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皇岛市区,曾有过一个“移民县”,距今历史993年

古人说,山南水北谓之“阳”,朝廷在海洋北岸建县,于是就有了“海阳”的地名。当年,在河北、广东、山东境内都有过海阳县,河北境内的海阳县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多年前。

公元1030年,辽朝在渤海湾北岸重新设海阳县,作为移民安置区。后来撤县设镇,海阳镇留存至今。今天的海阳镇中,还留存有古城痕迹,算是对过往历史的见证。

契丹人和渤海人的矛盾加深

早在西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朝廷在冀东沿海就设置了一个海阳县(县城在今唐山滦州市),并封东越人摇毋余为海阳侯。这个县存在了差不多700年,到北齐时才撤销建制。辽朝中期,朝廷在渤海北岸重置海阳县,主要目的是安置渤海国移民。

渤海国疆域图|图自《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五册》

话说中国东北曾经存在过一个从属于唐王朝的渤海国,这个王国的建立者是粟末靺鞨部首领大祚荣。自公元698年建国到灭亡,渤海国存在了228年时间,他们仿照唐朝制度管理,疆域包括了今天的东三省和俄罗斯阿穆尔河流域以及朝鲜半岛东北部,在东北亚创造过灿烂的文明。

自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崛起后,在公元926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出兵灭掉了渤海国,末代国王大諲撰成为俘虏。为了管理渤海人,契丹人建了一个过渡王国东丹国,派皇子耶律倍当国王。

对于渤海人,辽朝没有赶尽杀绝,他们允许渤海人读书当官,但是不肯重用他们。

最初两拨人相安无事,辽圣宗耶律隆绪在位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官员横征暴敛,加重百姓负担。官员王嘉还出馊主意让渤海人造船、运粮食到河北,途中遇到风浪,百姓死伤甚多,矛盾越来越激化。

大延琳发动起义

在公元1129年(辽圣宗太平九年),原渤海国贵族大延琳在辽朝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率兵起义,他杀死民愤极大的官员,扣押皇帝女婿萧孝先和他老婆南阳公主。起义军占领附近城市,得到消息的契丹人调集重兵前来镇压。

大延琳起义从一开始就显得很矛盾,他一边扯旗造反,一边称国号为“兴辽”,难道是想争取被压迫的契丹人的支持?他扣押贵族、公主,但并不处死,这或许是想做一种政治要挟。总之,因为复杂的民族关系,大延琳并就没有很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西边是草原,东边是高丽,南边是辽朝统治的核心区,大延琳决定北上攻下沈州城(今沈阳市)。没想到,他在这儿被沈州节度副使张杰给忽悠了。

事发突然,张杰心中叫苦,压根没有打仗的准备。面对围城士兵,狡猾的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张杰假意投降,说要开城门迎接大军,大延琳等了几天不见动静。这几天,张杰做好了守城准备,辽军的围剿部队也从四面赶来。等大延琳发现被骗已陷入被动,不得已,起义军只好南下返回东京。

海阳县成了移民安置区

另外一边,大延琳让人联络高丽,在背后打击辽朝。但是高丽人的战斗力实在不敢让人恭维,部队刚到鸭绿江边就被辽军击退。失去了外部支持,大延琳的部队势单力薄。辽军一边长期围困,一边派精兵在外围各个击破。1030年8月,起义宣告失败,大延琳被俘虏。战后,守城有功的张杰“转正”,升为沈州节度使。

今天的秦皇岛市城区图

这是渤海人的一次勇敢尝试,也让辽朝皇帝意识到,确实得“处理”一批酷吏才能安抚民心。至于渤海贵族,辽朝继续搞分化、拉拢,当官的继续留用。原渤海国的百姓不能继续在东北住了,必须给他们换个地方安置。

在起义被镇压三个月后,卷入起义的渤海国民众被强制内迁,其中一部分来到了冀东沿海。朝廷新设置了海阳县(属于润州)和迁民县(属于迁州),这两个县都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海阳县县城在今天的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迁民县县城在今天的山海关。

在《辽史·地理志》中留下了这样一段话:“润州,海阳军,下,刺史。圣宗平大延琳,迁宁州(治所在今辽宁瓦房店市)之民居此,置州。(润州)统县一:海阳县。本汉阳乐县地,迁润州,本东京城内渤海民户,因叛,移于此。”

元朝时降为海阳镇

值得注意的是,在《辽史·叛臣传》中并没有专门的大延琳传记,现有的关于这次起义的资料,是后人根据零星史料整理而来,这说明辽朝统治者在拼命抹除渤海人的印迹。后世在渤海沿海,也几乎看不到关于渤海人的文明遗迹,可见除了军事威胁外,统治者还对渤海移民采取了文化高压政策。

金朝建立后,海阳县的建制得到了留存,不过这个县改归属到了瑞州(治所在今辽宁省绥中县)。一直到元朝建立后,海阳县降为海阳镇,存在了200多年的海阳县才退出了历史舞台。这段时间,渤海人和汉人互相融合、交流,最终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部分。

令人遗憾的是,因为海岸线变迁和河流冲刷,后世在秦皇岛沿海也几乎没有出土过辽金时期海阳县的文物。

今天的秦皇岛市海港区海阳镇

即便从辽朝设海阳县的1030年计算,那海阳镇的历史也有近千年,这比近代因驻军和海港兴起的秦皇岛市的历史要更悠久。难怪在秦皇岛本地会有“先有海阳,后有秦皇岛”的说法了。

近些年在投资复原古镇风貌

元朝撤销海阳县后,原辖区归属到了抚宁县。清朝时,鉴于海阳镇的国防地位,朝廷曾在这儿设千总管理驻军。在1948年11月,临榆县解放后,海阳镇曾归属到临榆县,还做过县委、县政府的驻地。

1952年,中央政府考虑到秦皇岛市日后城市发展的需要,最终撤销了临榆县,位置偏西的海阳镇重新划归抚宁。1994年,在秦皇岛成为地级市和沿海开放城市10多年后,城区用地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于是海阳镇归属到了秦皇岛市海港区。

坐拥靠近市区的交通区位优势,海阳镇也在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到现在基本形成了以苗木、水果、蔬菜为主的产业模式,带动了2200多户居民就业,水果、蔬菜种植面积超过了1.4万亩。一些农业采摘园也逐渐兴起。

如今的海阳镇尚有一些古建筑留存,包括一座明清时代的文昌阁和一片保存较为完整的清朝街区。在近些年,秦皇岛市也在投资兴建占地面积192亩的历史街区,复原原来海阳镇的古城风貌。这座小镇将成为秦皇岛旅游开发的新名片。届时,海阳古镇会重现往日的辉煌。

■文并摄/河北青年报记者寇拴民 实习记者郭会哲

■本文原刊于《河北青年报》“发现河北”专栏,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引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秦皇岛   契丹   海阳   秦皇岛市   渤海   历史   东京   元朝   河北   朝廷   移民   市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