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镇守边关的将军,明明手握重兵,为什么就是没人敢造反?

前言

自古帝王领土辽阔,疆土彼端未免有叛乱滋生之虞。于是皇帝往往派驻禁军大将镇守边疆,手中握有数十万之众,并授以调遣权,务使边陲无异心生。

然而历史证明,这些禁军统帅几乎无一敢起兵叛乱。究其原因,实则种种。

一、皇权崇拜根深蒂固,忠君思想牢不可破

首先,在古人心目中,天下之大皆为王土,皇帝乃神圣不可侵犯之存在。一般百姓对皇权崇拜备至,即使明知皇上昏庸,亦不敢有末节不敬之举。

这源自古人自小便接受皇权教育,皇上代表国家,臣民对皇上应当忠心耿耿。若生在此环境,大将亦难独善其身。再者,古代酷刑频繁,常人不敢僭越雷池一步,遑论大动干戈。故在此思想束缚下,大将们只知效忠帝王为荣,哪敢动广武重兵造反之心?

具体来说,古人对待皇权就如同对待至高的神灵。百姓们从儿时起就接受皇权教化,被灌输要对皇上绝对忠诚的思想。

在他们心目中,皇上代表着整个国家和集体荣辱。即便有昏庸乃至暴君登基,他们也不会怀疑皇权的合法性。因为皇权在他们看来具有神的意志,是不能被凡人质疑的。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渗透到每一个人的心里,成为一种。大将们也不例外,他们是出生在这种环境中的产物。

且不说质疑与反抗的道德约束,单是惧怕酷刑的肉体折磨,也让古人不敢有任何逾矩的举动。古代刑罚残酷无情,可能因一时失言就被灭门抄家。

常人自然不敢僭越雷池半步,更何况发动兵变这样重大的叛乱行为。所以在思想和刑罚的双重压力下,大将们哪怕心中略有不满,也只能强迫自己放下怨气,以至死报效皇上。

二、兵权分割,大将难以独立

其次,皇帝对大将的制约固然严密。大将之亲眷多被留在京城要挟,皇上又派监军随行,察言观色。大将若稍有异动,皇帝往往立刻命人灭其全家。

且兵权亦被巧妙分割,大将仅掌握布防权,真正调动之权归监军。其手中兵马不是效忠皇帝,而是效忠自己。即使心怀鬼胎,大将亦无兵可动。

为防止边将稍有异心,皇帝会采取种种手段进行制约。首先,大将的家人会被留在京城,实际上是人质被扣押。

一旦大将在边疆有所逾越,皇帝随时可以诛灭他的全家。其次,皇帝会派出亲信监军跟随大将左右,察看他的一举一动。大将若有背叛迹象,监军立刻就会向皇帝禀报。最后,大将的兵权也会被巧妙分割,不让他真正掌控军队。

举例来说,大将只有布防的权力,而调动军队的权力则归监军。布防权对大将来说只是有名无实的空权力,调兵才是真正的实权。

且这些士兵并非效忠大将,而是效忠皇帝,他们只认皇帝的命令。所以即使大将私藏异心,也无从施展。他就像一只被剪断了翅膀的雄鹰,即使想要高飞也无从实现。

三、粮草掌握之紧,大将难独立自主

第三,后勤乃军队生死所系。粮草一旦断绝,士卒必然瓦解。大将全赖朝廷拨款供给,一旦造反,朝廷必切断补给,其军难以为继

要私存粮草备战,数以十万计之众其量非常之大,极难不被皇帝察觉。故大将即使心有不甘,终究难以独立自主。

军队的生死存亡,最关键的就是粮草供给。数十万大军所需的粮食量极为庞大。每日大量的口粮必须从朝廷才能得到供给。

一旦造反,朝廷断绝粮道,其军队立刻就会群龙无首。若想私存粮草,数以万计的士兵所需粮食也需要准备很久。这么大的动静很容易被皇帝发现,届时只怕家破人亡。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想,作为边将要自立门户,必须私存数年的粮草以应对朝廷的封锁和后续的战争。但私藏粮草的数量很快就会暴露企图,引起皇帝及朝臣的高度警惕。到时候不但军饷会被切断,自己的家人也要被灭门。

这种高风险的行为实在难以操作。所以纵使心有不甘,大将也很难真正独立自主,只能继续依附朝廷,唯命是从。

四、朱元璋造反成功在少数

然虽如此,历史上亦有成功造反者,如赵匡胤、朱元璋等。其中以朱元璋最为成功,而其得以成功之处,实因赶上元末天下大乱之机。

当时民不聊生,患难与共之百姓都求一个苍生的救世主。朱元璋起兵时,未娶妻室,亲人均已过世,无牵无挂,将士对他又极为忠心,上下团结,方得众望所归。否则其功成后必重蹈覆辙,防范谋反。此后再无人敢轻易造反,因为其风险过大,成功率低微。

尽管种种条件都不利于造反,但历史上也出现了少数成功的例子,最典型的就是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他适逢元末天下大乱的时机。当时天灾频仍、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百姓对元王朝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急需一个能拯救苍生的新领袖。

朱元璋在此时起兵,获得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他本人又处于无牵无挂的状态,亲人早逝,未曾成家,将士对他忠心耿耿。这使他能够顺利推翻元王朝,建立明朝。如果放在平时,他要造反也极为困难。故知机运之重要,朱元璋可谓成就大业的千载奇杰。

五、刑罚残酷,风险过大

彼时明律極严,谋反者罪加一等,必诛三族。后来诛三族演变为更为严厉的诛九族,即本人同宗族中之父母兄弟妻子子嗣皆不放过,悉数斩决。如此残忍之刑,实已超越生者的想象。即使心有不甘,亦无人敢冒此巨大风险而置所有宗亲于死地。

我们再设身处地想象一下,一旦谋反失败,自己和父母妻儿的性命难保,甚至整个宗族都会被斩尽杀绝,这样的后果实在太过残酷沉重。

任何正常人都不会為了一时意气,就置整个家族于不顾。即使对现状有些不满,也只能强忍心中郁结,决不轻举妄动。

古人常说,苟利于民,不敢为也。大将们也明白谋反的风险过于巨大,成功率低微,即使心有不满,也只能守土有责,相安于现状,而不冒险轻举妄动。

六、结语

综上所述,镇守边疆之大禁将,受制于忠君思想,惧怕酷刑惩处,又被皇权种种手段牢牢羁绊其手足。即使心有不甘,想要独立自主,亦无力回天。故历史上成功造反者寥寥,多是不敢妄动王室分毫,只求踏实江山。唯至元末天下大乱,百姓企盼救世之才,方有少数英勇之士抛头颅洒热血,在萬众一心下建立新朝。而其悲壮,亦令后人叹息不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边关   皇权   粮草   重兵   独立自主   朝廷   皇上   大将   古人   将军   皇帝   古代   百姓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