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是什么?

你知道吗?最早的国家银行,启动资金仅有20万。

时值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应对国民党新军阀给人民带来极大灾难的连年混战,以及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很多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体系、发行货币,促进经济发展。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1932年2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成立,行长毛泽民请当地印章雕刻师傅根据玉器外形雕刻了“国家银行”印章。资本总额为100万元,总行设在瑞金,毛泽民任行长。成立之初只有5名工作人员,启动资金仅20万元,因此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银行”。

那么,最小的国家银行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的?

毛泽民把统一财政作为首要任务,建立国家银行金库;规定打仗筹款和缴获的物资一律上缴金库,同时设有存款业务、储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发行货币的准备工作异常艰巨,毛泽民通权达变,带领工作人员自制印钞纸,刀下救出“国币设计师”黄亚光,克服资金、设计、印刷、防伪等种种困难,使国家银行得以于1932年7月7日正式发行统一的新纸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银币券,又称“苏维埃国币”,并统一了赣西南和闽西的货币发行及货币制度。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1932年一天夜里,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正在为苏区出现假币的事犯愁,突然一不小心,毛衣袖口在火上燎了一下,发出一股焦臭味。毛泽民受到启发,想到了在制造纸币的纸浆里加入细羊毛的办法。没想到,加入细羊毛不仅增加了纸币的柔劲和韧劲,在火上一烧还会发出焦臭味,在太阳光下还会发亮,很容易辨别真伪,无心之举反而成为了辨别真伪币的妙招。

在战火硝烟中,国家银行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从创建之初包括行长毛泽民在内的5名工作人员,到1934年长征前工作人员増加到七八十名。

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家银行又遭遇了什么,是如何变成“马背银行”的?

1934年10月,国家银行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根据指示,刚开始必须把所有的黄金、白银、纸币,甚至印钞票的石印机、铸币机等笨重物资打包成100多担带走。后因战争形势恶劣,逐步减少辎重、轻装前行,只携带黄金和白银行军。长征途中,国家银行还承担着没收土豪、军阀、官僚资产,以及红军军需供应的重任。为使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能用国币购买一些给养,而又不使当地群众受损失,每到休整地,银行的工作人员就要做好国币的使用、发行和回笼工作,调用金银货币及物资储备以保证国币兑换,国家银行成为名副其实的“马背银行”。长征过程中,国家银行14名工作人员中有6名牺牲在途中,书写了新中国金融事业发展中可歌可泣的光辉史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6

标签:国家银行   苏维埃   瑞金   共和国   纸币   行长   中华   红军   货币   工作人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