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势大雄起之际,袁崇焕为何有底气提出“五年平辽”的壮举

前言

明朝啊,明朝,在后人眼中你就是一个昏庸的王朝,到了末期更是腐朽不堪。然而,在你最终沉沦之前,曾经也出现过中兴的曙光,只可惜终究没有抓住机遇,覆灭在了来自北方的铁蹄之下。

今天,我们就来重新审视一下,明朝最后一位与后金抗争的英雄人物——袁崇焕,当年他如何看清大势,提出了让人惊叹的“五年平辽”计划,可惜终究没有改变大明的厄运,但他那勇猛无畏、大胆铸辽的气魄,至今仍令人动容。


一、努尔哈赤崛起,后金势如破竹

1583年,宁古塔事件后,努尔哈赤开始了他的军事征伐。在击败瓦尔喀部联盟后,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建立了后金国。

后金军队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战力强悍,训练极为严酷,将女真勇士们锻造成一个个战无不胜的铁血部队。

努尔哈赤是一个军事天才,他根据汉人杜松子的建议,创建了八旗制度,大大提高了女真军队的组织性和战斗力。


八旗分为满洲、汉军和蒙古兵,互相监督,又能结合作战。满洲兵主要是女真人,汉军是投降明朝来投的汉人武装力量,而蒙古兵则招募自蒙古各部落。

这三大旗分工明确、相互制衡,又能协同作战,在野战上具有极强的机动性和打击力。

1621年,努尔哈赤顺利占领了沈阳,从此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大门。此后,努尔哈赤先后攻占辽阳、铁岭和广宁,获得了辽东半壁江山。


1625年,他更是一举击溃毛文龙的8万明军,占领锦州。这场义州之战,后金军仅1万多人,就完胜明军,震动了整个明朝。

努尔哈赤接连大胜,令明朝措手不及。明军对女真兵的战斗力完全无法估计,以至于屡战屡败。而明朝朝政腐败,财政困难,始终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在明神宗、明光宗两朝,明军节节败退,丢失了大片边疆。

1626年9月,67岁的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中箭伤,不久病逝。然而他一生的军事征服,已经奠定了后金强盛的基础。


努尔哈赤临终前说:“想必我的大业,应该由你们来完成。”不过他也隐隐看到,后金的基业尚未稳固,仍需发展经济、稳定政局,以逐步消化明朝这块硬骨头。

二、崇祯登基,明廷重启反击

1627年,天启帝崩逝,其弟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即位之初,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气象。

崇祯帝即位后,清除了魏忠贤一党的奸佞,朝中奸邪暂时打压,政局得到稳定。他还下旨查抄魏党的不法所得,拿出钱粮支持边防。


这显示出他初登帝位的雄心壮志。他也十分注意到东北局势的严峻,急切想要扭转边境的被动局面。毕竟,作为一个有为的新君,他迫切需要通过对外用兵来彰显魄力。

在众多大臣的推荐下,崇祯帝重新起用了之前被罢黜的袁崇焕,委以平定后金的重任。

袁崇焕曾在天启年间镇守辽东,使用坚壁清野的战术,明军还在宁远取得了重大胜利。崇祯帝希望袁崇焕再次出山,重振明军士气。


时袁崇焕已居家近3年,接到召见圣旨时正在寺中习禅,此时袁崇焕已年近花甲之年。当他再度来到熙春园面圣的时候,崇祯帝满怀期待地询问他对辽事的看法。

对于一个初登帝位的新君而言,解决边患是彰显魄力、顺应民心的重要举措。

三、袁崇焕提出五年平辽,大胆铸辽

面对崇祯帝的询问,袁崇焕首先分析了当前明军与后金军的对比状况。


明军与后金野战,基本上毫无胜算。这点过去几年的战例已证明得很清楚。袁崇焕认为,明军唯一的机会,就是依托坚固的城池防线,与敌人进行持久战。

袁崇焕认为,后金想要进犯辽西,必须先取的锦州与宁远。这两座城池将是双方争夺的焦点。明军应以割据险要,固守不出的策略,以歼灭后金军的企图。

后金军队主要依靠劫掠来维持后勤。一旦陷入持久战,则会面临严重的补给问题。这正是明军的机会。


袁崇焕分析道,我们要把后金军引诱进关宁锦防线,让他们来回拉锯消耗。待到冬季来临,天寒地冻,后金军的粮草耗尽,人马疲惫不堪,那就是明军反攻的大好良机。

在战略上,袁崇焕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和屯田自给的方针。把防务主要交给熟悉当地的辽兵,既节省军费,也能提高战斗力,使士兵有守家卫国的决心。

同时在后方大力屯田垦荒,减少对朝廷的负担。让士兵自己种地耕作,使之自给自足。还要在锦州以北 200里处设置屯田点,让关宁守军直接取得军需。这些举措,都将大大提升明军的战斗力和持久力。


在外交上,袁崇焕主张拉拢蒙古各部,避免后金得到更多援助。通过笼络、利诱等手段,让蒙古人不再帮助后金,或者直接倒戈相向,从而外部牵制住后金的兵马。

综合这些战术和战略考量后,袁崇焕向崇祯帝确信满满地提出:只需5年时间,就可收复辽东,消灭后金之患!

这个提议当即令朝中哗然。在场的大臣们无不摇头,认为此举妄言。毕竟数年来,明军屡战屡败,辽事已至绝境,如今区区5年便要平定辽东,简直是痴人说梦!有的大臣甚至批评袁崇焕在皇帝面前吹嘘,将自己的能力说得太过美好。


然而袁崇焕此举却也并非全无依据。依其看来,后金实力也已捉襟见肘,正处在内忧外患、四面楚歌之中。

此时若明朝能抓住时机,重创后金军,则可一举扭转局面!他认定只要明廷给予全力支持,凭借自己在辽东多年的丰富经验,收复故土指日可待。

四、后金内忧外患,处在崩溃边缘

当时的后金,正面临国力空虚、统治危机和外交困境的多重压力。


虽然后金军队在战场上不可一世,但其国力远远不如明朝。女真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每一次对明用兵,都动员了后金军队的半数以上。

一旦遭遇失败,国力便难以恢复。后金的经济基础极为单薄,大部分靠军事掠夺获得资源。一旦连年用兵不顺,国库就会枯竭。

而明朝拥有广大的人口和土地,即使战争失利,也可以慢慢恢复元气。这对后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隐忧。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年幼,实权被数位贝勒掌控。各贝勒势力盘根错节,内斗不已。后金刚刚建国,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

努尔哈赤多子并立的传统,导致皇位传承混乱,钦定嗣君的制度不健全。各个皇子都怀有继位野心,互相制衡。皇太极要想稳固大权,需要很长的时间整合各方力量。

同时,后金的残酷统治激起了汉族地区的强烈反抗。战争带来的烧杀抢掠,更加重了民变的苗头。汉人大量外逃,后金面临严重的人口和生产力损失。


几乎所有后金取得的汉地,都面临着频繁的农民起义与官员倒戈。后金要想彻底稳定辽东,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长期占领。

至于外交方面,后金与朝鲜关系紧张。东北诸蒙古部族也多敌视后金。可谓四面树敌。努尔哈赤一心南征中国,没有充分重视这些外部威胁。这为明军反攻提供了难得的外交支援。

正因利害得失、大势所趋,袁崇焕判断后金正面临巨大的崩溃危机。一旦明军能乘机重创,则可将后金消灭。因此,五年平辽并非纸上谈兵。


五、皇太极稳定局面,后金翻身再起

不幸的是,历史并未按照袁崇焕的设想发展。皇太极很快就稳定了后金的统治,并在继位后采取积极对外扩张策略。

皇太极先安抚各贝勒势力,逐步掌握实权。他采纳汉人官僚的建议,减轻汉人的赋役,恢复生产,同时巩固了八旗制度。

这些措施很快就稳定了后金的内政。皇太极善于用人并容忍异己,很快就取得了各贝勒的支持,使后金国内的统一有了保障。


对外方面,皇太极继续发动战争,但更注重耗损明军的战略。1629年,他绕过宁远、锦州,直取北京,造成明朝上下极大恐慌。

这标志着后金开始转向进攻为主的战略。皇太极看清了明朝的软肋,不再拘泥于城池争夺,而是大举袭扰明朝腹地,使其元气大伤。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宣布要取代明朝,夺取天下。从此,后金稳住阵脚,逐渐成为可以与明朝抗衡的力量。


而明廷内斗不断,战略犹豫,终至亡国。皇太极的稳健统治和进取战略,彻底扭转了后金的局面,让袁崇焕五年平辽的美梦幻灭。

皇太极稳定了后金,让袁崇焕的五年平辽计划化为泡影。更致命的是,明朝内部的种种乱象也逐渐浮出水面,导致其丧失了与后金抗衡的机会。

首先是朝廷的专权腐败。魏忠贤死后,内阁首辅周延儒等人继续玩弄权术,结党营私。朝政混乱


结语

明朝的覆灭,是内忧外患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明朝最后一位与满清进行生死决战的边防名将,袁崇焕虽历史早已定论,但他勇猛果敢、大义凛然的气概,依然令人钦佩。今人纵观大势,存天地正气,方不负英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1

标签:贝勒   努尔哈赤   宁远   女真   崇祯   辽东   锦州   明朝   太极   蒙古   雄起   壮举   底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