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她26岁,抱着1岁的女儿上刑场,女儿后来成了国之栋梁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在寒风凛凛中,一名短发女子脚带镣铐,表情决然地走上了国民党的刑场。她的衣服已经破烂不堪,上面沾满了未干的血迹。女子的怀中还抱着一个尚在襁褓的婴儿,那是她疼爱的女儿。

这个女子就是革命烈士刘惠馨,当年牺牲的时候只有26岁。她的女儿也被敌人扔在草丛中,近20年下落不明。庆幸的是,在1960年刘惠馨的丈夫马识途终于找到自己失散多年的女儿,还成为了栋梁之才。

刘惠馨烈士的革命道路是怎样的?她的女儿之后又经历了什么?

为革命献出生命

1951年,住在江苏淮安的一户人家迎来了生命的降临,他们给自己的女儿起名为刘惠馨。刘惠馨的父亲刘坎是当地的的县长,从小就让女儿接受了教育。刘惠馨在南京读完小学后,考进了南京女子中学。

人如其名,刘惠馨头脑很灵活,擅长英语、物理和数学,成绩十分出色。少年时的刘惠馨正经历文化进步的时期,看到西方国家工业的先进,她意识到要发展工业才能拯救处于民族危亡的祖国。

1934年,抱着“工业救国”的远大理想,刘惠馨靠自己的努力考进了南京中央大学,学习了机械工程专业,是电机系里唯一一个女学生。刘惠馨不仅学习知识,还积极参加各种革命活动。

在她大二时,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侵占华北,南京国民政府非但没有争取在华北的主权,反倒与日本政府签订协议将华北地区拱手相让,实在令国人气愤。

刘惠馨深知“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她举起旗帜上街游行,参加了当时掀起全国抗日新高潮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由此也成为了共产党组织的“学联秘密小组”其中一员。

也正是从这次爱国运动,刘惠馨开始意识到:“工业救国”在没有独立主权的国家是行不通的,唯有投身革命,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土地,才能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独立。于是刘惠馨投笔从戎,放弃了学业,毅然决然地投身到了抗日救国的道路中。

起初刘惠馨作为一个“革命新人”,并不是很顺利。她和几位青年同志去了采石场,对着工人讲了一大堆抗日的宣传语,可是这些大道理并没有引来工人的兴趣,连看都没看他们一眼。刘惠馨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革命分子,显得十分失落。

党内的老同志开导她:“我们得深入群众,如果不了解他们的生活和遭遇的困难,那宣传工作是进行不下去的。”刘惠馨听后恍然大悟,于是她吸取教训,到采石场和工人们一起砸石头,从没经过风吹日晒的脸蛋被晒得脱皮。

她关心受伤和生病的工人,给他们买来药品,悉心关怀。就这样,刘惠馨很成功地感动了工人们,抗日宣传工作也在工人队伍里顺利进行。刘惠馨的工农群众宣传工作越做越好,在鄂西一带大有成就。渐渐地,刘惠馨和自己的同学兼革命伙伴马识途产生了爱情。

大家所熟知的电影《让子弹飞》就是改编于马识途的书籍《夜谭十记》,马识途晚年是中国著名的作家,早年是艰苦斗争的革命工作者。两人相识于大学,后来又一起在湖北成为了革命战友。

1939年10月,两人在组织的批准下成为了夫妻。婚后1年,刘惠馨开始从事情报工作,严守鄂西革命根据地,防止国民党破坏。也是在这一年,刘惠馨和丈夫有了孩子,怀有身孕的她仍然坚守自己的职责,在山路和丛林里奔走,发动群众

同志们都劝她注意身体,刘惠馨只是笑笑说:“我只是想多做点事,如果哪一天落入虎口,那就什么事也做不成了。”没想到一语成谶,刘惠馨在1941年1月20日被叛徒出卖,在临时借住的农户家被国民党抓捕。

当时的刘惠馨正坐在床上喂孩子,隐藏在暗处的地下工作者推开门给刘惠馨报信,告诉她国民党特务机关马上要来抓捕,让她立马离开这里。可是刘惠馨身边还放着很多重要文件,如果她走了这些信息就会落入敌人手中,她关好房门,将这些纸张扔进火炉里销毁。

可是敌人很快就到了,他们一脚踹开了房门,开始翻箱倒柜地搜查,那些重要文件早已化成了火炉里的一堆灰烬,而刘惠馨还是被关进了牢里,

女儿有幸活下来

被关押的刘惠馨丝毫不屈从,在被审讯时始终端坐如钟。出卖她的叛徒还劝他为了孩子投靠国民党,她不说一句话,始终用蔑视的目光注视着他。审判头子还对刘惠馨严刑拷打,皮鞭把她打得皮开肉绽,一时间疼昏了过去,随后又被冷水浇醒。

敌人还把烧红的烙铁压在她的伤口上,刘惠馨也咬紧牙关,始终不肯松口。见刘惠馨不为所动,他们又把坏主意打到了她女儿身上,将孩子高高举起,准备向地上狠狠摔去。刘惠馨只坚定地盯着对方,丝毫不退缩,为了革命就是牺牲全家人的性命也在所不辞。

刘惠馨的坚毅让敌人无计可施,他们决定将她杀害。1941年11月17日,26岁的刘惠馨抱着女儿,走上了寒风呼啸的刑场,面对死亡她并不感到恐惧,可是孩子才刚刚满岁,就要被敌人夺去性命,刘惠馨心疼地亲吻着女儿的脸颊。

就在她行刑前一刻,敌人突然将女儿从她手中夺去,刘惠馨呵斥道:“你们要干什么?”只见对面冷哼一声:“你都快死了还要孩子干什么?让她冻死吧!”随后便将孩子扔进了积着雪的草地里。

刘惠馨闭上眼睛,忍着哀痛向行刑的地方走去,她没有回头,使命要求她不能屈服和心软。她知道,共产党胜利的日子不远了,人民解放的日子也即将到来,她要为革命贡献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马识途得知妻子牺牲,女儿不知去向,深感悲痛和自责。但由于自己的身份也被叛徒暴露,他只能忍着悲伤组织同志们转移。在女儿失踪的时间里,马识途一直没有停止寻找。终于在1960年,马识途有了女儿的消息。

在刘惠馨牺牲后,女儿被附近的村民发现,将她抱回了家。长时间在冬天的户外待着,孩子的皮肤已经被冻得发紫,村民用热水给她擦拭,在被子里捂了好久才缓过来。村民还在包裹着孩子的棉布里发现了刘惠馨留下的一张纸条,才知道孩子是革命烈士的后代。

后来孩子被一个叫吴有华的工人收养,起名吴翠兰。吴翠兰被养父母从小教育的很好,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革命英雄,还考上了北京工业学院的机械专业,冥冥之中续起了和母亲的缘分。

马识途见到吴翠兰的那一刻,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父女二人相拥而泣。马识途看到了那张妻子留下的纸条,捏着字条的手止不住颤抖,哭得说不出话来。

纸条上写着:“宝贝,妈妈要离开你了,要去接受一个革命人士的最后考验。妈妈不知道你的命运该去往何处,但是我多么希望你能活下去呀!”

大学毕业后,吴翠兰和母亲一样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加入了军人的队伍,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英雄已逝,精神不灭,向英雄致敬,向千千万万个为中国奋斗的中华儿女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女儿   刑场   宣传工作   叛徒   南京   栋梁   烈士   国民党   敌人   工人   牺牲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