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第一将,全家却被满门抄斩,300年后他的后代将溥仪赶出皇宫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众所周知,明朝末年腐败横行,国家对外作战屡屡失败,但却有一名将领在国家危难之际,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职责,虽然最终没能逃过死亡的命运,可是也为国家尽了自己的忠孝。

他就是,孙承宗。

清军入关以后,杀害了孙承宗全家47口人,面对如此血海深仇,孙承宗的后代,在300年之后亲自把溥仪从故宫当中赶了出来,报了三百年前的仇恨。

孙承宗,在1604年中了进士,得以踏入政治仕途。而他在政治上崭露头角,还要得益于处理了太子与郑贵妃之间的矛盾纠纷,赢得了皇帝以及满朝文武的赞同。

事情的经过还要从郑贵妃指使他人杀害太子来说起,在郑贵妃实施指使行为、事情败露之后,大家一时不知该如何下手进行解决。

一面是太子,一面是皇帝宠幸的重郑贵妃,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

这时孙承宗出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以对小人物实施严厉的制裁,对大人物做到适可而止,敲打一下就可以。

而处理此事的大臣也根据孙承宗的建议,妥善的处理好了这一次突发事件,为明朝保留了基本的颜面,也正是这件事情,使得孙承宗走到了政治的核心圈。

经历数年的摸爬滚打,明熹宗继位之后,他就出任了明熹宗的老师,为皇帝讲课。

而他的风格以及处事方式,也深得皇帝的信任与喜欢,于是,他在官场上越走越高。

但是,明朝在面对外界侵略不断,战事升级的尴尬境地,却出现了无人可用的局面。

辽东的各级官员,以及历任负责人,都无法有效地处置金朝的进攻与破坏。而在此时,孙承宗却毛遂自荐,出任了辽东方面的负责人,也正是在孙承宗的带领之下,明朝才取得了对后金的部分优势以及胜利。

孙承宗在任期间积极恢复军事实力,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队的基本需求,同时积极拓展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合作关系,进一步稳定了东北的局势。

但是,孙承忠为人正直,做事讲究实效的做派,并不能在明朝后期腐败的政治环境当中得以生存。

魏忠贤把持朝政以后,对孙承宗也表现出了极大的拉拢欲望,只是自命清高的孙承宗,并没有接受魏忠贤的拉拢。

而是决定准备清除明朝的这一毒瘤,为明朝肃清政治风气,以保证明朝的长治久安。

但是,孙承宗处事机密做的不够,提前被魏忠宪知道了消息,而魏忠宪则发挥了自己奸臣的手段,不断在皇帝面前数落孙承宗的不是与不足。

甚至污蔑孙成东拥兵自重,对朝廷生了不二之心。

皇帝也在魏忠贤的鼓动之下,逐渐相信了这一事实,并对孙承宗做出了罢免官职的决定。

只是缺少孙承宗的辽东地区,形势进一步恶化,直到朱由检时期,才决定继续起用孙承宗。

但仅仅依靠孙承东一个人,是无法挽救大厦将倒的颓势,无奈之下,孙承宗只能辞官回乡。

清军入关之后,一直杀到他的家乡,面对外敌入侵,孙承宗奋力反抗,可是最终却被清朝军队屠杀了全家所有的人口。

由此孙家与清朝便结下了血海深仇,一定要报了此仇。

而巧合的是,孙家也有子孙后代得以侥幸逃命,活了下来,直到300年后孙岳出世。

孙岳虽然也中过清朝的秀才,但内心当中对清朝的腐败以及无能,感到了无比的愤怒,也基于家族的仇恨,内心当中产生了反清的念头,并且在中国革命当中积极作为,全身心的投入到反清的浪潮当中。

特别是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孙岳在北京地区积极配合冯玉祥的动作,打击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也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号召,推翻清朝的统治。

虽然革命取得了胜利,但是溥仪却依然生活在故宫当中。

这是孙岳所不能容忍的,1924年北京事件发生以后,孙岳带领自己的士兵,将溥仪从故宫当中赶了出来。

孙岳这一举动,既是中国革命的必然进步,也是孙岳与清朝之间的世仇。

孙岳终于在300年之后,为孙承宗以及整个孙家报了血海之仇。

报仇之后的孙岳,也在1928年去世。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而且历史的循环也是一个无法避免的规律。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辽东   故宫   明朝   铁粉   血海深仇   满门   明末   贵妃   清朝   皇宫   后代   腐败   全家   皇帝   年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