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被俘一次登基两次的白眼狼皇帝,可怜为大明续命200年的于谦


在明朝历史长河中,曾有一位坚毅的政治家于谦,他的一生跌宕起伏,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然而,如果不是他在京都保卫战中的果断决策和坚定信念,或许整个明朝历史将会被重新书写。

宣德十年,明宣宗驾崩,年幼的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即位后的明英宗,国事被掌握在祖母张太后手中,让这位年幼的皇帝显得软弱无力。


张太后掌握大权,成功地限制了宦官王振的势力,使其无法过于嚣张。然而,正统八年,朱祁镇正式亲政,才过于宠信王振,导致宦官专权问题愈发突出。

而后,在明英宗统治的十四年,蒙古瓦剌部侵犯大明,英宗采纳了王振的建议,率领庞大的军队亲征,但却在土木堡之变中遭受了巨大的挫折。京城的人心惶惶,官员和富户纷纷南逃,南迁的呼声愈演愈烈。


正当局势危急之际,一位名叫于谦的兵部尚书挺身而出,坚决反对南迁,主张保卫京师才是拯救天下的关键。他扶持朱祁钰登基,于谦成为兵部尚书,与瓦剌军展开了顽强的搏斗,最终,在明军的奋勇反抗下,京都保卫战取得了胜利,明王朝得以转危为安。

然而,胜利的背后却是复杂的政治斗争。于谦坚守京城的决定引发了明英宗与朱祁钰之间的紧张关系。瓦剌军被赶走,但回到京城后,朝廷却出现了两位皇帝,朱祁镇只能做太上皇。这一局面导致了后来的夺门之变。


夺门之变爆发在1457年,政变的幕后操纵者包括石亨、徐有贞和太监曹吉祥等人。他们成功地废黜了朱祁钰,复位了朱祁镇,改变了朝廷的格局。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于谦早一天递交了复立朱见深为太子的奏疏,或许历史的走向会完全不同。政变的发生让于谦等人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最终,于谦被捕,并以迎立外藩、图谋不轨的罪名被定罪。明英宗曾公正地表示:“于谦实有功,不忍心杀害功在社稷之人”,但他的声音被政治仇恨所淹没。


石亨和徐有贞因为对于谦的恨意,将事实歪曲,指责于谦不顾英宗的死活,强调不杀于谦就无法承认新皇帝,最终导致了于谦的命丧夺门之变。于谦的死让天下人心情沉痛,京城的妇孺无不泪洒京郊。

于谦,这位坚守京城的英雄,最终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是明朝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京都   大明   皇帝   明朝   京城   兵部   宦官   尚书   牺牲品   政治斗争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