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阳清利方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研究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更能方便随时回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慢性肾盂肾炎(Chronic.Pyelonephritis,CPN)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难治病,好发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10,其中尤以婚育妇女、婴幼女和老.年妇女患病率更高。据欧洲透析和移植中心统计,慢性肾盂肾炎占肾衰透.析患者的20%,仅次于肾小球肾炎。几十年来,虽然普遍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和预防,其发病率、复发率及病死率并未显著降低。

慢性肾盂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气阴两虚、肾阳虚损为其本

北魏·姚增垣在《集验方》中将淋证归纳为石、气、膏、劳、热五淋。其中劳淋即相似于慢性肾盂肾炎。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对本病的发病机理作了精辟的概括,指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为之淋。

”又指出:“劳淋者,谓劳伤肾气而生热成淋也,肾气通于阴,其状尿留茎内,数起不出,引小腹痛,小便不利,劳倦引发也。”

此论述与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病机极为相似,说明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肾虚是发病的根本。肾为封藏之本,水火之宅,内藏元阴元阳,邪热入肾,必灼肾阴,肾阴亏耗,虚火内生,日久伤及肾阳。

所以淋证之始,本乎湿热,淋证之终,由于肾气不足,封藏失职,膀胱开合失度,精液膏脂下泄,水道不利。另外,肾为先天之本,内寓元阴元阳,是机体各脏阴阳之根本,肾精亏虚,阴阳失调,会导致其它各脏阴阳失调。

脾为后天之本,与肾是互生互养的关系,肾精亏虚最易影响到脾的功能,脾主运化水湿,脾失健运可影响水液代谢,所以淋证病位虽在下焦,而与中焦脾不化湿密切相关,脾气不升,湿热下注,出现尿频、尿急、灼热等虚实夹杂之象,此时虽湿热有余,但中气已不足。

总之,正虚是劳淋发病之根本。正虚之病位主要在肾,涉及脾、心,肾阳气虚而兼有脾气不足,肾阴不足而兼有心阴不足。所以认为,气阴两虚、肾阳虚损是反复发作性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中医病机。

内外寒邪是影响其发生发展的重要不良因素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许多反复发作的慢性肾盂肾炎病人既有尿道灼热、排尿不畅、少气懒言、口干舌燥、五心烦热等湿热内蕴、气阴两伤的症状,又有畏寒、腰膝冷痛、或腰腹喜温、小腹发凉、少腹拘急、手足不湿、形寒肢冷等肾阳不足或寒客下焦的症状,且遇寒冷因素(天气变冷、接触冷水、冒雨涉水、过食生冷、用药偏凉等)易复发或加重。

表明本病具有“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病机病证特点,除湿热之邪贯穿始终,病久耗气伤阴外,内外寒邪为其病情发生发展的重要不良因素,也是该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将此劳淋称为“挟寒劳琳”。

现代著名老中医张教授强调:病因勿忘寒邪,病机病证重视寒热错杂,谴方用药善于寒温并施。就病因来讲,“劳淋”自然与劳累、房劳、肾虚、脾虚有关,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寒邪也不可忽视。

就外寒来讲,慢性肾盂肾炎往往由于起居失宜,或寒暖失调,或涉水冒雨,或居处寒冷,致使寒邪侵袭人体,寒客下焦,引起该病加重或反复,病情跌宕起伏,迁延难愈。就内寒来讲,该病经久不愈,正气耗伤,每每损及肾阳,滋生内寒。内寒一旦产生,一则使病情复杂化,二则易招致外寒。临床上,慢性肾盂肾炎往往是内寒外寒相助为虐,相引为患。

总之,气阴两虚,肾阳虚损为该病之本,湿热余邪未清、贯穿始终为该病之标,而内外寒邪相引也是影响该病发生发展的重要不良因素之一,这就决定了该病寒热错杂、虚实并存的病机特点。

慢性肾盂肾炎的中医治法探讨

治本——益气养阴、温阳补肾

气阴两虚、肾阳虚损是反复发作性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中医病机,益气养阴、温阳补肾是其主要治法。淋证治肾,古人亦早有明训。如明·张景岳在《景岳金书》中认为久淋不止可致脾肾两虚,表现为中气下陷、下元不固等虚证,故提出了“热者宜清,涩者宜利,下陷者宜升提,虚者宜补,阳气不固者宜温补命门”的辨证论治原则,说明淋证初起实证热证较多,可清可利,病久或苦寒分利太过,则耗伤肾阳,损伤脾气,致气化不利,水积于肾,故宣温肾益气,以恢复气化。

明·罗周彦在《医宗粹言》中指出:“殊不知邪气蕴结膀胱者,固不可补,若气虚则渗泄之气不行,必须参芪补气,血虚则不得滋润疏通,必须归地补血。大抵肾虚宜补肾,以四物加知柏,或煎下肾气九。若气虚于下而不通者,宜补而升之。

虽云升补不可独用,而渗利亦不视。”对本病如何补肾气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清·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云:“淋有虚实,不可不辨……若气虚不运者,又宜补中……血虚、血冷者,又当补肾。”指出治疗淋证辨证以虚实为纲,虚证者以肾虚、气虚、阴血不足为主,治疗时以补肾益气养阴为法。又如清·程国彭在《医学心悟》中有“冷淋”一症,为“寒气兼阔,水道不行,其证四肢厥冷,口鼻气冷,喜饮热汤是也,金匮肾气丸主之”。

说明“肾以温为养”,温阳补肾是治疗劳淋的重要方法。肾虚不能温煦脾土,影响水湿之气化和运化,因而三焦气郁,水道不利,如此反复发病,并逐渐加重,而成痼疾。应用具有以益气养阴为主,兼有清热利湿作用的清心莲子饮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温阳清利方方义阐释

温阳清利方由党参、生黄芪、石莲子、麦冬、地骨皮、黄芩、茯苓、车前子、炙甘草、肉桂、附子、茴香组成。主要应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劳淋)缓解期气阴两虚、湿热未尽、肾阳虚衰或寒客下焦之症。

症见:尿频,或尿急,或尿后余沥不尽,或尿道灼热,或尿黄赤混浊;神疲乏力,或气短懒言,口干咽干,或五心烦热,或低热;畏寒,或腰膝冷痛、或腰腹喜温、小腹发凉、或少腹拘急、手足不温、或形寒肢冷,遇寒冷因素(天气变冷、接触冷水、冒雨涉水、过食生冷、用药偏凉等)易复发或加重,或面色苍白;舌淡嫩,或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苔黄;脉细弱,或脉细数,或脉沉细。

温阳清利方中用党参、黄芪、炙甘草益气,麦冬养阴,石莲子交通心肾,黄芩、地骨皮、茯苓、车前子清热利湿而导之从小便出,少量肉桂、附子、茴香以温肾阳散寒邪、疏利下焦气机。明·吴鹤皋在《医方考》中指出:“劳淋者,此方主之。

遇劳即发者,名日劳淋。此以体弱,故不任劳。劳者动也,动而生阳,故令生热。内热移于膀胱,故令淋闭。是方也,石莲肉泻火于心,麦门冬清热于肺。黄芩泻火于肝,地骨皮退热于肾,黄芪、人参、茯苓、甘草泻火于脾,皆所以疗五脏之劳热也。惟车前子之滑,乃以治淋去者云尔!”。

清·陈士铎在《本草新编》云:“莲子之心,清心火,又清肾火”。清·李用粹在Ⅸ证治汇补》中指出:“今寒邪客于胞中,则气不化而成淋。……治宜散寒扶正,用四君加茴香、木香、益智、肉桂、木通、泽泻主之。”、“虚淋者,肾虚精败也……唯金匮肾气汤可救。……宜倍加桂、附,以滋化源。

”由此可知,古代治疗淋证也用补虚散寒之品,茴香、肉桂、附子少量应用也无妨碍,何况方中尚有石莲子、黄芩、地骨皮、麦冬等清热养阴之品佐之,更不致有动火兴阳之弊。现代医学证明,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主要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致病菌未能彻底清除所致。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部分益气温肾之中药如方中之党参、黄芪、甘草、附子、肉桂和茯苓既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又具有杀菌抑菌抗炎作用;养阴之麦冬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小茴香、地骨皮、黄芩具有抑菌抗炎作用因此,温阳清利方以益气养阴温肾治本为主,又兼清利湿热治标;既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又有杀菌抑菌抗炎作用。此所谓标本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影响一

治疗结果显示:温阳清利方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明显改善。经6周治疗,尿路症状、全身症状和体征的完全缓解率大部分在90%以上。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温阳清利方组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效果优于三金片组,尤其在改善尿频、乏力、畏寒、小腹发凉、腰膝酸冷等肾阳不足或寒客下焦的症状方面效果更为明显。

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感染指标的影响

温阳清利方对尿常规异常、菌尿者有明显改善,治疗6周后,32例尿常规异常者中25例恢复正常,停药2—6周后仍正常者24例,停药6个月后仍正常者20例,远期复常率达62.50%。治疗前尿培养见赶肠埃希氏菌18例,肺炎克雷伯氏菌5例,奇异变形杆菌5例,粪肠球菌4例。

治疗6周后有24例尿菌转阴,停药2~6周后尿菌仍阴性者2二例,近期转阴率为65.63%,停药6个月后尿菌仍阴性者17例,远期转阴率达53.13%。

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党参、黄芪、甘草、附子、肉桂、茯苓、小茴香、地骨皮、黄芩均有明显的杀菌抑菌抗炎作用“”。提示:温阳清利方有较好抗菌作用。选用具有抗菌消炎作用的中药抗菌谱广,又不易产生抗药性,从而促进病变的恢复,是提高本病疗效的重要因素。

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病机制有全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参与。根据不同感染菌血清免疫球蛋白含不同抗体成份,大多数抗体均由血液分泌入尿液发生作用,并且尿的排菌量与血和尿中抗体浓度成正比,证明引起炎症消退的主要原因是抗体的抗粘附作用反复发作慢性肾盂肾炎患者存在免疫机能低下,使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下降”,这正是本病反复发作的因素之一。

因此有人提出所谓“宿主易感性”的新概念。如此长期不愈,造成了发作期阻病原体感染为主,缓解期以免疫机能低下为主,出现混合感染和耐药菌株感染以及金身或泌尿系的合并症,肾功能、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都低下。中医认为本病与气阴两虚、肾阳虚衰有关,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调节机制紊乱或低下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与膀胱互为表里,“主津液”,肾本质的主要内涵是免疫——内分泌网络,肾虚足以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和内分泌的改变,即肾虚病人机体抵抗力差。肾虚日久不能温煦脾土,使脾胃功能失调,纳运失常,造成营养不良,消瘦乏力,免疫功能不佳,机体抵抗力减弱,而致细菌与机体长期共存,不易消灭,使病邪不能尽去,病程缠绵。

另外,尽管应用抗菌素或清热解毒药物杀死尿路细菌,但细菌所致之体内免疫反应依然持续,因此宜应用补益扶正药物,以恢复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并抑制异常免疫反应。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补益药能升高外周白细胞t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诱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免疫和增强体液免疫功能,调节体内代谢及内分泌活动。

对慢性肾盂肾炎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

慢性肾盂肾炎患者除了有尿路感染表现外,还有慢性间质性肾炎症状,主要表现在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障碍,疾病迁延日久亦可影响到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因此尿中D:一MG、Alb含量会增高,尿渗透压可能降低,若不及时控制本病发展,可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因补益药物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配合清热利湿药物可以共同缓解细菌、毒素及其免疫复合物所致肾脏损伤。

用温阳清利方正规治疗6周,患者尿中D:一MG.Alb等含量明显下降,尿渗透压有所提高,提示本方具有改善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及肾小球的滤过功能,从而保护肾脏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黄芩   肾盂肾炎   湿热   膀胱   机体   免疫   症状   患者   作用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