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蝗灾频发,古人是如何应对的?我国有三大土办法,已流传千年

宋代王令在《梦蝗》中描写蝗虫肆虐,用诗意表达出蝗灾带来的灾难。然而,对于整个世界来说,2020年的开局也是一个充满困难的时刻。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虽然中国已经基本遏制住了病毒的蔓延,但在全球范围内,疫情依然没有完全受到控制。与此同时,粮食危机也在不断升级。联合国发布的《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数据显示,2019年近6.9亿人饱受饥饿之苦,而到2020年年底,这一数字将再增加1.3亿,相当于全球1/9的人口正处于饥饿状态。粮食危机的升级原因之一就是蝗灾。



2020年初,非洲爆发了数十年来罕见的大规模蝗虫灾害。数以亿计的蝗虫铺天盖地袭击,尤其重创东非地区。索马里、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受到了重大冲击,同时西亚和南亚也受到波及。蝗虫灾害的影响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的粮食危机。



谈到蝗灾,中国并不陌生。古代中国一直以来采用精耕细作的农耕模式,而蝗虫灾害频繁,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古代动荡时期,如东汉末年和黄巢起义,蝗虫灾害都伴随而来。明朝时期的失败也与蝗虫灾害有关,从崇祯9年到崇祯15年,全国的697个县都遭受蝗虫灾害,频率惊人。根据《中国救荒史》的统计,大规模的蝗虫灾害在秦汉时期大约8.8年爆发一次,两宋时期更是频繁,约为3.5年一次,元代由于政府不作为,百姓生活更加困苦,灾害频率上升至1.6年一次。到了明清时期,每2.8年左右就会爆发一次较大规模的蝗虫灾害。《中国昆虫学史》的数据显示,在中国历史上的2600余年间,发生了500多次大规模的蝗虫灾害。



然而,古代中国人智慧无穷,他们采用了三种主要的土办法来应对蝗虫灾害:



首先,政令结合,依靠人力来治理蝗虫。古代人面对蝗灾时通常不敢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因为他们相信捕捉蝗虫会招致“蝗神”的不满,使蝗灾不断蔓延。但如果不采取措施,粮食将被蝗虫毁坏,这就需要领导者采取行动。例如,唐朝皇帝李世民亲自率先捉蝗虫吃,以激励人们也采取行动。明成祖朱棣则颁布了《捕蝗令》,鼓励人们出动捉蝗,不遗余力。政府颁布的严格执法,对没有采取措施的人们进行处罚,进一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古代统治者采取的行动不仅仅是榜样,还需要有效的政策来应对蝗虫灾害,包括人工捉虫、挖坑掩埋等方法。



其次,扩大水田面积。古代明智的政治家和科学家认识到,蝗虫一般在干旱地区爆发,因此扩大水田面积,将旱田改为水田,就能够抑制蝗虫的滋生。此外,水田里的草也是蝗虫的食物,因此通过勤除水田的草,可以剥夺蝗虫孵化的条件。



最后,培养天敌。蝗虫的天敌包括鸭子、鹅和青蛙等。在水田中饲养鸟类和引来青蛙和蛤蟆等动物,可以帮助控制蝗虫的数量,从而有效地管理蝗虫问题。



这些古代的方法流传了千年,揭示了古人在应对蝗虫灾害方面的智慧。这些方法不仅能够解决当时的问题,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蝗灾   崇祯   古代   水田   蝗虫   灾害   中国   粮食   千年   时期   办法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