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代阿哥们学业有多忙?台北故宫展“阿哥养成记”

本文素材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寒窗苦读,似乎代表了古今许多莘莘学子苦读的生活。然而清朝时期,在宫中长大、含着金汤匙出生的满族皇室子弟,也需要接受严格的文武教育。据文献记载,哥哥的书房无论冬夏,只关闭五天。本报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近日开设新展——“馆藏清代历史文献:我兄弟的发展”。展览包括《我哥哥上学》、《我哥哥的作业图》和《我哥哥的老师》。 “三个单位通过研究院的档案,引领观众研究走进清代阿格学习和生活的真实面目。

“哥”是清代对宗室后裔的称呼。满族入主中原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开始优先考虑对兄长的教育,以培养未来的继承人皇帝,统治国家人才,从而加强满族政权。许久。

据清朝时期的记载,哥哥从六岁起,每天凌晨三点就在书房读书。除了流行的士子所要求的四本书和五本经典等经典之外,他还必须完成满语的“骑射”课程。官话是满语,马射是马射。清朝特别注重学习宗室子弟远赴异国打猎的技艺。随着清皇室与西方的接触,天文、数学、物理也被纳入研究范围,以了解中国以外的世界状况。

哥哥的作业安排强调文武结合、中西理科融会贯通。这与中国历代对文科学习的重视不同,却又与当今学龄教育的学科多元化相似。虽然我的兄弟们不必参加科学考试,但他们现在没有高等教育的竞争压力。但据文献记载,一年四季无论严寒酷暑,哥哥的作坊里只有五天假期,学习并不轻松。展览试图揭开满族王爷的教育之谜,审视学生们辛勤耕耘的异同,为当下的教育提供新的认识和机遇。

我哥哥去上学

乾隆皇帝(1711-1799)六岁入学。十二岁时,他在圆明园的牡丹台上第一次见到了康熙皇帝(1654-1722)。他能流利地背诵《周敦颐(1017-1073)》全文《爱莲说》。皇帝的心被带到皇宫精心培育,他就成为了未来的继承人皇帝。乾隆皇帝精通文武诸艺。他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可以说是学问深厚。这也让人好奇,在深宫或贵族家庭长大的满族宗室子弟,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

清代,尚书房(或称尚书房、阿哥书房)制度始建于雍正年间,是阿哥就学的地方。我哥哥一直读书到十六、十五岁,相当于今天的小学到小学。即使他被封为太子或贝勒,他也得去教室读书。每天早上寅时(三点到五点)我就进书房,先学拉弓,满文、蒙古文。然后我从毛诗开始学习中国经典(从五点到七点)直到晚上放学。放学后,我练习骑射、满蒙汉语、复习汉语等,学习生活充实而紧凑。全年仅元旦、端午节、中秋节、万寿节和哥哥生日放假。无论冷热,都不允许加班。哥哥的课除了上宫的上书房外,还在南书房、玉清宫、茂勤宫等地举行。宫殿外有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作坊旁有射箭场,故宫内有“箭亭”。至于偌大的皇家木兰围场,则是兄弟俩练习骑射的重要区域。



《养吉斋丛录》清,吴镇辰着,卷四(卷二),钱塘吴氏出版,清光绪二十二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人们想知道我哥哥的年龄、日程安排以及他进入教室时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清代的乐谱和各种音符。据清道光、咸丰年间吴振风(1792-1870)所著《史记》(卷四):“吾朝太子、孙六岁始读书,入书房。音科(三点至五点),先学满文、蒙文,再学习汉文,师傅入纸篆,与毛剪(五点至七点),少班溜,中午前撤退中午(下午1:30)或申科(下午3:00至下午5:00)前晚两刻闭关。元旦及除夕前一天(上午9:00至下午5:00)开放入口。上午 11:00)。)将被允许解散。”



《皇城宫殿衙署图》清代彩绘钟(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1、干清门内的上书房是我兄弟们上学的地方。皇帝可以在闲暇时亲自去看望他的哥哥,督促他的学业。

2、毓庆宫位于干清宫东侧,是康熙年间专为太子云沣(1674-1725)修建的。雍正以后,这里成为历代皇子读书的地方。弘历、弘州、永琰、冕宁等曾在此求学。也是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读书处所。

3、箭亭,又名射箭馆,位于故宫东部景云门外。亭外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兄弟俩在这里练习骑马射箭。此广场也是武林殿试马试、射箭、剑石试的场地。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深洞)卷二卷二武英宫版乾隆十世清代水墨叠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深洞)卷二卷二武英宫版乾隆十世清代水墨叠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深洞)卷二卷二武英宫版乾隆十世清代水墨叠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的玄洞,位于圆明园宫门区福源门处。乾隆皇帝回忆说,这是“我兄弟们的旧阅览室”。雍正年间,皇帝居住在圆明园,这里是我哥哥读书的地方,所以被称为圆明园上书房。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文开运刻)卷一卷一清乾隆十年武英宫志红墨套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文开运刻)卷一卷一清乾隆十年武英宫志红墨套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开月开云,又称圆明园牡丹台,是乾隆十二岁时第一次会见康熙皇帝的地方。圆明园经雍正、乾隆皇帝扩建,大约于乾隆九年(1744年)竣工。乾隆皇帝仿照先祖康熙避暑山庄的三十六景,还为圆明园拍摄了四十景,并亲自题诗。牡丹台更名为“楼月开云”。



《御制避暑山庄诗》(万和松风)清康熙五十一年武英宫志水墨套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年少时,弘历皇帝将康熙送去避暑山庄,并安排他到宫区别墅万和松风读书,日夜接受祖父的教诲。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他将圆明园和避暑山庄同时改名为“济恩堂”,以表达对祖父养育之恩的谢意。

弟弟的作业安排表

清朝皇室诸侯的学术内容要求文武双全。文科和普通学生一样,科举时读的都是儒家经典,学写诗词、诗词、政文、表格文章。书画也是师兄的必修课,但重点是书画,不像理科考试的学生主要以“观阁体”练习书法。

满文、蒙古文在清代都是兄弟的必修课,与今天相比,就像学当地方言一样。骑马、射术是兄弟俩的主修课程。通过狩猎训练,他们锻炼身体素质,培养勇气和勇敢的态度。体育锻炼部分更接近现代体育课。清朝人参加翻译或武术考试时,必须学习不同的语言并进行体能或武术训练。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康熙皇帝开办培训班,雍正皇帝恭敬地写下《庭训格言》,邀请哥哥也学习天文地理,关注历法、数学、音乐等西洋科学。 。当时清廷所修读的一些理科课程至今仍是学生的核心课程。

课程内容

师兄的教学内容可概括如下: 1、《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中国文化经典四本书、五本儒家经典; 2、诗歌、散文; 3、满文、蒙古文; 4、骑马、射击练习武术; 5、书法练习; 6、天文、历法、数学、音乐等西方科学。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手(部分),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手(部分),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手(部分),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手(部分),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御制宗室训》手(部分),清仁宗嘉庆十三年(180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语言学习是哥哥学习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满语和蒙古语最为重要。清朝是一个多民族交流的时代。满族统治者反复强调,必须遵循祖宗的戒律,保持“官骑射”的满洲民族特色。顺治初年,他设立旗舰学堂,培养满族子弟学习满语和马术射箭。康熙皇帝担心“年轻一代会逐渐学习汉语而忘记满语”。嘉庆皇帝也有这样的担忧。嘉庆十三年(1808年),他写《御制宗室训》,云:“骑射官话,读书记分”,“另存一纸,悬于堂内”,以便诸侯们见教后要警醒,望诸侯尊重祖先的戒律。



《圣祖庭训格言》康熙圣祖指示;清雍正皇帝记载 雍正皇帝《圣祖庭训格言》清雍正八年武英宫刊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圣祖庭训格言》康熙圣祖指示;清雍正皇帝记载 雍正皇帝《圣祖庭训格言》清雍正八年武英宫刊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骑射武术是满族传统,骑射技术取决于马术的掌握。兄弟俩从小就学习拉弓、射击、射马等课程。一般念经后都会有骑马、射箭的课程,中间还穿插一些国学的课程。康熙圣祖的马术和射箭技术非常出色。他在《庭训格言》一文中提到:“学骑射术,必须从小学得熟,没有骑不好的人,只有骑得好、射得好的人。” “ 所以。清朝皇室非常重视兄弟的骑射训练,必须早学,才能达到“人马能和,飞上飞下,驾驭钟表”的水平。追鸟,击中目标,令人耳目一新。”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庆贵等奉命编撰。清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以中文小红绫本出版。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清庆贵等奉命编撰。清乾隆五十六年八月,以中文小红绫本出版。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

关于兄弟俩射箭、行军的记载,在《实录》、《起居注册》等各朝文献以及诗集中都能找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8月12日,避暑山庄举行射箭比赛。乾隆看着皇孙们射箭。皇帝的孙子绵庆(1779年—1804年)十三岁。他射了三支箭,并得到了一件带有三只眼睛和羽毛的黄色斗篷。皇帝的玄孙载熙当时八岁。他还射了三箭,并被授予一件有两只眼睛和羽毛的黄色外套。乾隆非常高兴。当他写诗记录此事时,他想起皇帝曾曾孙宰克斯的年龄比他随康熙皇帝出猎时早了四年。这个基础已经传承了七代。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练习《宋拓多宝佛塔碑》回形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练习《宋拓多宝佛塔碑》回形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拓多宝佛塔碑》书法练习《宋拓多宝佛塔碑》回形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书法是兄弟俩的日常必需品。以乾隆皇帝为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入宫读书时,抄写颜真卿(709-785)《多宝佛塔碑》等标准唐书。展出的《多宝佛塔碑》研究位于铭文后面。并用墨笔批改,并署名抄写日期,典型的宫中师父教兄习字的例子。 《多宝佛塔碑》书法的第二次练习不再是临摹抄本,而是自由创作书写,字迹优美飘逸。



康熙皇帝师从法国传教士白金(1656-1730)、张诚(1654-1707),比利时南怀仁(1623-1688),意大利德利格(1671-1746)等传教士学习从西方带来的数学。 、天文、韵律、医学等自然科学。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很感兴趣,并向他的兄弟们介绍了西学。展出的是古希腊欧几里得所著、意大利利玛窦(1552-1610)解读、明代徐光启(1562-1633)着作的《几何原本》一书。据法国传教士白金在《康熙帝传》中记载康熙皇帝研究几何时,首先命传教士用满语授课,并由两位精通满语和汉语的大臣撰写讲学。反复听讲、复习、画图。掌握几何原理大约需要五六个月的时间。

皇家教科书

清代宫廷藏书绘制或重印的《帝鉴图说》、《养正图解》等书籍,都用生动的插图来教我哥哥了解中国古代皇帝的统治实践。咸丰十一年(1861年),《起居注册》记载,《帝鉴图说》被列为同治小皇帝日常讲学的必备学习材料。这个故事后来被齐焕藻、翁同和两位皇帝讲述了。另外,乾隆皇帝命永宣(1739-1777)、永宣(1752-1823)、永荣(1744-1790)及皇孙冕宁(即道光皇帝,1782-1850)抄写S法农Zstyuyu此书。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专门讲授历代贤君,讲义气修身的例子,进一步学习。在复制的过程中,兄弟们可以学到成为明智国王所必需的美德。



《帝学》 冕宁朱丝兰袖珍本 清嘉庆年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帝鉴图说》 不分卷(卷二)(赵氏儒学讲义)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代图画图书馆《挑战儒家讲经》讲述了汉宣帝(公元前91-49年)命令儒生出版五部经典(即《诗经》、《尚书》、《礼记》)的故事。 《周易》、《春秋》)并委托太子太傅萧望之(BC?-46)撰注,使经书趋于统一,成为天下治理的标准。清朝沿袭了中国皇帝的传统。顺治皇帝发起举办经宴和日常讲经活动。讲学人员模仿某朝的国礼,进行讲道,展示皇帝弘扬儒家统治的基本国策。

兄弟的老师

师兄们由掌门、师父和叔达,以及几名侍从和读书同伴教导。水达(满语音译:安达)意为伙伴、朋友。他负责教授满文和蒙古文,并教他的兄弟骑马和射箭。皇上和哥哥在工作室里很注重师傅的礼仪。据清《竹窗笔记》记载:刚进作坊时,大哥与师傅互相鞠躬,互相打招呼。哥哥们每天都和师父手牵手,以示完全的尊重。 。

弟弟自上学以来,与师父日夜相知数年,师生情谊深厚。即使将来他登基成为皇帝,他也会怀念他作为师父和叔达导师度过的岁月和场景。例如,乾隆皇帝的府邸中就有许多名师,其中有傅旻(1673-1756)、朱适(1665-1737)、蔡士元(1681-1734),被后人称为“三杰”。我一生都心存感激,这经常在我的诗歌和作品中表达。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图,卷132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图,卷132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 乾隆五十四年三月图,卷1324,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在清朝,只有受过良好教育、学术出身优秀的学者才能任职,即使他们不是翰林院出身,至少也不是进士之家。而且,都是皇帝的专用文件。展品有季黄、王杰、潘世恩、穆章嘎、翁同和、李鸿藻等人为主要研究大师。其中一篇《高宗实录》记载“师傅未入坊议事”:乾隆五十四年三月,连续六天,从首席师傅到师傅无人入内。 ,所以他们都受到了惩罚。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清朝皇帝对于哥哥们学习的重视。



《味馀书室全集定本》〈惟语书房诗文选原序〉清仁宗编;庆贵等编《味馀书室全集定本》1.清嘉庆六年武英宫出版卷(第一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味馀书室全集定本》〈惟语书房诗文选原序〉清仁宗编;庆贵等编《味馀书室全集定本》1.清嘉庆六年武英宫出版卷(第一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嘉庆皇帝位于毓庆宫尾羽书房。他给他的师父朱珪起名,说“勤奋之士有余,懒惰者甚少,有余可尝”。 《味馀书室全集》《原序》讲述嘉庆的求学经历:“六岁读经,十三岁读诗文,十七岁读文。东树先生,我向师君先生学习古诗古文。”嘉庆帝成长阶段,朱珪先生对他进行指导和陪伴,特别是在写诗、读古文方面。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代,杜受田纪念馆藏,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代,杜受田纪念馆藏,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奏报臣病重瞻天无日(遗摺)》清代,杜受田纪念馆藏,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

杜受田病逝后,咸丰为其师杜受田的遗注写下注释:“读书忆往昔,继承清代教诲,追忆五中……无暇会见材料。” ,十七年的感情结束了。呜呼!你的意外真是我的意外。”于大师对弟子的浓浓期望,似乎随着大师的离去而“随水而逝”。



展览海报

展览持续至11月5日。

(本文图文摘自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故宫   台北   嘉庆   满族   圆明园   乾隆   阿哥   清代   康熙   学业   皇帝   哥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