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杀戮曹髦之前,被下令动手的成济的内心究竟在思考着什么

公元260年6月2日,洛阳城内,曹魏皇帝曹髦率领宫廷卫士、太监和奴仆数百人一起杀出皇宫,试图用自己的血性和其所能统领的最后力量向司马昭发起最后一击。而这支犹如乌合之众的队伍,很快就与洛阳城内禁军麾下的中护军发生遭遇,领头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贾充。

此时,曹髦所率领的数百人虽然不堪一击,可作为大魏天子,曹髦的威慑力还是依旧存在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其此前冲出皇宫的时候,原本想堵住皇宫门口的司马昭的弟弟司马伷才会落荒而逃,手下的禁军也同样一哄而散,毕竟谁也不想背上弑君的骂名。

面对大魏天子,众多司马昭的嫡系官兵不敢动手

看到自己逼退了司马昭的第一道防线,无论是曹髦还是其麾下的数百名手下,大家的自信心也是骤然倍增。可偏偏在遭遇贾充之后,一个冤大头的人物出现了。

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

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众所周知,成济刺死曹髦,司马昭也被扣上了杀戮帝王历史第一人的帽子。可最戏剧性的一幕却在20天后发生,为了平息众怒,司马昭下令对凶手成济诛灭三族,连同哥哥成倅一家,整个成氏家族被满门抄斩。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成济能够提前得知自己的结局,他是绝对不会选择对曹髦动手的。可那一天的他预料不到接下来的结局,在贾充提出暗示的时候,成济的内心究竟在想什么?

在接到暗示的那一刻,成济不可能不知道弑君是一项天大的大罪,可成济选择了赌,赌的就是司马昭的个人威望能够压制住这个弑君的大罪,赌的就是自己的弑君可以让自己成为司马昭篡位过程中的重要功臣,整个成氏家族会借此得到重用。

可惜的是,成济赌错了!

至少根据史书的记载,当贾充的中护军与曹髦发生遭遇时,作为司马昭死党的他却一言不发,他并没有下令手下群起而攻之,也没有暗示某一个人应该在此时此刻去干某种脏活。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成济却首先张嘴询问该如何行事,很显然,他的内心或许早就蠢蠢欲动,在众人谁也不敢首先出头的背景下,在他的潜意识里,谁第一个站出来,谁就可以取得首功!

无比尴尬的是,在多本史书的记载中,除了杀戮曹髦之外,成氏兄弟并没有在书中留下太多的痕迹,因为两兄弟在三国的历史上完全是无足轻重的人物。

成济,太子舍人,所谓太子舍人,也只是大魏皇宫担任保卫工作的中层军官。在曹魏的武官体系中,跟成济同一级别的人数不胜数。即便是其兄成倅,也仅仅是曹魏军队体系中一个级别处于中等的骑兵军官(骑督成倅弟成济以矛进)。

都是不入流的人物,成氏家族自然也幻想着能够在有朝一日可以一飞冲天。此时此刻,面对绝地反击的曹髦,这是不是一个可以改变全家命运的机会呢?

正因为意识到这是个机会,在众人谁也不敢提前张口的情况下,成济反而站了出来。而贾充看到一个冤大头主动送上门,接下来的事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比起成济的主动作死,贾充在这一过程中的发挥却颇具城府,谁都知道他明显是在暗示成济需要动手行凶,可偏偏他却没有把那几个最关键的字眼说出来。

我只是说养你多时,只为了今天使用,我可没让你去杀戮帝王啊!让你劝说帝王停止行动行不行,让你想办法拦住帝王行不行,谁让你去杀人了?——贾充事后的解释。

话说成济没有犹豫过吗?他不会意识到事后可能存在的风险吗?作为一个皇宫的保卫者,一个曹魏政权的官僚世家,成济还是明白这种利害关系的。只是面对着那个巨大的诱惑,成济在最关键的时刻还是做出了最冒险的选择。因为冒险的级别越大,事后的利益也会越大!在利益面前,他也失去了该有的理智。

为何说成济在关键时刻失去了理智?因为他忽略了曹髦被杀前的一些事。

1、就在不久之前,司马昭的亲弟弟与皇帝发生遭遇,连他都选择扭头就跑,显然连司马家族的亲人们都知道屠戮帝王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罪。连司马家的人都不敢干这种脏活,你成济又凭什么?

2、公元259年,曹髦遇害的一年前,随着淮南第三叛被彻底平定,曹魏版图内忠于曹氏皇族的势力已全部被司马家族消灭,曹髦也彻底失去了外部可以支撑的力量。

可即便如此,彻底控制局势的司马昭也并没有选择篡位,而是采用了那个漫长的过渡手段:册封司马昭为晋公并加封九锡,随即又被赐予了封地。这一幕众人可谓是无比熟悉,因为就在40多年前,曹操曹丕父子为了和平篡夺皇位,用的就是循序渐进的这一招。

即便在逐渐晋级的过程中,司马昭也把演戏做到了全套,群臣逼迫曹髦加封司马昭九锡,司马昭却主动拒绝了整整九次。因为在他看来,要想得到那个看似可以唾手可得的皇帝宝座,司马昭必须要将篡位的骂名降到最低,司马昭必须要在篡位之前赢得更多的人心。

总而言之,只要主动权在自己的手中,何时篡位完全可以由自己安排一个最恰当的时机!

当听闻曹髦被杀之后,匆忙赶到事发地点的司马昭当场崩溃,甚至还一度痛哭昏厥。相信这一刻,他的心情并不是装的,只是他哭的并不是天子的被杀,而是他的一切努力居然被一个愣头青所破坏。要推翻曹魏的政权,司马昭有的是方法,但犯不着使用这种最极端的方法。

可作为三国时代的政治家,司马昭的应变能力还是足够出色的。此前他不敢贸然篡位,为的就是自己家族的名声和设法提前平息篡位前的反对力量。眼下自己的名声已经被毁,屠戮帝王的行为更可能会引起曹魏政权内部反对者的蠢蠢欲动。在如此背景下,司马昭也只能通过杀人来平息愤怒。作为嫡系亲信的贾充他不想动,那成济成倅两兄弟自然就成为了最理想的牺牲品。

作为武夫的成济尽管想到了种种恶劣的后果,可他毕竟没有司马昭的视野。他幻想着家族会因为他的一刺进而一飞冲天,但他也同样忽略了另外一件事:他和兄弟只是一个小人物,既然是小人物,那他们同样有可能会成为这场杀戮的炮灰!

倘若二人愿意引颈受戮,说不定多年后,尚存一丝愧疚的司马家族有可能会给二人平反。可二人在最后时刻却上演了更没情商的行为,在改变不了被杀结局的局面下,兄弟俩一起爬到屋顶咒骂司马昭(袒而升屋,丑言悖慢,自下射之,乃殪),结果双双被乱箭射死灭口,家族亲人也被杀戮一空。如果说此前的司马昭还有一丝犹豫,现在却是急切的盼望这一家赶紧迅速消失!

低微的身份、低情商的表现,关键时刻两次荒诞的行为,或许早就注定了成氏一家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司马   舍人   天子   皇宫   帝王   政权   暗示   内心   结局   家族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