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时,白起严禁士兵吃羊肉,士兵不服,白起:你走50步试试

前言:

战国时期,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多变的年代。各国山头林立,来我往,弱肉强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桀骜性格的军事家层出不穷,他们中每个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白起,便是其中最令人无法忽视的一个。

流离失所的白起找到人生再起点

白起,楚国贵族后裔,自小便展现过人的智慧。然而好景不长,因家道中落,他被迫离开楚国,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白起来到秦国时,已是饱受屈辱的中年人。曾几何时,他也想过自己能重拾贵族的荣耀,重返昔日的荣华生活。然而现实是残酷的,他已一无所有,只能从零开始。

秦国正在进行变法,实行军功爵位制,这给了白起翻身的机会。尽管从一个缺衣挨饿的落魄贵族,沦落到新兵的地位,这对白起的自尊心打击很大。但是白起并未就此沉沦,而是选择振作起来。

他自卑兵做起,谨小慎微,甘于吃苦。白起天资过人,很快以超凡的军事才能和胆识,跃升为低级军官。起初,白起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新兵,没人知道他过去的身世。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名字,白起总会回答“白起”。

他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像曾经差点灭国的名将吴起一样,以军功横扫疆场,名动天下。这成为了白起在人生低谷里,激励自己奋起的动力。

有一次,权臣越级提拔白起为裨将,想借白起之手为自己收割军功。白起不为权势所动,坚持要从基层做起,按部就班晋升。这更让人刮目相看,看到身上散发出的坚定与气场。

长平大捷,一战成名

在秦王给予重用下,白起逐渐晋升为千夫长。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秦赵两国为争夺上党而开战,白起率军应战,人生转折点由此到来。

这场战役即为历史上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前,白起下达了一个军令:全军禁止吃羊肉。士兵们起初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吃不到羊肉将削弱战力。但是禁令一旦下达,就无人敢公开违抗军令,白起的威严让整个军营都噤若寒蝉。

不久果然有士兵违令偷吃羊肉被白起抓住。白起并未怒斥,而是淡然让士兵站起走远些,这才恍然大悟——羊肉的味道太重,食用后极易暴露行踪。白起这样做,原是出于战术考虑。

士兵这才明白白起的苦心,并对他肃然起敬。白起用这种“率领有方”的手段,进一步稳固了军心,使士兵们对他言听计从。

此役,白起运用积雪封山的计策,一举歼灭赵军主力。这场大捷使白起声名鹊起,不过白起没有沾沾自喜。他严令军队在取得胜利后,仍然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应对赵国反攻。

白起性情严谨,从不因为胜利就掉以轻心。他深知敌人未灭,自己取得胜利还会让赵国残余势力穷凶极恶地反扑。所以在大捷之后,白起更加严苛要求,确保军队保持最佳状态应对一切意外。

屠杀四十万降卒,为达目的不惜走极端

战后,饥饿的赵国降卒乞讨秦军粮食。白起表面上答应,让他们自行分成小队,以便发粮。然而分散的降卒很快遭到白起军队的围攻屠杀。短短一夜之间,四十万降卒悉数被坑杀。现场惨不忍睹,遍地尸骨,血流成河。

白起还下令在赵国境内筑起“京观”,并留下少数降卒归国复命,将屠城的惨状传遍赵国。这一行为无疑残忍至极。但是对白起来说,消灭潜在威胁才是当务之急。他必须让赵国降卒无机会卷土重来,给秦国来一次痛击。哪怕成为恶名昭彰的屠夫,他也在所不惜。

这场惨剧也加速了赵国的瓦解。在长平一役后,秦军声威大振,诸侯们无不噤若寒蝉。而白起也因此被后人称为“杀神”。

尽管白起为了保障大好局面不被赵国残余势力破坏,采取了残忍手段。但是这场惨案也让他这个人生中第一次指挥这样大规模战役的白起,付出了巨大心理代价。

他在夜深人静时会想到降卒临死前绝望的呼号,发现自己的手已沾满同胞的血。这些画面成为他的梦魇,长久萦绕心头。然而命运注定他要继续征战下去,没有喘息之机。

劝谏秦王放弃邯郸,最终难逃宿命

长平大捷后,白起率军攻打邯郸,几乎得手。谁知秦王忽然下诏调走白起,导致此后数次攻城皆失败。白起多次上书秦王,极力分析当前形势,劝谏秦王放弃继续攻打邯郸,避免过度深入陷入不利境地。然而秦王并不接受。

最后白起被迫再次率军,一路上他心里清楚这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战。出征途中,白起在得知秦王赐剑要他自刎时,并未怨天尤人,而是沉默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临终前白起说:“我当死,长平之战屠杀降卒,罪该万死。”他认命般地接受了宿命的安排,甘于被秦王猜忌致死。

一生建功立业,却也留下骇人罪行

一生戎马征战的白起,为秦国之强盛立下汗马功劳。他用超凡的谋略和决断力,横扫沙场,使秦国连战连胜。几十年如一日的征战生涯,白起用自己的血和泪换来的胜利,足以载入史册。

然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名将的一生,以悲剧收场。名字与“起”字相仿的吴起,并未能如他的名字来源一般,成为救国之臣。反而因为遭秦王猜忌,成为了赐死的局中之人。

白起为人也总是令后人感到畏惧。他性情冷硬,为达目的从不吝啬使用极端手段。屠杀降卒和坑杀战俘,更是为后人所不齿。残忍与决绝是他留在人世的标签。

然而他的这些所作所为,也使秦国军心大振,声势浩大。正是在这样的威压下,最终了秦朝这个中国历史的第一个王朝。白起用自己的一生,换来了秦国走向统一的基石。

功过参半的一生,折射出动荡时代的焦灼

白起用智谋和残忍逐步推动秦国走向强大。尽管手段遭人诟病,他那冷酷无情、视生命如草芥的一面,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在那个时代环境下,为了自保和蹂躏对手而不擇手段,几乎是时代的写照。可以说白起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因时势而生存。

结语

他也曾少年欢笑,曾渴望平静生活。然而他生于乱世,立于乱世,为了活下去只能强悍自身,哪怕背负骇人罪行。也许,当初的白起也不愿如此,命运的洪流却让他无法回头。

推动历史轮轮转动的,往往是这样表里不一、半黑半白的人物。历史不该用简单的褒贬眼光看待,而需要我们抽离出具体环境,去理解背后的时代缘由和那些被时代洪流裹挟的普通人。

白起生于乱世,立于乱世,用他的智慧与决断推动乱世走向秩序,这一点,值得我们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秦国   秦王   楚国   羊肉   邯郸   军功   大捷   乱世   士兵   手段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