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食与唐朝屡次争斗,胜负几何?

敏感文章平台只向粉丝推荐,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以防失联,并能优先获得文章推送。


唐朝最鼎盛时的万国来朝,有300多个国家前来朝拜。大食、波斯、拂林、天竺、吐火罗、日本、流求、新罗、高丽、扶南、真腊等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北亚甚至北非、东欧地区的古国都曾向唐朝朝贡称臣。


《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九》:于是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归国家,款塞朝献,嗣业之功也......

《旧唐书·志·卷三》:文武百僚,二王后,孔子后,诸方朝集使,岳牧举贤良及儒生、文士上赋颂者,戎狄夷蛮羌胡朝献之国,突厥颉利发,契丹、奚等王,大食、谢褷、五天十姓,昆仑、日本、新罗、靺鞨之侍子及使,内臣之番,高丽朝鲜王,百济带方王,十姓摩阿史那兴昔可汗,三十姓左右贤王,日南、西竺、凿齿、雕题、牂柯、乌浒之酋长,咸在位。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六》唐兴,以次脩贡,盖百馀,皆冒万里而至,亦已勤矣!然中国有报赠、册吊、程粮、 传驿之费,东至高丽,南至真腊,西至波斯、吐蕃、坚昆,北至突厥、契丹、靺鞨, 谓之“八蕃”,其外谓之“绝域”,视地远近而给费。开元盛时,税西域商胡以供四镇,出北道者纳赋轮台。地广则费倍,此盛王之鉴也。


唐朝地图


这其中,距离中国最远的大食也曾多次向唐朝称臣纳贡,很多人都知道怛罗斯之战唐朝败于大食,表明大食实力还是挺强的的,但是为何大食还频繁向中国王朝进贡?大食向唐宋朝贡仅仅是为了贸易原因吗?关于大食与唐朝的关系,争议颇多。所以明文辨史搜集整理了一些大食与明朝的政治、军事、外交的交往纪录,做一个系统的辨析。

大食即阿拉伯,原为波斯属国。此名并非本民族的自称,而是波斯对阿拉伯人的特有称谓。阿拉伯半岛的政治统一归功于穆罕默德及其创立的伊斯兰教,大食分为四大哈里发(632年-661年)、白衣大食(即阿拉伯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及黑衣大食初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750年-1258年)等三大历史阶段。

唐永徽二年(651年)八月大食国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始遣使朝贡”见唐高宗,从唐永徽二年(651年)至贞元十四年(798年)的147年间,大食向唐遣使39次。自北宋开宝元年(968年)至南宋乾道四年(1168年)的200年间大食遣使朝宋多达49次之多。



波斯作为唐朝的藩属国,早就向唐朝朝贡称臣。


《旧唐书·本纪·卷三》:贞观十三年(639年),“高丽、新罗、西突厥、吐火罗、康国、安国、波斯、疏勒、于阗、焉耆、高昌、林 邑、昆明及荒服蛮酋,相次遣使朝贡。”


大食在“四大哈里发”时期政教合一的体制已非常完备,并开始向昔日的宗主国———波斯萨珊王朝发动了进攻,波斯王叶德斯苟德三世(Yesdegard Ⅲ,即我国史料中的伊嗣侯)屡战屡败,至永徽二年(651年)死于内部兵变,其子俾路斯在“河北突厥人”即吐火罗人的支持下退保东偏,波斯大部分国土已被大食占领。


《册府元龟·外臣部·交侵》:永徽五年(654年)五月,“大食引兵击波斯及米国,皆破之……伊嗣侯之子俾路斯奔吐火罗,遣使来告难,上以路远不能救之,寻而大食兵退,吐火罗遣兵援立之而还”。


此事表明大食攻陷了呼力珊首府木鹿,阿拉伯史料也印证此年大食将领爱弥儿渡乌浒水北进攻入米国。大食攻占波斯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遏止在乌浒水一线。

波斯王伊嗣侯遇难的同年(651年),大食遣使通唐朝贡,这时正当大食第三代四大哈里发奥斯曼在位时期(644—656年)。


《旧唐书卷4高宗本纪》:永徽二年(651年)八月乙丑,大食国始遣使朝献。


《册府元龟卷970》:永徽二年,大食国始遣使朝贡。


永徽六年(655年),奥斯曼又遣使通唐。这次遣使的来意不一定友善。因此不见唐朝还聘的任何记录,而大食第四任哈里发阿里继位以后,索性向唐朝断绝了遣使。



《旧唐书卷4高宗本纪》:永徽六年(655)六月,大食国遣使朝贡。


《册府元龟》卷970:永徽六年六月,大石(食)国盐没念并遣使朝贡。


唐朝西域地图,左上角为咸海,注入咸海的左边第一条河为乌浒水(阿姆河),第二条河流为药杀水(锡尔河)


自古以来,中亚地区就是不同民族与文化交流、汇聚、融合的地方,唐平定西突厥汗国后便,实现了西突厥十姓的全境接管以后,很快将政治主权全面确立于中亚,在此地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在唐龙朔元年(661年)时,唐朝设置的安西大都护府,管辖整个西域地区,包括波斯。龙朔元年(661年)唐朝派出专使王名远赴吐火罗,建立包括波斯在内的乌浒水域十六羁寨州府,总统于安西大都护府,立碑于阿缓城而归。这意味着唐朝直接管辖的版图已西越葱岭,并以乌浒水为界与大食占领下的波斯接壤,形成唐之安西大都护府与大食之呼罗珊总督府之间南北、东西对峙的形势。

至龙朔二年(662年)唐朝又变更了成命,在乌浒水域十六国中独许波斯恢复了传统的国名,不再是唐朝的羁糜都督府,正式册封俾路斯为波斯王,公开表态支持波斯萨珊王朝的复国斗争。

自显庆三年(658年)至龙朔元年(661年)间,虽然唐朝从未向葱岭以西派出一兵一卒,但河中粟特诸国及以吐火罗为首的乌浒水域诸国却不约而同地纷纷主动将自身国上并入唐朝,被列置为安西大都护府治下的羁糜州、府,其中甚至包括昔日西亚大国波斯。

这些国家的财源对唐朝的丝绸贸易具有极大的依赖性,而其传统的多元化宗教则为大食的一神教信仰及其政教合一体制势所不容。因此,这些国家进行这一历史性选择说明在大食的直接威胁下,欲谋求唐朝政治保护的性质。被唐朝列置为羁糜州府之后,照旧保持王统世袭,仅仅承认唐朝的政治主权,对唐称都督、刺史,对内仍然称国王,无所失,有所得,投附唐朝自然成了这些国家的共同归宿。


《旧唐书·志·卷二十》:安西大都护府贞观十四年(640年),侯君集平高昌,置西州都护府,治在西州。显庆二年(657年)十一月,苏定方平贺鲁,分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分其种落,列置州县。于是,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都护府......龙朔元年(661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之......波斯都督府于波斯国所治陵城置。


《新唐书·志·卷三十》:安西大都护府,初治西州。显庆二年(657年)平贺鲁,析其地置濛池、昆陵二都护府, 分种落列置州县,西尽波斯国,皆隶安西,又徙治高昌故地。


《旧唐书》、《新唐书》中都有唐朝在波斯疾陵城(今伊朗扎博勒)设置波斯都督府,隶属于安西都护府的详细记载。


《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二十一年,伊嗣候(波斯王叶德斯苟德三世)遣使献一兽,名活褥蛇,形类鼠而色青,身长八九寸,能入穴取鼠。伊嗣候懦弱,为大首领所逐,遂奔吐火罗,未至,亦为大食兵所杀。其子名卑路斯,又投吐火罗叶护,获免。卑路斯龙朔元年奏言频被大食侵扰,请兵救援。诏遣陇州南由县令王名远充使西域,分置州县,因列其地疾陵城为波斯都督府,授卑路斯为都督。是后数遣使贡献。咸亨中,卑路斯自来入朝,高宗甚加恩赐,拜右武卫将军。


波斯都督府


大食于永徽五年(654年)越过乌浒水以后,在历任呼罗珊总督的带领下先后攻占了布哈拉、撒马尔罕、花剌子模等城。大食的持续东扩侵犯了唐朝的利益,双方在吐火罗斯坦与河中地区展开了较为激烈地争夺。

白衣大食的首任哈利发穆阿威叶一世(龙朔元年至永隆元年,661—680年)已断绝了对唐的遣使,开始进犯乌浒水以北的唐朝诸羁縻州府,史称“河外扩张”。


《资治通鉴》:龙朔三年(663年):“大食击波斯、拂破之,吞灭诸胡,胜兵四十万”。


仪风三年(678年)俾路斯已死,唐朝册立原在长安的俾路斯之子泥涅师为继任波斯王,任命名将裴行俭为册立波斯王暨安抚大食使,杜怀宝为波斯军使,武装护送泥涅师返回吐火罗萨珊王朝复国基地。

调露元年(679年)裴行俭这支武装使团取道西突厥,沿途擒附蕃两厢可汗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富,重定十姓,再置四镇,葱岭东西的交通复开。裴行俭重定十姓以后,唐军主力班师,留副将杜怀宝领金山都护驻庭州,王方翼领安西都护驻碎叶,并组建了一支名为波斯军团的特别护送部队,一直将波斯王波涅师安全地护送到吐火罗。

这一年,大食穆阿威叶一世卒,叶齐德一世继为哈里发,恢复了对唐遣使,说明唐朝册立波斯王复国斗争及西域的军事胜利对遏制大食的河外扩张起了显著的作用。


《册府元龟》卷970:“永隆二年(681年)五月, 大食国、吐火罗国各遣使献马及方物。”

“永淳元年(682)五月,大食国遣使献方物”。


万岁通天元年(696)吐蕃退出西域争夺,葱岭东西交通大开,武后力图重建岭外地区的传统政治主权。同时,大食重新控制了呼罗珊,派出了其嫡系名将哈立德出主呼罗珊,并再次遣使通唐,进贡被拒,这是一种继续抗拒大食河外扩张的政治姿态。


《资治通鉴》卷205:“万岁通天元年三月,大食请献师子。姚王寿上疏认为:‘师子专食肉,远道传致,肉既难得,极为劳费。陛下鹰犬不畜,渔猎悉停,岂容菲薄于身,而厚给于兽。’乃却之”。


至韦立德继任为哈里发(神龙元年—开元三年,705—715年),屈底波作呼罗珊总督时期(唐神龙元年至开元三年 705年—715年在职),形势为之大变。

大食攻城拨寨,两国间的边界原本是乌浒水(阿姆河),至今已内缩至药杀水(锡尔河)了。因此,同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屈底波遣使至唐,神情倨傲,平立不拜,迥异往年来使,分明有自居为宗主国的味道。


《旧唐书》卷 198 :开元初,遣使来朝,进马及宝钿带等方物。其使谒见,唯平立不拜,宪司欲纠之中书今张说奏曰:“大食殊俗,慕义远来,不可置罪。”


朝贡意味着来使要叩拜皇帝、接受册封,遵守唐朝礼仪,实际就是称臣归顺的仪式象征。如果不肯臣服,也就可以“平立不拜”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朝贡绝不是平等国家之间的交往,而是宗主国和藩属国之间的必守礼仪。此时刚刚即位的唐玄宗居然加以容忍、克制,显然也是忌惮大食的实力,隐忍不发。

唐玄宗继位后,唐朝曾连续发动了两次对大食的直接军事反攻,后来又确立了支持突骑施苏禄以遏制大食的政策,并取得了明显的政治成效。


拔汗那地处锡尔河中上游的真珠河流域,位于费尔干纳盆地南部,今吉尔吉斯斯坦的费尔干纳地区,在《史记》《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所记大宛国的区域内。《魏书》作“洛那”,《北史》作“破洛那”,《隋书》作“䥽汗”,是裴矩《西域图记》“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为三道,各有襟带”之中道的必经之地,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作㤄捍国。

显庆初年,拔汗那的遏波之首次遣使朝贡,显太三年(658年)唐以东部的渴塞城为休循州都督府,归安西大都护府管辖;同时以驻地在呼闷城的契苾·阿了参为州刺史,在拔汗那地区实行双元制统治模式。东、西拔汗那一国两政权的政治现实自此得到了唐王朝的正式承认,唐在此实行羁縻统治政策。

大食于661 年便开始了河外扩张的步伐,但在大食军真正到来之前,无论是东拔汗那还是西拔汗那,都是受唐管辖,站在唐朝一边的。半个世纪以后,情况有所改变。当713 年大食联军对拔汗那发动首次进攻与715 年大食呼罗珊总督屈底波打算彻底征服拔汗那之时,作为政治靠山的唐王朝均未给予实际的军事援助,这就导致与大食距离较近的西拔汗那对唐失去了信心,并且迫于政治与军事的双重压力,逐渐倒向大食并最终臣服于这个强大的帝国。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 大食与吐蕃共立阿了达为王。同年,拔汗那王阿了达进攻原拔汗那王遏波之,遏波之兵败奔安西求救,巡视安西的监察御史张孝嵩高度认识到拔汗那对唐朝的重要性: 不救拔汗那,就无法号令西域,唐朝的威信会一落千丈“遂帅旁侧戎落兵万余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震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

根据谢济世《戎幕随笔》的记载,丁谷山千佛洞(库木吐喇石窟)仍然保存着张孝嵩破大食的纪功碑:“塔下旧有两截碑,文字可辨者三之一,唐开元三年安西都护吕休为监察御史张孝嵩平阿了达干纪功碑也。孝崧(嵩) 以奉使至,愤吐蕃之跋扈,念拔汗那之式微,以便宜征兵戎落,出安西数千里,身当矢石,俘斩凶夷”。


《册府元龟》卷974:“开元四年(716)七月,大食国黑密牟尼苏利漫遣使上表,献金钱织袍、宝装玉,洒池瓶各一,授其使员外中郎将,放还蕃”。


“黑密”即异密,亦即呼罗珊总督,但苏利漫实非黑密,而是大食哈里发。这是大食哈里发正式对唐朝的通使。唐朝实力强盛,军事胜利,大食降服,就遣使进贡。

715 年的拔汗那之战则是唐与大食之间的第一次短兵相接,是两大势力对拔汗那政治主权的一次争夺,是大食东进、吐蕃染指、唐朝维护传统管理范围的一次战争。

大食在河中地区的统治以武力为基础,具有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标的掠夺性质,一直没有建立起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机构。拔汗那作为大食持续东侵的基地而备受关注,呼罗珊总督屈底波两次入侵此地,西拔汗那在哈拉什的不断进攻下最终于722 年臣服于大食。此后,穆斯林·本·赛义德与纳斯尔·本·色雅尔多次入侵与突骑施关系较为密切的东拔汗那。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二十七》:枝汗那者,古乌孙也,内附岁久。吐蕃与大食共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之,枝汗那王兵败,奔安西求救。孝嵩谓都护吕休璟曰:“不救则无以号令西域。”遂帅旁侧戎落兵万馀人,出龟兹西数千里,下数百城,长驱而进。是月,攻阿了达于连城。孝嵩自擐甲督士卒急攻,自巳至酉,屠其三城,俘斩千馀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孝嵩传檄诸国,威振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勒石纪功而还。


唐玄宗明智地作出正确的抉择,开元七年(719年)召回了阿史那献,让出多年置为安西四镇之一的战略要塞碎叶,以之为突骑施牙帐,另以焉耆备列四镇,改以轮台为北道商税收取关卡,换取突骑施可汗车鼻施·苏禄的对唐效忠,遣使解忠册拜苏禄为突骑施忠顺可汗、金方道经略大使,“金方”即西方,这一委任意味着授权苏禄放手经营西方,即同大食对着干。


《册府元龟》卷 999 所收开元十五年吐火罗叶护向唐求援表文:“天可汗进旨云,大食侵欺我,即与你气力......又承天可汗处分突骑施可汗云,西头事委你,即须发兵除却大食。”

同书同卷安国王笃萨婆提向唐求援表文中也反映:“请敕下突骑施,令救臣等。”


唐朝利用突骑施共抗大食,历史的演变表明,苏禄率领的突骑施轻骑确实是一支足以同大食对抗的劲旅。加之有了唐朝丰厚的财帛为后盾,大食连遭挫败,其河外扩张的势头得到有力的遏制。

开元七年(719年)苏禄正式受册为忠顺可汗之岁,大食呼罗珊总督阿布德大举进攻河中苏禄应请起兵,大败阿布德,这次胜利之后,“七月....波斯国遣使来贡”。

这个久已埋沉于史的波斯国名又重新出现于史册,其王名勃善活似乎为俾路斯之孙、泥涅师之子。波斯历史上这个名字出现了三次,则勃善活即 Khusrau 三世,显然也是由唐朝册立,并派兵护送到达吐火罗,并在乌浒水域及河中地区袄教徒的拥戴下继续主持抗大食斗争的。是岁二月又出现了大食遣使通唐的记载,吐火罗的使者也于同月出现于长安。


开元八年(720年)欧麦尔二世、叶齐德二世(720一724年)继位哈里发,继续推行以武力进行河外扩张的传统政策,但连遭失败。开元八年(720年)苏禄将领莫贺达干重创赛义德军于河中,同年护密、乌长、骨咄·俱位、勃律、 失蜜、南天竺、谢飓、哒宾等国及南天竺都起兵反抗大食。

开元十年(722年)唐朝进一步加固了同苏禄政权的关系,册立西突厥继往绝可汗三世阿史那怀道女为金河公主出嫁苏禄,以结和亲。这一时期波斯的复国斗争又有所恢复,其王奏请派去一名汉官前往协助斗争,唐准其请。为配合这场斗争,九月,唐北庭大都护张孝嵩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兵四千出援小勃律,大破叶蒂,其战略意图显然在于重新开凿通向乌浒水域的道路。

开元十一年(723年)穆斯棱接任呼罗珊总督,统兵进犯唐之忠诚藩属东拔汗那,突骑施出援大胜而归。这正是唐与突骑施·苏禄的政治蜜月时期,两国合力,取得了遏制大食的良好政治成效。

及希沙木继为哈利发(724一744年,开元十二年至天宝二年),对唐政策调整为强力武力扩张与离间政策并举,全部失败了。开元十二年(724)大食再遣穆斯棱攻东拔汗那,苏禄遣子尔微特勤出援,穆斯棱留重尽焚,败状狼狈,夺路奔忽毡,史称渴水日之战。

此年“开元十二年,四月,康国王乌勒伽遣使”。这个乌勒伽本来早已归附大食,而且名义上也皈依了伊斯兰教,他的再次朝唐无疑标志着唐朝在岭外地区政治影响的进一步扩大,迫使大食再次向唐遣使朝贡。


《册府元龟》卷971:“开元十二年(724)三月,大食遣使献马及龙脑香”。


开元十三年(725年)呼罗珊总督易为阿沙德。可能正是此人改而推行离间政策,唐与突骑施·苏禄之间开始出现不和的阴影。恰于此年,大食又向唐遣使,而且得到了空前的礼遇。


《册府元龟》卷971:“开元十三年(725)正月,大食遣其将苏黎等等十三人并来贺正日,献方物。三月,大食国遣使苏黎满等十三人献方物。(又云献马及毛锦)”。

《册府元龟》卷975:“开元十三年(725)正月丙午,大食遣其将苏黎漫等十二人来献方物,并授果毅,赐绯袍,银带,放还蕃”。


开元十四年(726年)正月,突骑施遣使贺正,玄宗厚待其来使。同年,久臣于大食的安国也派遣使臣贡唐,吐火罗也两次遣使贡唐,这两个国家都位于抗大食的第一线,兆示着唐朝制大食的政策依然未变。

开元十五年( 727年)阿什拉什接任呼罗珊总督(727-729,年开元十五一十七年),强力推行伊斯兰化,引起河中暴动,连久臣于大食的米国、史国等也都突然复贡于唐了。同一年,吐火罗叶护还表请唐朝敕令突骑施出援。苏禄应请发师攻克捕喝,一度渡过乌浒水,与勃盖活所统波斯复国军汇合,声势很盛。正是这一年,大食的遣使朝贡又见于史册。


《册府元龟》卷975:“开元十六年(728年)三月辛亥,大食首领提卑多等八人来朝,并授郎将,放还蕃”


开元十七年(729年),苏禄亲统大军再胜阿什拉什,围困敌军于飒秣键孤城。同年,大食使者又出现于长安,而礼遇规格有所降低。


《册府元龟》卷964:“开元十七年(729年)九月,大食国遣使来朝,且献方物”。


开元十八年(730年)新任呼罗珊新总督朱奈德率兵出援,才解了此围,并再次夺回了捕喝。但除了这几座孤城以外都是突骑施控制的范围。这一年,唐玄宗于丹凤楼置宴,为突骑施使者庆功。直至这时,唐朝仍然以突骑施的胜利视为自身的胜利。

开元十九年(731年)苏禄乘朱奈德统兵吐火罗之机,进军河中,围飒珠键城,兵威益振。

同年康王乌勒伽“遣使上表,诸封其子咄褐为曹国王,默为米国王,并许之”,可见时至此时,连一贯以老谋深算著称,且封域与大食的河中军据点飒珠键只有咫尺之隔的康王乌勒伽都诚心诚意地转向了唐朝。

开元二十年(732年)苏禄又应康王乌勒伽的邀请,与之合攻飒秣键城,志在规复旧国,朱奈德统兵来援,陷入重围,突骑施燃草切断了大食军与水源的联系,朱奈德所统精兵二千,死伤殆半,只能婴城固守,飞书告急哈利发,直到希沙木自大马上革派来援军,城围始解。

巴尔托里德在《蒙古入侵前的突厥斯坦》一书中指出:“在(大食)整个统治期间,苏禄都支持造反的第赫干(按指河中地方贵族邦君),反对大食人,使后者遭到如此大的损害,以致他们给他取了一个名叫阿布·木札衣的绰号(意为打击者,牴人者,即奔突的公牛)”。

历史的演变表明,苏禄连败大食名将赛义德、哈拉什、穆斯棱、阿沙德、阿什拉什、朱奈德,在唐朝西疆筑起一座遏制大食势力的长城,可见,唐朝册立突骑施汗国及其可汗苏禄,确实取得了遏制大食的前所未有的政治成效,这一时期唐朝在岭外地区的政治影响也空前地加强了。

此后,由于大食的离间政策和唐朝的失策,唐朝采用一系列手段消灭了苏禄,突骑施汗国骤然衰落。正是利用唐朝与突骑施内争的有利时机,大食从容渔利。大食呼罗珊总督、昔日屈底波旧将色雅尔乘乱控制了药杀水域的石国,兵锋直指唐安西大都护府的直辖领疆。

在此期间,大食的政治危机爆发,后立即派遣使者通唐朝贡,反映了这一帝国已暂时放弃了东扩的传统政策。从而为唐朝的乘势恢复创造了契机。


《册府元龟》卷971:“天宝三年(744年)七月,七食遣使献马及宝。”


天宝初年(742年),吐蕃以武力迫使小勃律娶吐蕃公主,并以此作为联络西域众多藩国一起对大唐发起战争的筹码。 高仙芝临危受命率领唐军深入敌境夺取飞云堡、翻越坦驹岭、攻占阿弩越城,活捉小勃律国王及吐蕃公主返回,一举解决大唐在西域的军事困境,高仙芝也因此被提拔为安西四镇节度使。

同一年,唐朝派遣和义公主和亲东拔汗那王,并册封了曹国、米国、康国等三国王,志在重新规图河中。但是,到了天宝四载(745年),由于皇甫惟明反攻吐蕃兵败,,打乱了唐朝的整体战略部署,而大食得以乘虚,重新稳定了其河外统治。

天宝四载(745年),曹国王上书,求将其国疆土,纳入唐朝版图,“望乞慈恩,将奴国土同为唐国小州” (《册府元龟》卷977)。

同年,大食“也遣使来唐朝贡,天宝四载(745年)五月,大食合么国遣使来朝贡”(《册府元龟》卷971)。

唐朝对大食采取和靖政策,结果导致河中诸国纷纷叛唐,转归大食。这一迹象表明大食末换自天宝四载(745年)在河外地区转取攻势,至五载(746年)其兵锋已向北推进至药杀水流域。

这一年,一贯忠于唐朝的石国王伊捺吐屯遣使入唐,而同一年,又一个石国王特勤的使者也到达长安。按石国一向以吐屯为其王称,此王却以特勤为其王称,显然乃大食另行册立。据此可知,大食的势力已深入到石国,唐朝竟然也承认了这个石国王,亲唐的伊捺吐屯则被迫降为石国副王。说明石国内部亲唐派与亲大食派的斗争已见分晓,形势变得对唐不利了。


石国,西域昭武九国之一,位于中亚,即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古代的石国人主要是粟特人,语言是一种东伊朗语,以商业闻名。

昭武九姓都是月氏的后代,在西域建立了九国,《新唐书.西域传》:“君姓温,本月氏人,始居祁连北昭武城……。枝庶分王,曰安、曰曹、曰石、曰米、曰何、曰火寻、曰戊地、曰史。世谓九姓,皆氏昭武。(安国)慕勇健者为柘羯,柘羯者,犹中国言战士也。石或曰柘枝、曰柘折、曰赭时”。

陈寅恪先生考证,“昭武九姓都是月氏人,石国为康国枝庶之一,而康国就是康居,音转为羌渠。”


昭武九国(昭武九姓)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苏禄死后,失去保护的拔汗那便成为阻止大食东犯的唐朝“西大门”了,开元二十七年(739),拔汗那王阿悉烂达干因助唐平吐火仙有功,被唐廷册封为奉化王,二十九年(741年)阿悉烂达干上表请求改国名。天宝三载(744年)唐对此请求做出积极回应,改其国名为宁远国,并于天宝十载(751年)嫁和义公主于此。

为了控制中亚,高仙芝远攻战略要地小勃律。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都城孽多城(今吉尔吉特),唐朝时是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诸山地区)上两个较大的国家之一。

天宝六载 (747年) 安西行营节度使高仙芝率领万骑讨伐小勃律,最终大破小勃律,改其国名“归仁”,并修筑要塞,派一千名士兵驻守;“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虏小勃律王及吐蕃公主而还”,小勃律这一险要之地又重归唐朝手中。


《新唐书·列传·卷六十》:小勃律,其王为吐蕃所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馀国皆羁属吐蕃。自仁琬以来 三讨之,皆无功。天宝六载,诏仙芝以步骑一万出讨。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仙 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经疏勒,登葱岭,涉播密川,遂顿特勒满川,行凡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至,悉斩之。王及妻逃山穴,不可得,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 国。急遣元庆断娑夷桥,其暮,吐蕃至,不克度。桥长度一箭所及者,功一岁乃成。 八月,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与令诚俱班师。于是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然至天宝六载(747年),白衣大食最后一次遣使通唐,而且明显变倨为恭,反映西域形势突然发生了剧变。


《册府元龟》卷971:“天宝六载(747年)五月,大食国王遣使来献豹六。”


木鹿人并·波悉林率先倡乱呼罗珊,反对伍麦叶家族的统治。波悉林党人悉着黑衣,以拥立圣裔作为其宗教、政治号召,呼罗珊欣然响应,这是白衣大食,即倭马亚王朝将亡的征兆,此时大食国中大乱。

唐相李林甫果断地利用这一形势,破格起用伐小勃律凯旋归来的安西裨将高仙芝,任为安西节度使,委以主持西面反攻的全权。并令北庭节度使王正见予以全面配合。

七载(748年)并·波悉林已占领了呼罗珊全境,色雅尔在败退中死亡。八载(749年)并·波悉林攻占库法城,迎立圣裔阿蒲罗跋,从而标志着阿拉伯阿拔斯王朝的创立,我国史书中以波悉林党人皆着黑衣,故称之为黑衣大食。九载(750年),并·波悉林继续麾军西进,穷追末换于埃及,擒而杀之。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正式灭亡。


《旧唐书》卷 198,大食传中明确记载:“末换以前谓白衣大食,自阿蒲罗跋后改为黑衣大食。”


大食的国乱和改朝换代对于唐朝的反攻无疑是一个绝好的机遇。唐朝方面依据常理判断,并·波悉林主力悉已西征,呼罗珊防务必定虚弱,即使留有驻军,亦必皆偏师。因此,选择了位居药杀水域门户的石国作为反攻的第一突破口,以亲大食的石国王车鼻施特勤“无藩臣礼”为由,遣高仙芝统兵围其国城,俘其王而归。与此相配合,北庭节度使王正见也进攻碎叶,俘获了占据那里的黑姓突骑施可汗。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二》: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伪与石国约和,引兵袭之,虏其王及部众以归,悉杀其老弱。仙芝性贪,掠得瑟瑟十馀斛,黄金五六橐驼,其馀口马杂货称是,皆入其家。


为了巩固在西域的战果,保证丝绸之路的平静有序,进一步瓦解吐蕃对大唐的困扰,高仙芝在天宝九年(750年)再度奉命出征,讨伐亲附吐蕃的车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高仙芝立勃特没的哥哥素迦为王,从而保证了大唐在边境的平静。通过远征小勃律和车师国,高仙芝在西域地区树立起极大的声誉,此时大唐成为西域众多小国公认的宗主国,能够得到大唐的恩赐和护佑,是那个时代西域诸国和胡人政权的最高荣誉。

在此次争夺中亚的过程中,唐朝完全控制了葱岭地区,并进而扩展到阿姆河流域,由此高仙芝威震西域,成为继突骑施苏禄可汗后又一位令阿拉伯人害怕的对手,并称呼高仙芝为“中国山地之王”,高仙芝俨然成为中亚的总督, 是唐朝经营西域力量的化身。


此战中侥幸逃脱的石国王子遂向黑衣大食求救。高仙芝收到大食人即将来犯的情报后,鉴于敌众我寡且地理环境和后勤补给存在弱势的境况,决定先发制人。于是率领大唐番汉联军三万余人长途奔袭,深入七百余里,最后在怛罗斯与大食军队遭遇,怛罗斯城原本是石国的第二大据点。

怛逻斯之战爆发之前,河中地区众邦国几乎已全部归附于大食,因此唐朝方面所能征调的只有拔汗那和葛逻禄,而葛逻禄的临阵倒戈最终导致了唐朝的失利。“葛逻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这直接导致高仙芝和唐军此役的彻底失败,只剩下数千人返回。


《旧唐书·列传·卷七十八》:天宝......七载,高仙芝代灵察,举兵围怛逻斯,黑衣救至,仙芝大衄,军士相失。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二》:天宝十年辛卯(公元751年)......高仙芝之虏石国王也,石国王子逃诣诸胡,具告仙芝欺诱贪暴之状。诸胡皆怒,潜引大食欲共攻四镇。仙芝闻之,将蕃、汉三万众击大食,深入七百馀里,至恒罗斯城,与大食遇。相持五日,葛罗禄部众叛,与大食夹攻唐军,仙芝大败,士卒死亡略尽,所馀才数千人。右威卫将军李嗣业劝仙芝宵遁,道路阻隘,拔汗那部众在前,人畜塞路;嗣业前驱,奋大梃击之,人马俱毙,仙芝乃得过。


这一战役只是一场遭遇战,并未对唐朝经营西域有任何影响,大唐在西域的绝对影响力依旧牢不可破。石国在战后不久也再次投向大唐怀抱,仅仅过了两年后,升任安西节度使的封常清于天宝十二年(753年)进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大破敌军,征服当地。


《资治通鉴》:“是岁,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击大勃律,至菩萨劳城,前锋屡捷,常清乘胜逐之。斥候府果毅段秀实谏曰:“虏兵羸而屡北,诱我也;请搜左右山林。常清从之,果获伏兵,遂大破之,受降而还。”


封常清还灭了吐蕃控制的播仙,平定了曾经叛的葛逻禄。可安西都护府的实力在短短两年内就已快速恢复,保持了唐朝的军事绝对优势,维护了唐朝在西域的影响力。

大唐在西域影响力受到损害并彻底退出西域舞台要从安史之乱(755~763年)算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事唐最谨”的拔汗那与黑衣大食仍派兵助唐镇压安史之乱。

并且通过这场战役,黑衣大食认识到唐军的惊人战斗力,在战后很快派人前来议和。《册府元龟》记载自战后6年,每年阿拔斯使臣均由前来朝圣,仅天宝十二年(753年)就来了四次。


安史之乱时,唐朝曾向黑衣大食借兵平乱。据《旧唐书》、《新唐书》及《资治通鉴》记载:肃宗至德二年(757)九月,广平王李俶(唐代宗)曾率蕃汉联军讨伐盘踞长安的叛军。参加这支联军的,除唐廷本身的军队外,还有回纥、南蛮、大食、拔汗那等国及地区的军队。收复两京后,这些援助唐朝的黑衣大食军队,在退军时选择了两种去向:一是随同回纥兵一同由陆路西行离去,二是自广州海上丝绸之路归国。


《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八》:(黑衣大食)“至德初遣使朝贡。代宗时为元帅,亦用其国兵以收两都。”


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联合中亚的康国(今撒马尔罕)、黑衣大食进攻唐朝的蜀地,史称渡沪之役。此次战役中,唐剑南节度使韦皋联合南诏王异牟寻,经过两次战斗,取得大胜,消灭了来犯的吐蕃、康、黑衣大食联军。

战斗中被俘的康国及黑衣大食军人,之后被留置在今四川、云南一带。所以从唐代中后期开始,在西南川滇地区就已经有了一批穆斯林教徒生活其地,成为当地穆斯林群众的最早族源。


《新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七》:“康、黑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获甲二万首。”



7 至9 世纪,唐与大食在中亚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激烈角逐。随着各国的实力消长,中亚西亚国家对唐朝的政治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唐朝的藩属国、朝贡国也是不断变化的。大食在唐朝强盛、自身衰弱时就朝贡称臣,在自身强大时就与唐朝平起平坐。

唐朝的强大实力,及在中亚、西亚的一系列军事胜利,出于安全、政治、经济等需要,包括大食在内的中亚、西亚诸胡不得不经常臣服于唐朝,所以大食经常遣使向唐朝朝贡称臣也是自身的政治需要。


唐朝疆域



参考文献:

《拔汗那在唐与大食关系中的政治立场研究》,兰州大学,2023年,李佳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06期,张安福

《朝贡体系维护了古代东亚和平》,《历史评论》,2021-03-25,黄纯艳

《是“藩属体系”还是“朝贡体系”?——以唐王朝为例》,《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4-06-25,李元晖、李大龙

《羁縻与外交: 中国古代王朝内外两种朝贡体系———以古代东北亚地区为中心》,《史学集刊》,2014(04),程尼娜

《唐朝贡赐贸易中的等级制度》,《求索》,2014年1月,李叶宏

《论大食与唐宋的商贸交往及其兴盛原因》,《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月,麻小兵

《怛逻斯之战历史溯源———唐与大食百年政治关系述略(651—751)》,《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0年12月第10卷第4期,薛宗正



敏感文章平台只向粉丝推荐,请点击右上角“关注”,以防失联,并能优先获得文章推送,一起辨析发现真实的历史文化!

本文版权属于“明文辨史”所有,欢迎分享、转载或引用,如果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于“明文辨史”!

请在今日头条首发72小时后转载或引用,否则可能引发今日头条平台自动维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吐蕃   安西   唐朝   天宝   开元   西域   永徽   波斯   王朝   争斗   胜负   几何   政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