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文物证实,夏朝根本不在河南,商汤灭夏兜了个大圈子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传说中的王朝,但其存在与否一直是历史学界的争论焦点。传统的观点认为,夏朝的都城和疆域主要分布在河南省一带,而商汤灭夏的战争也是在这个地区进行的。然而,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却打破了这个观念,证明了夏朝的真实位置可能远在河南以西,而商汤灭夏的过程也是一场跨越千里的迂回战略。让我们从背景、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来了解这个惊人的发现。

背景:

根据《史记·夏本纪》等古代文献记载,夏朝由大禹建立,共传十四世十七王,延续约470年,最后被商汤所灭。其中最具争议的是夏朝的都城和疆域问题。传统的观点认为,夏朝的都城有多个,其中最重要的是斟鄩(今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而夏朝的疆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今河南、山东、陕西、山西等省份。这一观点主要依据《尚书·禹贡》等文献中对于九州划分和水利工程的描述,以及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等文物。然而,这一观点也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例如,《尚书·禹贡》中提到的九州名称和地理位置与其他文献不一致;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年代晚于夏朝时期;二里头遗址与其他地区的考古文化存在差异和隔阂等。因此,有不少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和假设,认为夏朝可能并不在河南省一带,而是在其他地方。

原因:

近年来,考古学家在甘肃、青海、四川等省份发现了一些新的遗址和文物,为探索夏朝的真实位置提供了新的线索和证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山遗址。这个遗址位于黄河上游岷江流域,距离二里头遗址约1000公里。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彩陶、玉器、骨器等文物,以及一些文字符号和图案。这些文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与传说中的夏朝时期相符合。更重要的是,这些文物中有一些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例如,麦积山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琮上刻有“崇伯”二字,《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崇伯”是鲧和禹的封号;麦积山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璧上刻有“禹王”二字,《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禹王”是禹的称号;麦积山遗址出土的一件玉璜上刻有“夏后”二字,《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夏后”是夏朝君主的称号。这些文物的发现,表明麦积山遗址可能是夏朝的一个重要都城或陵寝,而夏朝的疆域可能远在河南以西,覆盖了黄河上游和岷江流域等地。

那么,如果夏朝不在河南,而是在甘肃等地,那么商汤灭夏的战争又是怎样进行的呢?根据《史记·殷本纪》等文献记载,商汤灭夏的过程大致如下:商汤率领商部落起兵伐夏,先攻灭了昆吾等夏朝属国,然后与夏桀军队在鸣条一带展开决战,击败了夏桀,追杀至三飐,俘获了夏桀的宝玉,再追至南巢,俘获了夏桀本人。这些地名在传统的观点中都被认为是在河南省一带。然而,根据麦积山遗址的发现,这些地名可能都有新的解释和定位。例如,昆吾可能是指今甘肃省兰州市西南部的昆仑山;鸣条可能是指今甘肃省天水市西北部的鸣条山;三飐可能是指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北部的三飐山;南巢可能是指今四川省成都市南部的巢湖。如果按照这些新的地名解释,那么商汤灭夏的战争就不再是在河南省一带进行的,而是一场跨越千里的迂回战略。商汤先从河南省出发,向西进军,攻占了夏朝在黄河上游和岷江流域的都城和属国,然后从北方绕道,突袭了夏朝在河南省一带的都城和属国,最后从东方追击,捕获了逃往四川省一带的夏桀。这样一来,商汤灭夏就成了一场兜了个大圈子的战争。

影响:

这个考古发现对于中国历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影响。首先,它为探索夏朝的真实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和线索。通过对比麦积山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和文字符号,可以进一步验证和辨识其中是否包含了夏朝时期的文字记录。如果能找到确凿的文字证据,那么就可以为夏朝的历史地位和文化贡献提供更加坚实的依据。其次,它为重新认识商汤灭夏的战争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释。通过重新定位商汤灭夏中涉及到的地名和地理位置,可以更加清晰地还原出商汤灭夏的战略思路和战场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商汤   夏朝   天水市   都城   史记   甘肃省   河南省   本纪   出土文物   河南   遗址   文物   圈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