义后,该部于1950年转移到华东军区整编,被编入解放军第九兵团,后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张宣武则在经过华东军政大学的一段时间学习后,于1955年转业分配到到济南,先后任山东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和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民革主委,1984年10月13日去世,享年77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军长   宣武   司务长   准尉   川军   中原   山东省   上尉   国军   日军   兵团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