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开始,湘军高层集体沉默,都不写回忆录,隐衷在哪里

曾国藩家族世代珍藏的一份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供词原件,在曾国藩曾孙曾约农先生的慎重考虑下,被交给了台北世界书局。这份供词是李秀成在狱中亲笔写下的,记录了太平天国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对研究太平天国和晚清历史有着巨大的价值。这份供词的珍贵程度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曾国藩家族会如此小心翼翼地保护它?为什么他们要冒着巨大风险截留一个死刑犯的供词?这篇文章将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回答这些问题。文章的第一部分聚焦于历史伟人对历史的记录和回忆的重要性。虽然曾国藩曾经提出过“既往不恋”的观点,但他自己却埋头写家书、抄经典,并写了一本类似现代心理学的书籍《冰鉴》。然而,湘军高级将领们却没有将太平天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这引发了作者的疑问,为什么这些聪明的人没有留下任何一句话给后世呢?文章暗示这是因为他们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感到忌讳,不愿意让自己的行为被后人评判。

接下来,文章回顾了曾国藩与赵烈文之间的关系,以及赵烈文记录的《能静居日记》的重要性。这本日记记录了太平天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对研究太平天国和晚清历史具有极高的价值。然而,赵烈文这本日记在当时是极为机密的,因为其内容涉及到湘军、太平军以及清廷的多个方面,尤其是曾国藩与清廷的矛盾和南京失陷时清军的暴行。赵烈文没有敢将这本日记公之于众,如果曝光,他肯定会被处死。文章暗示曾国藩和其他湘军高级将领对太平天国的历史有着深深的忌讳,不愿意将这段历史留给后世。然而,历史总是有一天会被揭开的。文章接着引出了曾国藩曾孙曾约农先生将李秀成的供词交给台北世界书局的事件。这份供词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在狱中写下的自述原文,被史学界命名为《李秀成亲供》的原版真迹。这份供词被曾约农带在身边整整一个世纪,没有丢失或损毁。这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曾约农家族会如此珍惜这份供词?为什么他们一直将其传承给后代?

文章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暗示这可能是因为这份供词所记录的历史真相对曾国藩家族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文章回顾了曾国藩和李秀成之间的关系。曾国荃对李秀成深恶痛绝,两年多来一直围困天京城,湘军备受煎熬。在李秀成被俘虏后,曾国藩对他展开审讯。然而,李秀成选择保持沉默,拒绝回答曾国藩的提问。曾国藩接到朝廷的指示,要求他将李秀成押解至北京。然而,曾国藩决定用文火慢慢炖炖李秀成,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他亲自前往李秀成的牢房,与他进行了一场私密的谈话。在这次谈话中,曾国藩向李秀成诉说了自己的故事,并渐渐引出了李秀成的回忆。这让李秀成开始回顾自己的过去,他是一个贫穷的农民,渴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然而,他最终成为了太平军的领袖,与曾国藩成为敌人。最后,李秀成要求写下一份供词,记录他的回忆和观点。这份供词成为他对太平天国历史的一份宝贵记录。

在供词中,李秀成详细描述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包括天京城被围攻两年多后的陷落,湘军对天京城和其他城市的残酷屠杀,以及财富被抢光的情况。这与湘军向朝廷呈报的情况有很大的出入,湘军将自己描绘成一支正义之师,而李秀成的供词却揭示了湘军的真实面目。曾国藩看到这份供词后,意识到其中的危险。供词一旦呈交朝廷,将揭露湘军的残暴行径和朝廷对湘军的纵容。这将给湘军带来巨大的危机,可能导致湘军从上到下全军覆没。曾国藩面临着一个艰难的选择,是隐瞒供词欺君,还是如实上报供词。他最终决定以伪造供词的方式保护湘军的名节和人命。他让心腹为他模仿李秀成的供词内容和笔迹,重新写了一份供词,对湘军的战报情况进行了修正,将残酷的屠杀和战争细节抹去。这样,湘军的形象得以保持,曾国藩也避免了被指责为欺君之罪。最后,曾国藩亲自处理李秀成的供词原稿,将其中有损湘军名节和人命的内容逐一销毁。

他深夜独自对着油灯,一页一页地翻看供词,确保其中的敏感信息不会被泄露。最终,原本五万多字的供词被烧毁,只剩下两万多字。这个决定只有曾国藩一个人知道,他没有将其告诉任何人。综上所述,曾国藩家族对太平天国历史的态度一直十分谨慎。他们不愿意将湘军参与太平天国的暴行和血腥事件公之于众,也不愿意湘军成为朝廷的忧患。这份供词的珍贵性使得曾国藩家族冒着巨大风险将其保护了一个世纪。然而,历史总是会被揭开的,这份供词最终流传到了台北世界书局。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历史记录的重要性以及对历史真相的追求。只有通过真实的记录和回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并从中吸取教训。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历史文献,尊重历史事实,并致力于探索真相。文章结尾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曾国藩家族会如此小心翼翼地保护李秀成的供词?读者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自己的思考给出自己的答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你认为历史记录和回忆的重要性如何?在面对历史真相时,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请留下你的评论。曾国藩的《李秀成的供词》:揭秘太平天国运动的真相曾国藩,一个为大清朝廷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和辉煌。然而,曾国藩的军旅生涯中,有一段至关重要的历史却很少被提及——太平天国运动。历史学家们一直想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真相,但曾家后人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关于这段历史的记录。直到最近,一份重要的原始文献浮出水面,这份文献就是曾国藩所著的《李秀成的供词》。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的岁月里,曾国藩将《李秀成的供词》带回了湖南老家,隐藏在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知道的地方。曾国藩之所以没有销毁这份原稿,是因为他担心这个只有他知道的秘密有一天会被朝廷知晓,这对曾家后人来说将是一场灾难。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发生,曾国藩保留了原稿,虽然内容可能不足以对曾家后人构成威胁,最多只是曾国藩对朝廷隐瞒了实情。

然而,这份原稿却没有给曾家后人留下任何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辉煌战功的纪录,也没有描写曾国藩军旅生涯的诗词。湘军高层也对这段历史低调不语,即使是人才辈出的文人也没有对这段历史书写一字。幸运的是,有一位胆大的湘军高级幕僚赵烈文,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的宁静日子里,偷偷地写下了一本名为《能静居日记》的书,详细记录了这段金戈铁马的历史。赵烈文是曾国藩的贴身幕僚,他可以近距离接触湘军高层的决策和战况。他的《能静居日记》详尽地记录了这段中国农民起义的历史细节和原貌。书中真实还原了曾国藩这个“曾剃头”的狡诈、权谋、自私、智慧和反复无常等个性,填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白。赵烈文虽然是一个高级幕僚,但他内心深处也是一个文人,他不愿将这段重要的历史湮没在尘埃中。他的工作和曾国藩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他的《能静居日记》。

曾国藩临终前,深知手中的李秀成供词对家族仍然存在风险,特地将其交给了他的二儿子曾纪鸿,并告诉了他其中的重要之处。曾纪鸿虽然寡言少语,但他拥有极度智慧的大脑。他不喜欢做官,却喜欢算数,当时他就能将圆周率算到100多位。曾纪鸿的性格适合接受曾国藩的嘱托。曾纪鸿的孙子曾约农漂洋过海时也将这份供词带在身边,这份传承了四代人秘密的重要文件经历了漫长的辗转迁移,被曾家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直到1962年,大清已经灭亡了50年,曾约农决定将这份供词真迹交给台北世界书局董事长。尽管供词已经被删除了很多内容,但它是原稿,其中的许多原始记录填补了两岸史学界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中的许多空白。通过曾国藩的《李秀成的供词》,我们得以一窥太平天国运动的真相。这份原始文献告诉我们,太平天国运动并非只是一个农民起义,它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曾国藩的记录揭示了当时的局势、军事策略以及曾家在其中的角色。

这份文献对于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重大。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历史的解读是多元化的,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和解释。曾国藩的《李秀成的供词》只是太平天国运动历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的文献和资料等待我们去发现和研究。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太平天国运动这段重要的历史。在面对历史的时候,我们不能只看表面,还需要深入挖掘历史背后的真相。曾国藩的《李秀成的供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窗口,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对太平天国运动这段历史的研究中,探索其中的奥秘,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在读完本文后,请问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想法?你认为对于这段历史还有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分享你的想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湘军   太平天国   隐衷   供词   原稿   台北   朝廷   回忆录   高层   真相   沉默   集体   家族   历史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