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穷状元,殿试时在考卷上写了8个字,光绪飙泪:状元就定他

在古代社会,许多文人学子奋斗一生的梦想就是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状元这个头衔更是天下士子心中的标杆,十年寒窗苦读、一路过关斩将后,只有最后几名才能进入殿试,只有经受住最后一关考验,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晚清时期的一位状元,在其他人战战兢兢应对考题时,这位穷的叮当响的布衣状元却丝毫不慌,当场作了一篇文章,直接惊艳了光绪帝。

众人定睛一看,坐在龙椅上的光绪皇帝眼角竟然泛出了泪花,看着试卷上的八个字,光绪内心感慨不已,当场就确定了状元。

这八个字究竟是什么,竟然能感动皇位上的光绪?这个布衣状元又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履历?我们一起来了解。

一、天资卓越

前面提到的“八字状元”出身四川,名叫骆成骧,但他原本不姓骆,而是姓李。

在骆成骧七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因为妻子的去世而彻底颓废,不做家务、不赚钱,连骆成骧也不怎么照顾,父子二人相依为命、勉强度日。

骆成骧虽然年纪小,可因为长得很机灵,谁看见了都喜欢,但是因为家里没人管,小脸和衣服总是脏脏的,邻居们见了心疼,但也管不了别人家的事。

过了一段时间艰难日子后,骆成骧的生活出现了转机,有一位姓骆的商人来到骆成骧的家乡做生意,看见骆成骧在街上玩耍,小孩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机灵的长相吸引了商人的目光

他发现这个孩子长相十分周正,即便年幼也掩饰不住他身上透出的那股灵气劲儿,打听之下知道了这个孩子的处境,心里生出了不忍。

商人与骆成骧说了几句话,让他把自己带到家里见他的父亲,到了骆成骧家里后,商人直接表明来意,说要领养这个孩子,希望其父答应将孩子过继给自己。

这也是骆成骧姓骆的原因,这个商人也就是他的养父。

骆成骧的父亲几乎没怎么想就答应了,他也知道儿子跟着自己没什么前途,还不如交给有钱的商人抚养,起码能吃饱穿暖。

就这样,骆成骧成了这名骆姓商人的儿子,巧的是,他的养母也就是商人的妻子也姓李,养母也是个通情达理的和善女子,见骆成骧可怜便也答应了,将其视如己出,骆成骧彻底改名,成为了商人夫妇的养子。

商人的眼光最是独到,他看出骆成骧的面貌定是个聪慧的孩子,领养他也不光是看他可怜,主要是觉得骆成骧将来一定会有前途,跟着亲爹可惜了。

养父非常注重骆成骧的教育,想让他将来有大出息,他给骆成骧看文章古籍,没想到骆成骧的聪慧程度超出了自己的预料,几乎过目不忘、天分极高。

年幼的骆成骧也十分刻苦,他勤奋的学习知识,看到了以前跟着生父看不到的世界,天资加上努力,骆成骧的进步非常明显。

九岁的时候,骆成骧到书院学习,受到了包括父亲老师的悉心培养,稍微学有所成后参加考试,受到了一众高级知识分子的赞赏,名声渐响。

二、皇帝钦点的状元

在学业上,骆成骧一路过关斩将,终于中了举人,可在进阶下一关卡时,骆成骧遇到了挫折,他在入京城参加会试时没有考中,名落孙山的他体会到了失意的滋味。

虽然说没有考中的学子多如牛毛,但这时骆成骧的兜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养父母已经年迈,家中积蓄不多,骆成骧又是背井离乡来参加考试,他本就没有什么退路。

心情忧郁的骆成骧已经穷的叮当响,就这样回去岂不是枉费了多年的心血,而留在京城他也没有钱生存下去,此时一位友人见骆成骧满脸忧心忡忡,便问其缘由。

朋友听说的骆成骧的处境后,也为他的境况感到惋惜,骆成骧的才学他是知道的,只要继续努力下一次会试一定能考中,思量片刻就给骆成骧出了个主意。

他推荐骆成骧去给官宦贵族子弟教书,一边赚钱一边备考,只要教得好定然不会缺钱,而骆成骧学识渊博一定能够胜任。

听了朋友的建议后,骆成骧也觉得可以一试,自此后,他便一边教人读书一边为下一次考试做准备。

终于,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骆成骧中了进士,而在当时的规则中,各考官合议排列出前十名考生的顺序,然后将这些考卷呈到皇帝面前,由皇帝定夺最终顺序,尤其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而关于状元郎的人选,向来是每次科考最让人关注的事情,点元之事在各位考官之间也是热门话题,向来争论不休。

有人提出骆成骧的卷子笔力深厚可以点元,而有人反对,理由是字写的不好,看来古代时候考官们也非常注重卷面的工整度。

等到考生的卷子交给光绪帝审阅时,骆成骧的卷子被放在第三个,也就是探花郎的预备人选,而光绪帝在看了前两名考生卷子后,却没有任何表情,仿佛是不太满意。

当光绪看到第三个卷子时,几位考官发现皇帝神情异样,似有感动之意,反复观看数遍后,光绪帝抬头表示,以此点元,考官哪敢有异议,骆成骧就这样从探花郎预备人选成为了当科状元。

而让皇帝钦点骆成骧为状元的原因,正是因为其文章中针对当时社会环境和朝廷弊病提出的强国策略,还有其一片赤诚写下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八个字。

晚清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朝廷腐败不堪,列强又对东方大国虎视眈眈,闭关锁国策略导致的国家科技水平远低大国,各种改革变法层出不穷,但都缓解不了持续变坏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处境,光绪自然焦头烂额,当他看到有这样的才子肯为国分忧、为自己着想,心里自然是非常感动的。

而光绪之所以愿意点骆成骧为状元,也不光是由于那八个字,主要还是看到骆成骧文章中的改革策略,他觉得骆成骧定然是个忠君爱民有作为的好官。

三、热衷教育

成为状元后的骆成骧,此后一直奔走各地,为教育事业做贡献,一直保持着最开始的初心,热衷于主持学堂、创办学堂。

时人称他为“布衣状元”,不光是因为他不富裕,还因为他中状元后,明明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但却两袖清风,清廉的很,每天吃饭只用两餐一汤,清淡的很,让其他官员非常吃惊,而骆成骧却淡然一笑,说这样已经够了。

也曾有人在他当上状元后,建议他在四川老家修建一座状元府,但是骆成骧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他并不图名利,只是想给天下学子更好的教学环境。

辛亥革命以后,骆成骧出任了临时议会议长等职位,后来又任当时四川高等学校的校长,明明自己家里时常贫困的没钱吃饭,但还是将他人相赠的存款用于高校建设,布衣状元,彻底变成了穷状元。

虽然是文科状元,但骆成骧却十分注重武力的培养,他认为富国强兵要从学子们的基础体育运动抓起,他积极的倡导武术的学习,还出任了武士会的会长,尤其注重东方柔术的传播。

在骆成骧的努力之下,他“强国强种”策略主张的推广效果非常好,当地学武的爱好者纷纷响应,每年还有比赛,吸引了大批武士来参加。

骆成骧因为自小受到了养父的悉心培养,也接受了来自各个师长的赞许和支持,才能让他在会试上一举夺魁,因为心里怀着对众人的感激,所以骆成骧对待教育也非常的卖力,对那些心怀志向的考生也非常的关心。

当发现教育存在弊病时,骆成骧会第一时间站出来做出整改,自己权力解决不了的事情,骆成骧也会上报给上层请求改革,可见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四、总结

骆成骧幼年的经历还是非常坎坷的,早年丧母,父亲丧失斗志,让骆成骧的生活陷入了低估,如果不是养父的出现,骆成骧也许根本没可能考取功名。

也许是因为怀着对养父的感激,骆成骧非常刻苦的读书,最终成为了状元郎,此后也一直为教育事业来回奔走。

如同他在考卷上写下的富国强兵之策一样,骆成骧一直满怀初心的致力于强国道路,即使自己是文科状元,却十分注重武学的发展进步。

而骆成骧为官清廉,全心全意为学子的态度也打动了许多人,也从侧面认证了光绪皇帝的眼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光绪   状元   殿试   养父   会试   考卷   卷子   考官   布衣   清朝   商人   皇帝   注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