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整,就往死里整

#古籍里的历史#

《明史》

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正月。

保和殿大学士,三等伯爵,军机大臣张廷玉突然向清高宗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提出辞职,表示自己年老体弱又多病,工作实在是干不下去了,所以想要归隐故里。

作者一写张廷玉,有些不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们可能对他不了解,但是如果我说他是《明史》的作者,那你大概就知道他是谁了。

作为纵横康雍两代君王的大清文臣,张廷玉这半辈子,那是真真实实的没白活。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张廷玉中进士,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翰林院是片沉浸的死海,榜眼来了得抄书,探花来了得修史,就算是蟾宫折桂的状元郎,也有可能一辈子在这里干整理圣谕,抄抄写写的工作。

但是,张廷玉却神奇般的被康熙皇帝所选中,康熙认为这小伙子有绝妙的文才,让他别在翰林院里混日子了,而是给他安排到了南书房值班,张廷玉由此成为了康熙的随身秘书。

张廷玉早上七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他一天之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陪王伴驾中度过的。

(清圣祖 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张廷玉成了康熙的笔杆子,康熙观景,张廷玉帮忙赋诗,康熙巡游,张廷玉负责记录,康熙打仗,张廷玉负责歌颂。

随着和老领导的感情加深,张廷玉的职位也开始不断提升,一路干到了吏部左侍郎。

康熙死,雍正立,素来性格古怪,和臣下关系不好的雍正皇帝,竟然也对张廷玉多有青睐。

在官场混得这么如鱼得水,张廷玉其实应该感谢他的老父亲张英。

康熙能选中张廷玉,有他父亲张英本来就是康熙一朝重臣的原因,而雍正能继续任用老皇帝留下的臣僚,则也跟他父亲张英有关。

因为,雍正曾是皇子的时候,张英曾经做过一段时间雍正的老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张英和张廷玉都属于是雍正的藩邸旧臣。

就如隆庆时期的徐阶高拱张居正,皇帝对于藩邸时期的臣僚们似乎总是保有无限的亲和力。

我们要知道,雍正这个人,刻薄寡恩,对待臣下那是从来都不手软。

帮助他登上帝位的年羹尧被他处死,另外一位拥立功臣隆科多则被他永久监禁,这充分体现了雍正对臣下的不信任,但是对这个几乎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交集的张廷玉,雍正却是喜欢的不要不要的。

(清世宗 雍正皇帝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不断的提高张廷玉的福利待遇,不停的给他升职,甚至把改革国家政治制度的事情都交给张廷玉去办,雍正时期所设立的军机处,其幕后策划者,就正是张廷玉。

可以说,张廷玉和雍正的接触,比他和康熙还要密切频繁。

有时候张廷玉到地方出差,或者雍正不在宫里,君臣挺老长时间不见面,雍正甚至还会给张廷玉写信,表示老张咱们这好几天不见,我还挺想你的。

君恩如此深厚,这倒不是说张廷玉全靠他父亲张英或者说他命好,而是因为,张廷玉本身也是一个深谙为臣之道的人。

张廷玉为人谦虚谨慎,从来不冒进争功,他不贪图钱财,不爱慕虚名浮利,什么时候该退,什么时候该让,他心里都门儿清。

在十数年的君臣岁月中,雍正和张廷玉建立了极为深厚的感情,雍正甚至在生前颁下谕旨,表示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享受和历代先帝一起吃冷猪肉的待遇。

别的待遇我们可以忽略不计,但配享太庙这个殊荣,实在是太过情深义重了。

要知道,雍正给了他这个许诺之后,张廷玉将会成为有清一代唯一配享太庙的文臣加汉臣。

雍正死,乾隆立,乾隆小同志对张廷玉的礼遇,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本身张廷玉就是顾命军机大臣,乾隆认为还不够,又把他封为了伯爵,平时对待张廷玉更是相当不错,每次张廷玉来拜见自己,乾隆甚至都不直呼张廷玉名讳,而是尊称他为张先生,张老师,可以说是相当给张廷玉面子。

(清高宗 乾隆皇帝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对张廷玉如此优待,更甚两位先帝,但张廷玉却不想接着干下去了。

常在河边走,哪儿有不湿鞋,一来雍正留下的顾命大臣不止他张廷玉一位,另外一位顾命大臣鄂尔泰跟他一直以来就不对付,俩人斗了这么多年,张廷玉很是疲惫,二来,张廷玉也老了,也有点力不从心了,和那个二十五岁登基,精力无限的乾隆皇帝是没法比的。

乾隆心思缜密,喜怒不形于色,张廷玉生怕在乾隆的治下搞出来什么岔子来,所以他决定,功成身退,给自己这一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封辞职信。

张廷玉的辞职信交上去之后,乾隆是很不开心的。

作为封建帝制时代操纵权力的集大成者,乾隆皇帝本人其实对张廷玉没有太多感情,只不过是因为看他是两朝老臣,踏实靠谱,办事得力,自己又是年少登基,根基不稳,这才对张廷玉如此隆恩。

乾隆把张廷玉当成一个合格的打工人,但现在,打工人张廷玉正该奉献自己的剩余价值的时候,他却突然撂挑子不干了。

所以,乾隆没有立即同意张廷玉的请求,而是批复道:

爱卿受两位先帝的厚恩,以后还要配享太庙,怎么能说不干就不干了呢?

乾隆没有放张廷玉回乡,但是准许他十天来一趟宫里,四五天来一趟自己的办公室,基本上就是给他减少不小的工作压力了。

然而,面对乾隆的让步,张廷玉却还是铁了心的要离职,他再次上奏表示皇帝我实在是干不动了,你就让我回家吧。

(祈求归乡 张廷玉)

乾隆一看,这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也不再挽留,而是准予张廷玉风光致仕。

老实说,这个时候的乾隆,对张廷玉非要辞职的行为就已经有点意见了,然而聪明了一辈子的张廷玉到老了却犯了糊涂,皇帝让他赶紧回家,他在走之前却跑去拜见乾隆,还和乾隆吐露了自己的心扉:

老臣这一辞职回家,以后大清政坛就没有我了,我也再没有影响力了,所以我十分担心,我死后还能不能配享太庙。

言外之意,张廷玉就是怕乾隆说话不算数,不遵从他父亲的诺言。

这些话一说出来,乾隆皇帝内心更恼,因为他没想到张廷玉竟然如此不信任自己,甚至到了还要专门来质问自己的地步。

但是,乾隆还是耐着性子,表示你放心吧,你故去之后一定把你弄到太庙陪伴先帝,妥妥的,不差事儿。

乾隆不仅郑重许诺张廷玉,甚至还给张廷玉出具了一份保证书。

得到了皇帝这样的承诺,张廷玉欢天喜地的告退了。

按照礼制,皇帝颁下手书,如此恩遇,张廷玉离京之前应该再去找一趟乾隆,磕几个头,答谢一下君恩,表示一下皇恩浩荡,臣下永不忘的思想感情。

这感情到底是真是假暂且不论,但是这个流程是必须要有的。

然而,一大早晨醒来的张廷玉不知道是不是睡糊涂了,自己竟没亲自去谢恩,而是派了自己的儿子代替自己去面见乾隆。

这一回,乾隆彻底怒了。

我给你许诺,给你保证书,说明我拿你当回事儿,现在让你来谢恩你都懒得来,派儿子来应付我,你这不纯纯没拿我当回事儿吗?

(军机处大臣 汪由敦)

乾隆大怒,他责令军机处大臣傅恒和汪由敦撰写谕旨,明日一早送到张廷玉府上,让他好好解释解释为什么不肯亲自前来。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还不算糟糕,张廷玉第二天领了谕旨,亲自谢罪,料想乾隆也不会真把他怎么样。

但是,军机处大臣汪由敦当初就是张廷玉提拔上来的,俩人有交情,汪由敦没等到第二天,当天晚上就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了张廷玉,唯盼张廷玉早做准备。

皇帝要责怪自己,早做准备是应该的,但问题是,张廷玉同志准备的太充分了,他诚惶诚恐,乱了分寸头脑,没等到第二天一早的军机处来通知他,而是当晚就跑去找乾隆领罪了。

张廷玉以为自己认罪态度积极,皇帝一定会原谅自己,但乾隆头脑风暴之后,立刻发现,军机处的旨意还没下达,张廷玉怎么就提前来领罪了?

很显然,是军机处大臣把这个消息提前泄露给了张廷玉。

这个行为,十分危险,在乾隆看来,这代表张廷玉和军机处大臣有勾结,他们已经结党营私,成为了相互拉拢,相互兜底的“朋党”。

为了杜绝明朝某些时期文官集团的势力足可和皇权对抗的情况出现,康雍乾三朝都极力打击朋党行为,不许官员们私下拉帮结伙处朋友论哥们。

而现在你一个要退休的官员,你的手伸的可是够宽的,军机处都有人替你通风报信,你这不纯纯是典型朋党么?

乾隆怒不可遏,大发雷霆,终于不再对张廷玉留一丝情面,不仅罢黜了他所有官职和爵位,甚至后来还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就这样,原本可以得个善终,风光回乡的张廷玉在乾隆的整治之下一撸到底,什么也没留下,最终黯然的回到了家乡。

然而,事情到这里还没结束。

一年之后,四川地方官朱筌获罪,而这个朱筌,是张廷玉的亲家。

乾隆皇帝认为,虽然获罪的是朱筌,但是张廷玉竟然跟朱筌有亲戚,这就说明张廷玉识人不明,和罪臣曾有密切关系,于是乾隆再次降下一道谕旨,让官兵们惩处朱筌的同时,顺带着把张廷玉的家给抄了。

晚年本就凄苦的张廷玉被乾隆给抄了个底朝天,终于心力交瘁,四年后病逝。

这一番人生遭遇,真叫是深院宫娥,运退反为妓妾,风流妓女,时来配作夫人。

(太庙)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把张廷玉整的可以说是体无完肤,晚节不保,一无所有的乾隆,在张廷玉死后却来了个大变脸,还是依照先帝的旨意,准许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给予了他一辈子都心心念念的殊荣。

大清太庙里那一方小小的牌位上镌刻着张廷玉更加小小的名字,他魔幻的后半生就这样被定格,被封存,被如我这样的后人评说。

想来人的牌位如此之小,小到在宏大的建筑里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它存在的意义,到底是让人们记住他,还是忘记他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先帝   爱新觉罗   雍正   乾隆   谕旨   军机处   太庙   大臣   康熙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