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康熙传位于他,清朝可能成超级大国?

每每谈起康乾两位堪称千古一帝的皇帝时,雍正总要被时不时拿出来接受下嘲讽和鄙夷,毕竟在许多人看来,作为承上启下如此关键角色的雍正如果“争点气”,那创造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王朝盛世也不是不可能。

相反他在位的13年间,虽然励精图治、精于朝政,但太过默默无闻,以至于在封建年间的皇帝中毫无存在感可言。

面对对雍正帝的如此评价,有人也曾说,雍正帝这13年把绝大的精力都放在了填补康乾两朝国库亏空上,并非什么都没有干,但也有不少人对这种解释丝毫不买账,甚至还出现了如果康熙不传位给雍正,清朝早已成为超级大国的言论。

那么在当时哪位皇子还有着如此大的能耐和魄力呢?

胤礽的两立两废

1686年时,皇太子胤礽年满13岁,康熙十分看重这个孩子,便诏令江南巡抚进京任太子詹事,内心便有意培养。

1693年5月后,康熙因染疟疾常年疾病缠身,国家朝政大事开始由胤礽代理,数年来累积的经验也让康熙十分欣慰,以至于在后来康熙御驾亲征噶尔丹时,留在京城坐镇的还是胤礽,这也体现了康熙对这个皇子的绝对信任。

起码在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康熙是把胤礽当做天子来培养的,其他皇子虽心有不甘,但看着文武双全的二哥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

在出征近10个月的分别中,康熙与胤礽互相怀念互相牵挂,以至于两人久别重逢后在满朝文武面前上演了一场父子情深的感人画面,而这也令人全然想不到,如今的父慈子孝在短短10年后竟演变成了一场父与子矛盾的加剧和皇帝盛怒下的的决绝与狠心。

自1697年5月后,康熙便很少与胤礽分离,无论是外出巡游还是打猎,胤礽总被带在康熙身边,其中有一次,胤礽在一次外出途中忽然晕倒,病情严重到险些魂断德州府。

在胤礽病重的二十天时间内,年近半百的康熙日夜守护着病重的太子胤礽,最后胤礽能脱离生命危险离不开康熙的百般呵护,也离不开康熙每日的诚心祈祷,尤其是胤礽醒转后康熙激动心情跃然纸上,哪里是威严的一国之君,俨然就是一个疼爱孩子的老父亲,所以在当时看来康熙与胤礽的这段父子佳话也被广泛称颂,这也为后来父子二人反目成仇埋下了伏笔。

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黜太子胤礽,这次的废黜是非常突然的,而且没有任何发生事情的端倪迹象,康熙也没有和任何朝中大臣商量此事,恰恰是雷霆万钧、独断专行。

其实在这次被废前发生了一件皇家密事,那就是康熙年仅8岁的十八皇子胤衸因病不治身亡。

在康熙帝和几个皇子全力拯救这个最小皇子的同时,太子胤礽却显得漠不关心,这让康熙帝十分恼火,甚至在文武百官前大骂他“不仁不孝”。

这只是一个最小的导火索,真正让康熙感到威胁的是,手下侍卫说,皇太子每日“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本来康熙对胤礽的冷酷无情就十分反感,如今再加上对自己有图谋不轨之心,盛怒之下的康熙将已33岁的太子胤礽第一次废黜。

当然废黜太子最伤心的还要数康熙本人,这意味着他几十年的心血和培养接班人的目标全部付诸东流,尤其是每当他回想起“孝庄皇后”和胤礽难产死的生母,康熙也久久沉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以至于后来时隔不到半年,康熙又将其复立,给出的原因是“染暴戾狂易之疾,已渐痊疴”。

不过如此荒唐之举虽难以平息朝臣私下议论反对的声音,但面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众人也只能唯唯诺诺。

1709年3月胤礽再次被立为太子后,感觉地位仍不稳固,也多次向下属抱怨自己储君时间过长,希望早正大位,私下也和齐世武等官员结成私党贪赃枉法。

1711年后,康熙深感太子党活动频繁,对朝廷产生重大影响,开始清除残党并在1712年再次废黜胤礽,并声称“日后朕若再行复立,其何以示天下?”

太子胤礽的两废两立彻底证明了康熙在培养接班人这一路上的错误方向,这也为后来的“九子夺嫡”埋下了伏笔。

九子夺嫡—雍正继位

宫廷斗争的本质就是权力的追逐斗争,太过耀眼的权力也就往往会隐藏各种不一样的杀机。

自从太子胤礽被废后,皇族的权力开始出现真空,众皇子也蠢蠢欲动,诸如“皇长子党”“皇四子党”“皇八子党”也开始勾心斗角互相掣肘。

也或许是因为皇太子两立两废的阴影,即使看着儿子们为了权力的宝座明争暗斗人人自危,康熙也并未松口为自己选立继承人。

当时三党相争以“皇八子党”胤禩势力最强,在胤礽被拘禁时,皇十四子居然还打着八哥的旗号对康熙说:“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父皇之手。”没想到如此不顾及皇族血脉和脸面的一番话也未让康熙不悦。

而“皇四子党”的中心人物则是雍亲王,虽然实力比起胤禩较弱,不过因为他城府极深、喜怒不定,又显现出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对待谁也是客客气气不与结仇,以至于太子胤礽被废时,雍亲王是为数不多站出来替他讲话的人,表面功夫做足的雍正也把康熙蒙骗在了鼓里,根本没想到这个儿子有这么大的野心。

而也就是这位看似最不可能当上皇帝的人,最后却内结京师隆科多,外交大鳄年羹尧,后来居上一举登基,有关究竟是“传位于四子”还是“传位十四子”也就成为笼罩一个时代的谜团,只可惜最被看好的“皇八子党”树倒猕猴散,胤禩也渐渐走到了人生的悬崖边。

历史没有如果

对与康熙帝而言,选太子是一个让他既高兴又烦恼的事情,他不像许多帝王,临死前手边的儿子傻得傻死得死,能继承人选也没得挑,而康熙却不然,除了胤礽和雍正,他还有八子胤禩和十四子胤灏,看看这个皇子挺顺眼,瞅瞅另一个也不错,盘算来盘算去也不知道选谁,这也算是幸福的烦恼。

四子雍正继位后的13年大清国稳步巩固,也正是雍正的励精图治才有了乾隆的盛世华夏,不过说到这里很多人就有不同看法,有人更是表示如果当时是胤禩继位,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就提早迈向了现代化强国,事实也真的如此吗?

胤禩算得上康熙儿子中为数不多文武双全的皇子,骑马射箭、满汉蒙三族文字胤禩都十分精通,而且在朝中威望颇高,许多大臣与他都十分交好,重要的是,胤禩的思想十分超前,对于新兴事物并不是一味的拒绝质疑。

其实中国近代史的没落就是从乾隆帝闭关锁国间接导致的,在吸收外来文化和先进技术方面,乾隆和雍正都对自己国家有着盲目的自信,如果胤禩当了皇帝,那么中国很有可能跟随世界潮流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在乾隆闭关锁国时期胤禩很有可能接受西方先进工业技术传播,传教士在中国领域内将发生重大作用,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将提早步入工业化国家,也就不需要后来梁启超的戊戌变法等有益探索,或许如今早就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发达国家了。

只不过历史没有重来的机会,在雍正继位后,“皇八子党”开始受到打压,但好在雍正自知皇位继承争议太大,根基尚未扎稳,不适合过分行事,胤禩也被封了亲王没有被清算。

不过在短短三年后,雍正开始对胤禩拘禁、革除、贬为庶人,在一年后的九月不幸惨死。

雍正也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惑乱众心,阻朕政事。”只不过这一夸大的借口能堵住众位大臣的嘴,但却堵不住雍正自己的心,可惜八皇子胤禩也沦为了皇权政治的牺牲品。

结语:

历史没有如果,时间不能重来,如今我们早已步入新的历史发展征程中,胤禩毕竟没有继承皇位,谁也不能确保如果是他当了皇帝就一定比雍正做的更好。

只不过,相对于封建时期一以贯之的统治形势,也许胤禩的确立会是中国体质改革的一次有益尝试,只不过这一美好畅享还未实施就已胎死腹中,在封建统治下成王败寇的根本原因也铸就了赢家与输者间根本没有中庸的调和余地。



#古籍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雍正   康熙   乾隆   超级大国   皇太子   皇子   亲王   清朝   中国   太子   皇帝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