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如果将泸定桥炸毁,红军可能全军覆没,刘文辉为何没炸?

1935年,泸定桥畔,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正在上演。眼看着大渡河对岸的红军正一步步逼近,刘文辉脸色阴沉。

他手握蒋介石的命令,只需轻轻一招,这座桥就能化为乌有,将红军尽数葬送在汹涌的江水中。然而,他迟迟没有这样做。

泸定桥,这条红军突围的唯一通道,为何最终没有被炸毁?而刘文辉的这一决定,改变了红军,也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夺桥,在所难免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开始战略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就此开始,可在1935年5月,中央红军被国军层层包围,陷入绝境。

此时的大渡河天险拦路,红军只有速战速决,夺取泸定桥,打开突围的生路。泸定桥,一座历史悠久的花桥,它横跨在大渡河之上,是红军唯一的希望。

而大渡河险滩重重,其他地方根本无法渡河。只有控制泸定桥,红军才能突破重围,重新见到曙光。

它就像一根连心脏和手脚的血管,一旦断裂,西南必将陷入瘫痪。如今,这座桥已经成为红军突围的唯一希望。

大渡河两岸陡峭崎岖,其他地方根本无法渡河。只有夺下泸定桥,红军才能打开生路,免于覆灭。夺桥,刻不容缓。

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的命令“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红军决心孤注一掷,组建了一个突击队,以一敌万,发起强攻。

而后2连连长廖大珠带领着21名突击队员集结在泸定桥西侧山崖边。大渡河水湍急,桥下惊涛拍岸,桥上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在河风中摇曳生姿。

“同志们,我们只有成功,没有退路!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跟我上!”突击队长李箭高举钢刀,高喊一声,带头爬上铁索。

“跟队长上!”战士们连声应和,紧跟其后。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决死战。面对防守严密的对岸和铁索上飞来的弹雨,队员个个昂扬乐观,士气高昂。

“为了老乡!”“为了家人!”他们高呼口号,手持长刀腰挎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踏上铁索,向对岸猛冲。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红军突围的唯一希望。即便前路艰险,他们也在所不惜!泸定桥由13道铁索横跨两岸峭壁,高达百丈,下面汹涌的江水惊涛拍岸。

近在咫尺的对岸,满布火力点,机枪手们正虎视眈眈。生死一线间,红军突击队员没有丝毫畏惧。

“为了父老乡亲!”年仅18岁的新兵张海龙握紧手中的长刀,嘶吼一声,第一个踏上铁索。“为了家中妻儿!”老战士李天禄身背弹囊,双目充血,紧随其后。

他们高呼着口号,手持长刀,腰挎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踏上铁索,向对岸猛冲。“突击!”突击队长廖大珠大喝一声,身先士卒地爬上去。

只听铁索“啪啪”作响,敌人的子弹如雨点般击打在铁索上,溅出火星。廖大珠丝毫不惧,手脚并用向前爬行。

对岸的国军大声咒骂,扫射的子弹接连不断。“前进!为了胜利!”廖大珠高喊一声,加快速度向前。

就在这时,一声惨呼,一名战友中弹坠河,溅起一片水花。队伍稍显凌乱。廖大珠没有丝毫停顿,只管向前吼道:“同志们,跟我上!”

“跟廖大珠同志上!”战友们士气高昂,紧跟在廖大珠身后,匍匐爬行。终于,先头突击队员杀死一个敌军机枪手,夺取了桥头阵地。随后,高举着钢刀,继续猛攻。

在他们身后,负责运输木板的小队也在枪林弹雨中冲锋。一手抓住铁索,一手抱着木板,艰难但坚定地跟上。

尽管前路艰险,但红军战士仍在弹雨中冲锋。他们知道,自己的牺牲可以换来更多战友生还。这就是革命者的无畏和坚定!

断生命线难下决心

当红军战士在桥上舍生忘死的时候,桥西岸的刘文辉却面临艰难抉择。他手握着能改变乾坤的一张纸——蒋介石亲自签发的炸桥命令!

只要一声令下,泸定桥就会永远消失,红军也必定覆灭。然而,他迟迟没有下令。因为在他心中,这桥的意义远不止一场胜负。

300年前,康熙皇帝亲书“泸定”二字,这座桥承载的,是整个民族的交流、发展、统一的希望。

时光倒流三百年,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泸定桥”三个大字,仿佛还在眼前。不仅如此,这座桥承载着整个民族的交流、发展、统一的希望,是四川通往西藏的命脉。

刘文辉此时犹豫不决,泸定桥连接川藏两地,见证几代人的辛劳与梦想。它已经成为整个西南地区的命脉,泸定桥的消失,势必让西南陷入衰微。

刘文辉心里明白,自己若是贸然断绝这条生命线,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这桥也带来可观的贸易税收,刘文辉舍不得放弃。而要自己重新修建桥梁,在当时也是难上加难。

就在刘文辉举棋不定时,红军突击队已经成功夺下桥头,开始运送木板。刘文辉这才意识到,红军来势迅猛,自己根本来不及组织炸桥。

权衡再三,刘文辉还是没有下令炸桥。就这样,红军赢得了生的希望,也打开了南北会师的大门。正因此,刘文辉也走向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弃暗投明

泸定桥一战后,刘文辉逐渐认识到,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希望。不久后,一辆破旧的军用卡车停在泸定桥边。

刘文辉穿着便衣,戴着草帽,悄悄走下车。他左右观望,确认四下无人,这才快步走向桥中央。一个身影从对岸匆匆赶来,两人四目相对,都是一愣。

来人正是共产党员李先念。多年前,红军曾在此处飞夺泸定桥,开辟出生路。时过境迁,今日两人要在这里秘密会面,商讨大计。

“刘文辉同志,您来了。”李先念上前与刘文辉握手。“同志,我已下定决心加入革命队伍,为人民鞠躬尽瘁!”刘文辉语气坚定。

从此,刘文辉频繁与中共代表秘密会面,支持抗日战争。他看清了革命的方向,选择站到人民一边。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更是积极联系中共,最终起义响应,加入革命队伍。一生跌宕起伏的刘文辉,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建国后,他出任林业部长,继续热忱为人民服务。1935年,泸定桥上曾发生过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而今,这座桥连接起了两颗心,见证了刘文辉人生的转折点。

结语

铁索横跨,红旗飘扬,我们会永远记住泸定桥上英勇的身影。也会记住,一个人最伟大的选择,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而历史的天平向正义倾斜,英勇与坚持终获春光。让我们永远记住——选择依据良心和正义,就一定不会后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泸定桥   李先念   泸定   大渡河   红军   机枪手   突击队员   铁索   全军覆没   生路   对岸   刘文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