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儿子的墓碑告诉咱们,唐朝头号猛将并不是李元霸

看过讲述隋唐时期天下大势的各类小说的人们或许都知道,李元霸真如他的名字一样是隋唐一霸。

其人勇武非常,八百斤的大锤随意挥动,在《隋唐演义》中是排名第一的猛将。

可你知道吗?李元霸这个人或许并没有出现在历史上!

那么这第一猛将的宝座该是谁来坐呢?

秦琼儿子的墓碑揭示了这一问题的答案。

李元霸是伪非真

一提隋唐时期的猛将,或许人们都会想起李元霸。

在许多小说与影视剧作品中,李元霸都是个狠角色,甚至能排在隋唐十八好汉之首。

但事实上,历史中可能根本就没有李元霸这个人。

李元霸这个名字出现在《说唐》《兴唐传》和《瓦岗英雄》中,在小说里,他被描述为金翅大鹏鸟转世,驾乘名马万里烟云罩,手持一对重八百斤的巨锤。

这一人物也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改编自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儿子,李玄霸。

也有说法称是清朝时为了规避康熙皇帝的名讳才将李玄霸改作李元霸,毕竟古时候“元”字与“玄”字本就常常通假混用,在人名中更是可以替换。

不过对史料翻阅调查的话,又会发现李元霸其实是将几个人物捏成了一个。

因为李玄霸仅仅十六岁就不幸夭亡了,并没有建下什么卓越功绩,甚至都没有参军的经历,史料中只说他一直都体弱。

这样一个孩子似乎与隋唐第一猛将的形象相去甚远。

从这一点来看,李元霸的另一个原型或许是唐朝时的淮阳王李道玄。

年仅十七岁时就在敌阵中奋勇拼杀,多次征战都得到了李世民的夸奖,但在一场大战中不幸战死。

这就与李元霸十分相似了。

小说中的描述往往有夸张和虚构的成分,李元霸出现的这三部小说中他的形象就有所差异。

《说唐》中,李元霸十二岁成名,长相看上去极为瘦弱但是已经能挥动八百斤的铁锤。

《兴唐传》中李元霸身高九尺,与《说唐》中的尖嘴猴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却有些呆傻。

《瓦岗英雄》就更不一样了,这里的李元霸长得像妖怪,智力发育也十分迟缓,就连武力值也略有下降。

那么既然历史上没有李元霸这个人,隋唐十八好汉的排行还可信吗?

所谓的唐朝头一号的猛将会不会另有其人呢?

最后一名被低估

在大众的认知里,李元霸一直都是排名第一。

可如今通过史料和演绎小说的佐证来看,李元霸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在这些小说中,排名最后一位的是秦琼秦叔宝。

那这位最后一名究竟是不是真实的呢?

与李元霸最大的不同是秦琼秦叔宝在历史上是确有此人。

不仅是各路小说、戏剧中对秦叔宝有详实的描写,真实的史书《新唐书》《旧唐书》中也有关于秦琼的记载。

在《旧唐书·秦琼传》的第一段就记录了秦琼的一个故事。

那时的秦琼在隋朝大将来护儿麾下任职,但只是一个小兵。

秦琼的母亲去世后,来护儿专门派军士前去吊唁。

于是就有士兵觉得奇怪,平常在战士中也有许多士兵亡故,将士们家中突遭丧事的也不少,却只有秦琼得到了这样特殊的优待。

士兵问来护儿:“将军为何只去吊唁秦叔宝的家人呢?”

来护儿回答:“此人勇悍,加有志节,必当自取富贵,岂得以卑贱处之?”

意思是说秦叔宝为人骁勇,在战场上十分彪悍,又有志向和气节,将来一定能靠自己的力量取得富贵,怎么能当做卑微之人对待呢?

在《新唐书》中,关于秦琼的武器也有记载。

“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

意思是说秦叔宝最擅长使用的武器是马槊,只要他拿着马槊,就能以寡敌众,孤身一人穿行于敌阵之间。

而马槊在古代是骑兵使用的重型武器,隋唐时代的特征就是靠骑兵争霸天下,那时的重装骑兵也极大地推动了装甲与武器的发展。

为了适应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马槊才进化得来,能使用马槊的骑兵都不简单,能够代表一支军队中的绝对力量。

而秦琼对马槊的使用更可谓是出神入化。

《隋唐嘉话》中记载秦琼的作战习惯,两军开战前,他会将自己的马槊插在两军中间的空地上,让敌人随意上前挑战,看是否有人能将其拔出。

但往往敌军派出几个士兵一起拔都不能拔出。

每到这时,秦琼就会吆喝一声拍马上前,极其轻巧地单手将那马槊提起。

这便可以看出秦琼的力量是极强的。

在当时秦琼的这种行为也能够极大的鼓舞军中士气,因此秦琼的威望也很高。

所以,论起隋唐猛将时如果把秦琼排在最末位,那显然是低估了秦琼的武力值。

而秦琼也绝不是空有一身蛮力的武夫,当初来护儿对他的期望就如同预判一般。

后来的秦琼投靠唐朝,很快便受到了重用,李世民对他的喜爱在史料中有多处记载,那些记载也证明了秦琼是一位堪称十全十美的顶级武将。

神勇无双王牌猛将

事实上,秦琼祖上三代做的都是文官,而到了秦琼这一代,家人原本是不希望他进入官场的。

他们一家甚至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只希望能够在这乱世苟全性命。

但忧国忧民,一心为天下人的观念似乎是刻印在血脉里得到了传承。

秦琼在长大之后看到这世间的种种乱象,他深感百姓已经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

在那个年代,如果想要拯救世人,那就必须手握权力坐上高位。

而充满战乱的世间,成为一个文官显然是不如成为一个武将来的直接。

于是秦琼直接投笔从戎。

但好在秦琼生来就力气很大,一段时间的武艺学习让他精进了许多。

他在军营里连连升职,立下赫赫战功,很快就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投到李世民手下后,秦琼更是十分受李世民的器重。

每次大战开始之前,李世民都会叫秦琼到阵前,身先士卒,率先杀敌。

秦琼的那种勇武和一往直前的态度,简直是最好的战鼓。

士兵的士气能够被秦琼极大地鼓舞起来。

敌军见了秦琼这样不要命的拼杀,也往往会退避三舍,败下阵来。

秦琼甚至会在阵前直取敌将首级,这在当时使许多敌军听到秦琼的名字就要露出如丧考妣的表情来。

战场上的磨炼,也让秦琼的威力越来越大,他不怕流血,英勇无敌,一时间为人称道。

这一点,在秦琼儿子秦怀道的墓碑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河南洛阳地区发现一座陵墓,经查验发现那是秦琼的儿子秦怀道的墓。

尽管墓葬内部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但墓碑保存的还算是完好。

墓碑上刻着的墓志铭,清晰的写着:祖叔宝,隋龙骧将军,擒尉迟敬德于美良川。

这句话的意思是秦琼曾经在美良川一战中活捉尉迟恭。

尉迟恭身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是唐朝的开国名将,参与过唐初的统一战争,还跟随李世民征讨过高句丽。

尉迟恭其人的作战勇猛,在众多史书和演义小说中都得到了认可。

但秦琼竟然还能够活捉尉迟恭,这也充分说明了秦琼的作战实力要远远大于尉迟恭。

而美良川这一战也昭示了秦琼的战力巅峰。

唐朝猛将后世门神

秦琼加入美良川之战,真可谓是奉命于败军之际,受命于危难之间。

当时李渊为战局失利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李世民苦求李渊不要放弃河东,可李渊却无法做出抉择。

最终李渊还是相信了李世民,给了李世民3万人马,让他击败宋金刚和尉迟恭。

而秦琼则是李渊手中的天降神兵。

王世充和窦建德的内讧导致了秦琼的愤然离去,而秦琼直接投奔大唐则是让这两人悔不当初。

毕竟他们都知道秦琼加入敌阵意味着什么。

秦琼一来就受到了李渊的高度重视,任命他做马军总管,跟随李世民去抗击刘武周。

在《资治通鉴》中,对这一战的记载是,当时李唐军队和刘武周的军队打的是持久战,双方都在耗,可军粮见底,已经耗不起了,再这样下去就是两败俱伤谁都捞不到好处。

李世民得到秦琼投奔唐军的消息真有如久旱逢甘霖,当即便决定要与宋金刚决一死战。

秦琼就这样披甲上阵,他要应对的是当时威名远扬的尉迟敬德。

《资治通鉴》中对这一战的结果是这样描述的: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

由此可见,秦琼实在是有以一当千的实力,他在这一战中取得的是压倒性的胜利。

这之后,尉迟敬德也投奔了大唐。

其实到了近现代,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都已经不再认可李元霸第一猛将的地位。

更多的线索指向尉迟敬德才是那个名副其实的第一猛将。

毕竟尉迟敬德对李唐王朝是有开国之功。

而他本人无论在哪支军队中,都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可如今一看,秦琼竟然能够战胜尉迟恭。

不仅能够从尉迟恭手中取得胜利,还能压制尉迟恭。

在两军之间没有明显实力差距的情况下,毫无疑问秦琼是强过尉迟恭的。

这便说明第一猛将的称号应当落在秦琼的头上!

现在的人们常常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相提并论,因为他们两个也是被绘制在门神上的两位武将。

据《隋唐演义》中的记载可以看出,这位赫赫有名的武将能够成为门神,与李世民有很深的关系。

当初,李世民朝堂事务繁多,整日忧心不已,夜晚睡眠质量很差。

他常常对内官说,自己听到寝宫外面有抛砖掷瓦的声音,有时还能听见鬼魅的哭嚎与喊叫声。

一时间后宫人心惶惶,人们也不知道这皇帝陛下究竟是怎么了,太医看了几次也看不出个因果,只能开一些安神的汤药。

李世民与臣子之间更多时候是像朋友一般的关系,于是他将这件事与群臣说明了。

秦琼见李世民神色害怕,便站出来说:“臣戎马一生,杀敌如切瓜,收尸如聚蚁,何惧鬼魅?臣愿同敬德披坚执锐,把守宫门。”

尉迟敬德听了这话也很是赞同,表示愿意与秦琼一起守护皇宫安宁。

李世民非常高兴的同意了,这天夜里果然睡了个好觉。

在那之后,只要没有战事,李世民就会让秦琼和尉迟敬德夜晚守门。

可两个开国大将这样每天晚上在门口当保安也不像样子,李世民也不愿意让他们这样整夜站岗不得安睡,就命画师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样子画下来贴在门上,代替真人。

两位将军被画师画得极为英武,那画上二人身披战甲手持兵器,怒目而视的样子十分有威慑力。

以画代人的效果也不差,于是民间也纷纷效仿,渐渐形成了用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当门神的习俗,两将一左一右,镇守家宅安宁,驱邪避灾。

到现在,秦琼的武力也仍然令人信服,这位唐朝第一猛将每到逢年过节就显得格外忙碌,家家户户都指望用他的威力震慑邪祟。

秦琼的武力值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难得的是他的为人。

他曾经在王世充麾下任职,但认识到王世充的奸诈阴险后毅然投身敌阵。

他为的是天下的安定,百姓的安宁。

在李世民手下效力多年,他与曾经敌对的尉迟敬德也成了知交。

秦琼死时,他说:“吾少长戎马间,历二百余战,数重创,出血且数斛,安得不病乎?”

这种豁达的心境就更加令人敬佩了。

参考文献

[1]张伟伟,孙永.秦琼文化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J].文化学刊,2023(02):14-17.

[2]石雷.时代镜像的历史折射——秦琼形象的文学演绎及其意义[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42(04):1-1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猛将   唐朝   门神   武将   隋唐   史料   骑兵   墓碑   头号   士兵   尉迟   儿子   小说   秦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