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物语|秋风起,毛芋香

潮新闻客户端 沈志权

癸卯白露前数日,应桃溪中学之邀回母校参加校志编写修改座谈会,下榻在延福寺对面的九松阁民宿。晚上,几个同学聚餐,民宿老板为我们烧了一桌的家乡菜,其间,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酒糟烧毛芋:白如凝脂的芋艿,红中带紫的酒糟,绿似翡翠的葱花,色彩明丽,香气扑鼻,格外诱人。品尝一口,糯滑鲜美,溢出满口芬芳,勾起一段乡愁。

秋风起,毛芋香。遥想童年时光,在这个季节,每当村里炊烟袅袅升起时,总能闻到一股酒糟烧毛芋的特有香味。40余年来,漂泊在外,毛芋虽也不少吃,但大多是毛芋炖排骨,家乡酒糟烧毛芋的味道却总是萦绕心头,挥不去,情愈切。今日得见,开始,大家是慢慢品味;接着,就放下斯文,频频举筷,大快朵颐,最后居然连芋汤也喝得精光。

生长中的毛芋。

毛芋,属天南星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作一年生栽培。叶似荷叶,大如蒲扇;茎秆(宣平俗称芋茴)呈佛焰状,或紫或青;根块球状,黑褐色的皮毛,芋母(或称芋头、芋魁)大如拳头,芋子(又称芋艿、芋奶)大小似鸡蛋。根块可菜可饭,亦可制作淀粉,自古视为重要的粮食补充或救荒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及药用价值。我国南北各地均有种植,而尤以南方为最。

毛芋的栽培种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时期的管仲在其《管子·轻重甲》中就有记载:“且四方之不至,六时制之:春曰倳耜,次曰获麦,次曰薄芋,次曰树麻,次曰绝菹,次曰大雨且至,趣芸壅培。”意思是说,如果四方百姓不来投奔齐国,那就抓好春耕、收麦、种芋、植麻、除草、耘田培土等六个时节的农事,吸引他们来齐国。由此推论,种植毛芋,在我国至少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

毛芋取名“芋”,还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从艸于声。”南唐徐锴注曰“芋,犹言吁。吁,惊辞,故曰骇人。”清段玉裁亦注云:“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口部》曰:吁,惊也;《毛传》曰:訏,大也。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皆堪骇人,故谓之芋。其字从艸于声也。”综合三家之说,“脑补”一下,写成白话文就是:芋,叶子和根块都很大,先民初次见到此物,惊讶道:“吁,叶子真大!”待挖出圆滚滚的根块,又惊呼:“吁,根块真大!”于是,这一植物就被称作“吁”。后来,造字之人为表示“吁”是一种植物,于是改“口”为“艸”作偏旁,取“于”为声,就成了“芋”这个形声字。

毛芋。

毛芋,古称芋、莒、蹲鸱、著毛萝卜等。如《史记·项羽本纪》:“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说文解字》:“齐谓‘芋’为‘莒’”;《史记·货殖列传》记有蜀地卓氏之言:“ 吾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张守节《史记正义》:“蹲鸱,芋也。言邛州临邛县其地肥又沃,平野有大芋等也。《华阳国志》云:汶山郡都安县有大芋如蹲鸱也”;罗愿《尔雅翼》载:“唐开元中,萧嵩奏请注《文选》。东宫卫佐冯光进解‘蹲鸱’云:‘今之芋子,即是著毛萝卜。’嵩闻大笑。”一个芋头重达一二斤,尖如鸟喙的芋芽,黑褐色的皮毛,落在地里,还真像极了蹲伏的猫头鹰。因此,“著毛萝卜”虽通俗,但不够形象生动,所以没有被叫开,而“蹲鸱”却在古代诗文中频频出现。如吕大防《合江亭记》:“倘能悉知潴水之利,则蒲鱼菱芬之饶,固不减于蹲鸱之助”,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是犹见燕晋之枣栗、 岷蜀之蹲鸱,而欲以废五谷,岂不难哉”;又,司马光《寄赠致仕》:“浮蚁邀旁舍,蹲鸱种薄田”,王十朋《食芋》:“我与瓜蔬味最宜,南来喜见大蹲鸱”,史浩《游西湖分韵得要字》:“老禅林外熟蹲鸱,双耳不闻天使召”,陈维崧《满江红·江村夏咏》:“论生计,蹲鸱一顷,菰蒲百亩。”凡此等等,足见文人士大夫对“蹲鸱”这一别称的认可。

在我们宣平老家,毛芋既当蔬菜,又当粮食,还可当零食,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种植。毛芋当菜,可甜可咸,可鲜可干,可煮可羹,随便怎么烧制,都可成为一道美食。宣平经典的烧法,除了前面说过的酒糟烧毛芋,还有雪菜烧毛芋、萝卜烧毛芋,这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都属农家餐桌上的珍馐。芋头还可以切片、刨丝,晒成干,贮藏起来,烧时用水浸透,加姜葱酒爆炒,糯韧香甜,特有嚼劲。过年时,将芋头丝干与花生、黄豆、菜卤加茴香、桂皮、姜丝等香料合煮,熟透后,再晒干,馈赠亲友,是小孩最爱的零食。毛芋除了根块,嫩芋茴洗净,切成半寸长,腌制后,佐以姜丝、辣椒烹炒,也是一道下饭、配粥的绝美小菜。

酒糟烧毛芋。

毛芋当粮食,一般是将毛芋与番薯、玉米等杂粮一锅煮,剥去皮毛,直接当饭吃。毛芋吃多了不易消化,须与番薯、玉米之类搭配着吃,否则,会吃坏肠胃。如果把毛芋刨皮切块或切丁焖糯米饭,那就称得上是一顿美餐了,小孩会吃得像过节一样开心。记得童年时代,遇上灾年,粮食歉收,乡亲们多以番薯粥、萝卜淀粉糊羹充作晚餐,这时,毛芋就成了绝佳的调味剂。萝卜淀粉羹缺油少料,清汤寡水,苦涩难咽,一旦加入毛芋切块合煮,芋块能煮出一种滑溜如油脂的黏液蛋白,可使整锅萝卜羹的味道变好许多。如果把番薯、毛芋切成丁,加少许米,熬煮成粥,芋丁嫩滑如凝脂,米粒晶莹似碎玉,薯块橙红像橘瓣,色彩诱人,糯稠香甜,那简直就成了人间美味。对毛芋煮粥,苏东坡曾有过“色香味皆奇绝”的赞誉。苏东坡被贬海南时,生活清苦,常以山芋充饥,其子苏过就变着法子给老爷子弄点新花样。一次,苏过以山芋切丁加米熬粥,苏东坡吃得眉飞色舞,取名为“东坡玉糁羹”,并即兴作了一首题为《过儿忽出新意,以山芋作出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的七绝诗,其诗曰:“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奶更全清。莫将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

毛芋番薯粥。

在毛芋食品中,最让宣平人心心念念的是“芋麸”。芋麸是宣平的一道著名小吃,类似于饺子,又不同于饺子,其最大的区别是包馅料的那层皮,不是用面粉制作,而是用芋泥与番薯淀粉揉合而成。制作芋麸时,选取滚圆的芋艿,洗净煮熟,趁热剥去皮毛捏成泥状,立即与碾成粉末的番薯淀粉揉捏在一起,反复搓揉成面团状。需要注意的是,在“揉面”这一过程中,切记不能加水(加水会使“面皮”降低韧性),而是全凭刚煮熟的芋奶本身的水分与热气融化番薯淀粉,太干加芋泥,太湿就加淀粉,直至两者揉为一体,成面团状。然后把“面团”分成一个个丸子,碾压成略厚于饺子皮,用廋肉、豆腐、荸荠和葱做馅料,包成三角形飞镖状的芋麸,放入开水中煮透,捞出即可食用。煮熟的芋麸,晶莹剔透,隐约可见内里的馅料,十分诱人。咬一口,芋麸的皮层既有毛芋的糯香爽滑,又有淀粉的柔韧性,与饺子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芋麸。

在我们家里,妻子和女儿因为爱吃芋麸,还专门讨教小吃店的师傅,学会了自己制作芋麸。每年毛芋上市时,母女俩总要去菜市场买回一些芋艿、番薯淀粉,忙活大半天,包一大堆的芋麸,当日饱餐一顿,再把剩余的一盒一盒装好,冷冻在冰箱里,待日后享用。当年女儿去美国留学,远在大洋彼岸还念念不忘家乡的芋麸,放假回家后的第一餐,就要妈妈给她烧芋麸。说来也奇怪,女儿并非出生在宣平,按理说“家乡的味道”对她来说应该是陌生的,但自从她十来岁时回宣平老家,带她上街吃了一次芋麸和油饼,此后每次回老家,她总要上街吃一碗芋麸,外加两个小油饼,并美其名曰:回老家就得品尝家乡的味道。

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难忘的还是灰堆煨芋。毛芋收获季节,也是农村烧草泥灰的时候。秋高气爽,乡亲们在田塍、地边用锄头把杂草连根带泥削起,晒干,然后堆成一堆一堆,在田野上烧草泥灰,以备农作物施肥用。刚烧成灰烬的草泥灰温度极高,于是我们一帮野孩子就去芋田挖来芋艿,连毛带泥埋进灰堆里慢慢地煨。一直煨到芋香从泥灰中溢出,扒开草泥灰,取出芋艿,就地盘坐,剥去烫焦的皮毛,露出略带焦黄色的芋肉。轻咬一口,那煨烤出的特有芋香与草木、泥土的芬芳交融在一起,弥漫开来,真是妙不可言。煨芋的香气随风飘去,会引来附近干活的大人。不过,这不用担心,老家的民风古朴,只要孩子们煨芋只是为了尝鲜,不浪费糟蹋粮食,大人一般不会责怪,有时兴致来了,还会加入我们的煨芋行列。有大人们的参与,煨芋的场面就更热闹有趣了。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后来读书,发现煨芋不只是我们山野顽童的趣事,而且还是古代文人高士的风雅之事。小说《老残游记》第一回,作者自报家门,介绍“老残”名号的由来,说是“因慕懒残和尚煨芋的故事,遂取这‘残’字做号”。这煨芋的懒残和尚,就是唐代衡岳寺高僧明瓒禅师。唐李蘩《邺侯家传》载:“李泌在衡岳。有僧明瓒,号懒残,泌察其非凡人也,中夜前往谒焉。懒残命坐,拨火煨芋以啗之,曰:‘勿多言,领取十年宰相。’”说的是,当年还没有任杭州刺史的李泌在朝为官,受人排挤,辞官闲居衡岳寺读书,半夜去拜访懒残和尚,请求指点迷津。正在拨火煨芋的懒残让他坐下,并对他说:“不必多说,来领取十年的宰相吧。”后来,李泌果然当了十年宰相。据《宋高僧传》《太平广记》等书记载,当时懒残和尚是用牛粪烧火煨芋的,比我们小时候在草泥灰堆里煨芋还随性。

葱油毛芋。

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围炉煨芋,就考究得多了。南宋林洪《山家清供·土芝丹》载有煨芋的情景:“(选芋)大者,裹以湿纸,用煮酒和糟涂其外,以糠皮火煨之。候香熟,取出,安地内,去皮温食。”“土芝丹”就是毛芋的别称,煨芋时先选芋艿大者,包上湿纸,再在湿纸上涂上一层煮过的酒或酒糟,然后用糠皮烧火慢慢煨。待芋煨熟后,就放在地上,剥皮趁热吃。如此煨芋,想必又别有一番风味雅趣,总想试一试,但至今未能践行。

煨芋,既然成了文人士大夫的风雅之事,宋以后的诗词中也就经常出现了煨芋的意象。如“蹲鸱得火良易熟,脱落皮毛如紫玉”(李纲《煨芋》)、“煨炉火活蹲鸱熟,沸鼎茶香蚯蚓鸣”(刘过《监官借沈氏屋》)、“葑火正红煨芋美,不妨秉烛雪中归”(陆游《对食戏作》)、“莫嗔老妇无盘飣,笑指灰中芋栗香”(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紫藤坞里归逢雪,煨芋曾烦慰客愁”(高启《过云海院赠及长老》)等等,那煨芋的情景及其带来的惊喜与快乐,无不令人神往。

如今,农村的田塍地边虽杂草疯长,但已无人烧草泥灰,甚至连秸秆也禁止焚烧了,孩子们已不知道还有灰堆煨芋那种好玩的事,更无法体验其中的美味与乐趣了。不过,毛芋的美食文化却日见丰富,近年来,我在饭店吃过的毛芋美食就有芋饺、芋糕、葱油毛芋、椒盐毛芋、芋头扣肉、毛芋炖排骨、芋奶肉末羹……毛芋,这个在中国土地上生活了几千年的小精灵,正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在人们的餐桌上祭献肉身、散发芬芳,继续为人类提供着生命能量。(图片由周爱兰、陶献宏、潘宏伟拍摄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史记   芋艿   酒糟   番薯   芋头   江南   淀粉   皮毛   文人   萝卜   物语   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