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有心要杀刘伯温,刘伯温高呼我有个字不会写,结果保住一命

前言

刘伯温,朱元璋麾下谋臣,以秉公执法而闻名。他协助朱元璋起兵,在战场上出谋划策,立下赫赫战功。明朝建立后,他继续受重用,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之职,主持朝政。在任上,刘伯温廉洁奉公,严惩贪官,深得民心。可他也因此得罪了许多大臣。这些大臣忌惮刘伯温的威望,多次设计陷害,刘伯温都慧眼识破,没有上当。

朝中奸佞,刘伯温屡次化险为夷

刘伯温上任后第一个要处置的就是中书省李彬的问题。李彬放纵部下搞特权,收受贿赂,欺压百姓。刘伯温接到御史的弹劾举报后,立即展开调查,很快就查实了李彬的罪行。按理说李彬这等罪大恶极之人应该严惩,但他恃宠而骄,因为他是丞相李善长的女婿。

李善长便找刘伯温求情,希望网开一面。刘伯温面色严峻,认为法纪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私交放任恶行。李善长见求情无果,心生怨恨。此时朱元璋外出巡游,留李善长和刘伯温留守京城。刘伯温趁机立即将李彬处斩,李善长再无机会插手干预。

李善长对此愤恨不已,誓要报复刘伯温。有一次朱元璋责问李善长过失,想要治其罪。李善长正巧把持朝政大权,实为一方大臣。刘伯温认为现在处置李善长可能引起政局动荡,建议朱元璋从轻发落。朱元璋听从了他的意见。

李善长本以为刘伯温会趁机加罪于他,没想到刘伯温不仅没有报复,还出面维护。李善长自觉无法再设计陷害刘伯温,只好暂时压下了复仇的念头。

此外,刘伯温在任上还查处贪官百余人,,充实国库。每次在朝堂之上,刘伯温言辞铿锵,面不改色地指出大臣的种种弊端与过失,让这些大臣无地自容。这更使得刘伯温在大臣中间声名狼藉。但朱元璋对刘伯温的廉政非常欣赏,对他倚重有加。

刘伯温不避权贵,只迎合民心,这让许多大臣们对他恨之入骨。这些大臣时常设计陷害刘伯温,但刘伯温见识广博、智谋过人,每次都能化险为夷、身退之后。久而久之,朝中奸佞都不敢再与刘伯温过招,只能暗地里对他抱怨连天。

朱元璋心生警惕,决意除掉刘伯温

朱元璋已年过花甲,心思渐变。他开始怀疑起刘伯温来,担心刘伯温会成为自己儿子的心腹大患。刘伯温在朝中积威已久,声望愈发高涨,朱元璋认为必须要及时除去这个潜在的威胁。

有一日,朱元璋在宫中与心腹密谈此事。他说刘伯温不畏权贵、执法如山,这样的人必须早日铲除,否则对朝局稳定和皇权安全都是隐患。心腹们对此也深表认同,纷纷建议朱元璋赶紧出手为强。

朱元璋思前想后,认为现在公开诛杀刘伯温难免引起政变,必须要找一个天衣无缝的理由。于是他决定先在朝中散布谣言,诋毁刘伯温与太后的私通,以造成舆论对刘伯温的敌视。接着再以通奸的罪名将刘伯温整肃,届时人心可用,刘伯温也难逃一死。

心腹们对此计策极力赞同,纷纷称朝堂之上再也容不下刘伯温这个妨碍皇权、脱离掌控的巨患。只有马皇后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升起不安。她认为刘伯温忠心耿耿,不应遭此命运。

于是马皇后决定冒险帮助刘伯温。她趁夜里悄悄溜出宫禁,来到刘伯温府上。马皇后将朱元璋欲加害刘伯温的计划全盘托出,并告诫刘伯温提高警惕,小心应对。刘伯温闻言大惊失色,他万万想不到,自己忠心服务多年,居然会被暴君所怀疑,陷入这样的绝境。他整夜无法入睡,反复思索如何脱身。

妙计制造奇迹,刘伯温凭一字逃脱魔爪

一日朝会,刘伯温故意迟到。朱元璋责问他迟到的原因。刘伯温便说自己昨晚写奏折时遇到一个字不认识,左右思索也想不起来,耽误了进朝。朱元璋好奇地问是什么字。刘伯温回答是一个“赦”字,自己实在想不起来怎么写,请求皇上教他。

朱元璋立即心领神会,笑着为刘伯温写下“赦”字,以示宽恕。刘伯温接过“赦”字后,感激涕零地向朱元璋磕头谢恩。朝臣们见此情形,都猜测刘伯温与皇上之间一定有什么隐秘故事。朱元璋的言出必行,既然亲笔写下“赦”字,就表示不会追究刘伯温的罪过。刘伯温凭着这张“赦”字,成功脱离了危险,向朱元璋请辞归乡。

此举惊呆了在场所有大臣,他们简直不敢相信刘伯温竟能躲过此劫。刘伯温临走时神色坦然,丝毫不见惶恐。朱元璋虽有不甘,但不能食言,只得忍气放他离去。众臣议论纷纷,都对刘伯温策反生憧憬,暗自称奇他的机智果决。

刘伯温平安出宫后,长舒一口气。他没想到这个简简单单的词语竟成就了一番奇迹,让自己化险为夷。多亏了马皇后的暗示,自己才能及时觉察,反败为胜。

刘伯温欣喜若狂地回到家乡,和妻儿团聚。夫妻两人像放下重担一般,终于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了。刘伯温高兴地对妻子说,他已经老了,再无政治抱负,只想在乡间安度晚年。他的妻子也由衷为他感到高兴。

刘伯温在故乡购置田产,过起闲云野鹤的生活。他白天到田间去劳作,晚上就与家人对弈、谈天说地。日复一日的平静生活令刘伯温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和快乐。他庆幸自己逃脱了朱元璋的毒手,否则现在就没办法享受天伦之乐了。

朱元璋怒不可遏,再设奸计

然而,刘伯温还是太天真了。他以为只要有了“赦”字,朱元璋就会放过自己,殊不知皇帝的怒火不是那么容易消弭的。

在刘伯温平安离开后的第二日,朱元璋召见心腹,问计如何再除刘伯温。心腹们也觉得刘伯温逃脱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朱元璋一拍案台,愤怒地说自己亲手写下“赦”字,刘伯温竟还敢狡猾逃走,简直是无法无天。他决不会轻易饶恕刘伯温,一定要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心腹们急忙附和皇上意见。其中胡惟庸进言,称刘伯温已返回老家,可以派人前往其家,以皇帝慰问生病的名义将其毒杀。这样就可以不违背“赦”字,又可以除去刘伯温。朱元璋听后大喜,认为此计甚好,可以令刘伯温自投罗网。

于是朱元璋立即派胡惟庸带着御医秘密前往刘伯温家。来到刘伯温家之后,胡惟庸装出一副关切的样子,说奉皇上圣命来看望刘公的病情,还带来了宫廷最好的药材。刘伯温很是感动,他欣然接待来使,大肆宴请。刘伯温还高兴地对家人说,皇上没有忘记老臣,看来自己多年来辛苦建立的人脉还是有价值的。哪知这一行人其实都是来取他性命的。

胡惟庸等人离开后,刘伯温让家人照方子捣药。刘伯温心想皇帝对老臣念念不忘,送来的药一定是上好的。谁知他刚喝下没多久,就痛苦不堪,浑身疼痛。原来那药中被胡惟庸 刘伯温意识到这是朱元璋设下的圈套,辛苦写信向朱元璋诉说,却只得到一纸冷漠的回复,让自己好生静养。此时刘伯温才明白,朱元璋是决意要他的命,一张纸“赦”字根本起不了作用。

刘伯温含恨而终,一字“赦”无济于事

在绝望中,刘伯温断了求生的念头。他的妻子日夜守在他床前,眼见他的生命一点点消逝,却无能为力。刘伯温的痛苦日益加剧,妻子和孩子都泪流满面。这时,刘伯温才后悔当初自己太过天真,竟然相信一字“赦”就可以逃过朱元璋的魔爪。

他懊悔不已,自己明明已经安全脱身,偏要贪图宁静,回到故乡来。这直接给了朱元璋可乘之机。妻子劝慰刘伯温,说当务之急是保重身体,别的都不要去想。但刘伯温知道,这已经是自己命该如此了。多年来游走权力漩涡,自己终究也难逃宿命。

在病榻上,刘伯温还是不停地思考,如果当初自己直接出逃天涯,是否就可以真正脱离朱元璋的掌控。如果假意投降,引诱朱元璋前来,然后设下埋伏反杀,是否就可以扭转局面。种种可能在他脑海中浮现,但为时已晚。

结语

终于,刘伯温在妻儿的哭喊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那张“赦”字也未能救他一命。刘伯温死后,朱元璋终于铲除了心头大患。而忠心耿耿的刘伯温也以悲剧收场,他终究没能逃脱暴君的毒手。这个动人的故事成为了那个时代最著名的佳话之一,也警示后人,不要轻信权力者的假仁假义。在权术面前,正义与善良往往难逃厄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心腹大患   奸佞   老臣   皇权   化险为夷   朝政   心腹   皇上   大臣   皇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