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菜不好吃,是被这3个烹饪“伪命题”误导了

跟每个人一样,我烹饪的启蒙老师也是自己的老妈,老太太教会了我热锅凉油,食材搭配,调料运用等等很多的烹饪基础。

同时,也把她对烹饪的一些“误解”教给了我。

老太太说,放调料的时候,一次性全部加够,别来来回回的放调料。

所以我在做菜初期,都会选一个“合适”的时机,把盐,糖,生抽,老抽等等调料一股脑的扔进锅里,然后等待“天意”的结果。

经验再丰富的老厨师,也不敢保证自己一次性调味就能到位,更何况那个菜鸟时期的我了。

所以那会儿炒菜的味道好坏全靠天意和运气,运气爆棚的时候,也能妙手偶得一次色香俱全,鲜甜可口。

现在网络发达了,大家能看到很多专业厨师的烹饪视频,是不是发现越老的厨师,越不追求一次调味的方式,反而是调了尝,然后再尝了调。

类似于“炒菜一次调味”的这种“烹饪伪命题”还有不少,而且最容易带跑厨房小白。

做菜嘛,总是不好吃最打击自信心,时间长了都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这块料。

其实烹饪这事儿,没那么复杂,理解原理,纠正陋习,揭秘伪命题,再加上多炒多做,好吃这事儿离咱们就不远了。

这篇文章里,分享三个曾经误导我很久的伪命题。

01 一次调味

在了解调味料下锅的顺序,时机和次数前,咱们先从根本上分析下调味料的特性。

我常说,温度是激发味道最有效的工具。从温度的角度出发,常温和高温下,调味料会有什么变化呢?

首先说香料和香料粉,香料的挥发性油,在常温下就会挥发,但是温度越高,挥发效率就越高。

通过略高的油温炸香料,能够更快的激发更多的香味出来。

再说酱油醋这种发酵类液态调味料,因为本身含水量高,所以在他们下锅后,温度影响就更大。

因为水的沸点和高比热容原因,会让锅里温度下降。

但酱香和醋香更依赖高温,温度不够,酱香和醋香味儿就不能被全部唤醒。

高温能成全香味,也毁了鲜味。

高温对于鲜味儿并不友好,曾经看到一些做菜视频,炸鱼前在鱼身上抹味精后下锅炸。

味精在超过120度后,就变成了焦谷氨酸钠,鲜味儿就没了。

所以增鲜的酱油和味精,需要用一些方法保护鲜味儿。

说完温度后,再聊聊炒锅里另一个主要角色:水。

食材里的水,是味道的载体和调节口感的开关。

水越多,口感越滑嫩。水越少,口感越酥脆。

而百味之首的盐,是直接决定水分走向的调味料。

盐的加入后会打破渗透压的平衡,水分会更容易溢出。

水分析出后,带着部分食材本味。同时因为食材本体含水量降低,温度保护效率降低,导致食材本体温度上升激发食材香味。

两个环节帮助了食材本味的表达,这也是盐提本味的原理。

分析完特性,调味料的使用方法就明了很多了。

耕耘香味的调味料,高温的时候下。

主攻鲜味的调味料,临出锅再放。

食材断生的时候,放盐拉起本味。

不同调味料分批放,同类调味料分次放,能实现调味的精准和全面。

还有就是很多调味料属于复合味儿,拿酱油来说,既有鲜味儿,又有香味儿,还有鲜味儿,还能调色。

要香味儿的时候,趁热放,直接炝或者从锅边烹进去。

要鲜味儿的时候,害怕热,躲开太烫的地方,直接放到食材上。

调色的时候,还带进去咸味儿,所以得先调色再调味儿。

颜色调好了,再放一次盐定味儿。先放了盐,再下酱油调色的话,肯定是咸了。

02 土豆丝越细越好

我以前特别讨厌土豆丝这个菜,因为实在太难切了,我家老太太要求土豆丝切的特别特别特别细那种。

每次吃土豆丝,我得趴案板上切半个小时才能好,然后老太太下锅两分钟就好了。

后来我问我妈,为啥土豆丝非要切那么细呢?

老太太说,切细点熟的快呀,省火……

好嘛,火是省了,可这也太费儿子了。

其实土豆丝并不是越细越好,而且越均匀越好。切出来按大小个儿排队,排出来高矮胖瘦都一样的土豆丝炒出来才好吃。

为啥这么说呢?

食材的形状,直接决定三个要素:本味出,调味入和成熟的一致性。

长短粗细不一的土豆丝下锅,细的炒成土豆泥了,粗的里面的土腥味儿可能还没出来。

形状一致后,食材异味挥发有一致性,本味析出也有一致性。

菜品味道的形成大概分四个阶段:异味儿走,本味儿出,融合味儿成,融合味儿入。

像前面说的,细的的土豆丝儿都到了入味儿阶段了,结果粗的土豆丝跑的慢,还在那吐异味儿呢。

这倒好,该入味儿的土豆丝把异味儿吃进去了,这回异味儿倒是高兴了,兜兜转转换了根丝儿又回去了。

食材形状还有一个搭配原则:丝儿配丝儿,片儿对片儿,丁儿找丁儿,块儿接块儿。

这种搭配的原则,一个是从视觉上有和谐感,二来也是为了保持出味儿,入味儿和成熟的一致性。

像土豆丝炒肉片,手掰椒炒肉丝儿,拿筷子夹着也费劲不是。

03 过分使用调味料

有段时间跟一个朋友搭伙吃饭,这兄弟就属于典型的肚里藏不住事儿的那种,有啥小秘密都跟我说。

做菜的时候也是一样,别管炒啥菜啊。

第一步,花椒葱姜蒜干辣椒炝锅。

第二步,酱油炝香下食材,扒拉几下。

第三步,盐,鸡精,味精,十三香下锅,然后一顿炒。

第四步,加点水盖上盖子焖熟。

第五步,放点香油出锅。

吃他的菜,初始惊艳至极,很快就审美疲劳。

每天下班舔着个大脸问我,吃儿咱去买个啥菜?

我心里嘀咕着,其实买啥菜都无所谓,反正炒啥都一个味儿。

跟他搭伙的时候,我们花在调味料上的钱,比花在买菜上的还要多。

调味料诞生之初的使命,是为了让味道一般但营养还行的食材能拥有一个可以下口的味道。

也有另一番作用,就是在解决温饱以后,满足一下口腹的需求。给食材主味做好辅助,让味道多一些变化。

可是发展到现在,调味料明显有篡位的嫌疑了。

不再兢兢业业的去弥补食材主味的不足,或者帮助提升主味了。


文章总有结尾,创作还会继续。

诸君,且听下回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调味料   味精   异味   调料   香料   酱油   命题   香味   高温   温度   味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