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通房丫头出身的妾,她在饭桌前站24年,儿子及第后才有了座位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她生下了被丈夫认为是探花郎转世的儿子谭延闿,后又育有两子,皆被教养的十分优秀。

大儿子谭延闿,更是被誉为民国官场的“不倒翁”、“水晶球”,只要去了解晚清到民国的历史,他都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但他的生母却在他及第前在饭桌前站了24年。

有如此优秀的儿子,却下葬都不能从族祠大门出。

生下三子才看清命运

李夫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村庄中,不幸的出身,让她小小年纪干活就十分麻利,后来被送进谭家做丫鬟后,因聪明伶俐,又长相清丽被安排到主家夫人身边伺候,也就是后来丈夫谭钟麟的母亲。

因为李夫人长相出众,侍奉母亲时也尽心尽力,谭钟麟逐渐被吸引,最后成为自己的通房丫鬟。这时候的李夫人,对谭钟麟充满爱慕,加上成为他的妾室后,地位总是比丫鬟高的,便满心欢喜的嫁给了谭钟麟。

但真的当她成为妾室后,才发现跟她想象中的并不一样,之前因为在老妇人身边伺候时颇受信任,她的生活其实还是可以的,只不过要服侍老夫人罢了。

但现在她不仅要服侍丈夫,还要侍奉丈夫的正室夫人,加上她的出身不好,其他的妾室也都比她地位高。只要她在场,不是被无视,就是被指挥着打下手,做些丫鬟活。

这让本来以为嫁给谭钟麟就可以过上“主子”生活的李夫人难以忍受,她本来就是心气高的女人,结果现在还要服侍丈夫的妻子。

不久,李夫人就看到了新的希望,她怀孕了。并且一举得“男”,更神奇的是,就在这个孩子出生时,谭钟麟梦到了晚清的大臣何凌汉,醒来正纳闷为什么会做这样的梦的谭钟麟,听到下人来报,李夫人昨夜顺利产下男丁。

谭钟麟大喜,他认为这个孩子出生之时,恰逢何凌汉来拜,绝对不凡,给孩子取名为谭延闿。

这下子,李夫人再也不像个透明人一般,终于有了点地位,虽不如正室,但再也不会做粗活了。

但是,谭府并不缺子嗣,还小的谭延闿也没有不凡的地方,谭钟麟对她们母子并没有特殊对待,她们仍旧是大部分的妾室和庶子般,谨小慎微的生活着。

就在天天站在餐桌旁给谭钟麟和他的正房夫人布菜中,李夫人发现,丈夫对待夫人是最为尊敬的,有什么事情也会和她商量,对待其他的妾室也比自己好上许多。她渐意识到,身份地位才是决定丈夫态度的根本。可她的出身已经注定了。

李夫人回房间哭了好久,终于明白:因为自己的出身,她才都要避让。想要真正的腰板硬,让别人看得起,自己的儿子就必须有出息。

认真教子,为自己争得座位

意识到自己和孩子的出路要靠自己后,李夫人就狠抓谭延闿的教育。明事理,懂沟通的母亲,让谭延闿发生什么事情都会给她讲。

一次,渐渐长大的谭延闿对别人叫自己“小老三”很不满,但是他又不明白什么意思,就跑到母亲身边诉苦:为什么他们都喊我小老三?我是小,但是我听着还是不喜欢。

李夫人强撑着笑容,想把儿子哄过去,但这背后隐藏的是她最在乎的事情,一句完整的话还没说完,就泣不成声。

看着如此懂事的谭延闿,李夫人不想搪塞过去了,她相信他的儿子。她温柔的摸了摸孩子的头:

“没什么不可以说的,我是你父亲的小老婆,他们喊你‘小老三’就是说‘庶出’的意思,嘲笑你是“小老婆”肚子里出来的孩子。只有你们兄弟努力读书,将来做个大人物,我们才能摆脱这些嘲笑,改变我们的命运。”

年纪还小的谭延闿并没有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但是他听明白了要努力读书。而母亲每每都避开人,独自垂泪的情景,可能只有读书有成后,才会改变。

而谭延闿可能真的是“探花郎转世”,年纪虽小,但很听进去母亲的话,经过“小老三事件”后,他就像个小大人般,之前的调皮捣蛋,一下就消失了。

因为知道母亲因为身份遭人嘲笑,他便加倍对母亲尊重,事事以母亲为先。同时决定努力读书,为母亲争气。

经过比同龄人更加刻苦的学习,11岁那年,谭延闿可以开始学习八股文了,在那时,学八股文通常是12到15岁时才开始,可见谭延闿的学习进度远超同龄人。

得知谭延闿已经学习八股文时,谭钟麟多谭延闿大加夸奖,让他不要懈怠。看到对母亲越来越忽视的父亲,谭延闿更加勤奋刻苦。

1893年,13岁的谭延闿一举考中秀才。从此,谭钟麟便时常检查谭延闿的功课,多次感叹:“谭家后继有人了。”

经过这么多年,李夫人早就意识到孩子才是一切,看着令她骄傲的孩子,她知道这才是刚开始,她没有仗着孩子的势,变的目中无人。她知道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更加谦逊、守礼。

谭延闿在母亲的影响下,从不与任何兄弟争抢,只要是长辈,他都是毕恭毕敬。

兄弟姐妹发生争吵时,他也总是那个站出来协调矛盾的。鉴于他的才华与为人,其他人对他也都是很信服。

1904年,谭延闿参加科举试,这也是清末最后一次的科举。拿到了第一名贡士,即会元,不仅对谭家意义非凡,还填补了湖南在清代二百余年无会元的空白。

得知谭延闿的名次后,整个谭家都笼罩在喜悦中,谭钟麟更是高兴的大赏府内所有下人,在一片“恭喜”中,李夫人满脸笑容的抹着眼泪。

湖南各界更是捐了20万白银奖励夺魁者,谭延闿真正的给谭家争了光,给李夫人争了光。

当日吃饭时,谭钟麟就满脸笑意的看着李夫人说:“你也坐下吧,以后就和我们一同吃饭”

李夫人听见这句话,激动的睁大了眼睛,她连忙控制住表情,谢恩后,去坐上那个期盼了24年的位置。

了却母亲遗憾

谭延闿回到家后,发现母亲能在正厅吃饭了。他更加意识到自己才是母亲的依赖。

孝顺的谭延闿自动坐到母亲身边,吃饭时主动挨着母亲坐,他对母亲十分恭敬,母亲不动筷,他也绝对不动,他希望别人看到他对母亲的恭敬后,也能对母亲保持敬意。

回去后,谭延闿跟母亲说:“母亲以后会越来越好的”。有了正厅吃饭的殊荣,李夫人已经满足了。看着优秀的儿子,更加欣慰。

谭延闿看到很满足的母亲,感到十分心酸,但这时候的时代就是如此,他只能告诫自己,要孝顺母亲,让母亲更为骄傲。

谭延闿16岁娶了江西布政的女儿方榕卿,方榕卿是一个温婉贤惠的人,本身就孝顺懂礼,加之谭延闿对李夫人的重视,方榕卿更加尽心的侍奉婆婆。

得知李夫人年轻时十分劳苦,现在一身的病,特别是有腰总是疼的不行后,主动学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为李夫人减轻病痛。

在谭延闿去外地做官,妻子更是主动留下来。选择在家照顾婆婆、孩子。

谭延闿第二次获得督湘的机会时,李夫人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了,但为了儿子的前程,她不让儿媳没有将消息告诉他,1916年,病重的李夫人不幸去世。

错过给母亲送终的谭延闿悲痛万分,这时已经在官场上八面玲珑的谭延闿,对着母亲的方向嚎啕大哭:“儿子不孝,没能见你最后一面”。

到母亲办葬礼时,他坚决回去给母亲送葬。但这时正是局势紧张的时候,他身边人虽不忍心,还是指明:“如果这时候回去,发展必停滞啊!

可他怎么能接受自己既没有给母亲送终,又不参加母亲的丧葬事宜?这是含辛茹苦带他长大的母亲啊。

1917年,不顾众人劝阻的谭延闿赶到上海为母亲扶灵回湖南老家。

灵柩出门需要经过宗祠,礼法规定小妾的棺材只能从侧门出。谭延闿知道母亲一生都在意自己的出身。想在母亲下葬这最后的仪式里,了却母亲最后的愿望。

他和族人说后,却遭到了反对,认为:“不合祖制。”

这让谭延闿更加认识到母亲的心酸,他更坚决的对杠夫道:“必须从大门出!”

看到谭延闿如此不顾礼法,年长的族人直接拦住大门,指着灵柩道:“一个妾室,想走大门出,哪有这样的道理!”

谭延闿大怒,他直接仰卧在了母亲的棺盖上,大喝道: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

见此情景,再也无人叫嚷,全场一片寂静。看到如此疯魔的谭延闿,族人终于让路。谭延闿和母亲一起从大门抬出。

用诅咒自己才得以让母亲从大门出的谭延闿,仰躺在母亲的棺盖上泪流满面,他心里想着关于母亲的一幕幕,喃喃道:“您走大门了,您放心的走吧”。

谭延闿用这种决绝的方式,才为母亲挣得从大门而出的机会,他深知母亲为妾的委屈、难堪,他决不允许自己再造就这样的苦难,他暗暗发誓:此生绝不纳妾。

他这一生的例外,全部因为他的母亲,而教育出了如此优秀的儿子后,李夫人才在谭家有了一席之地,最后更是得以从正门下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出身   儿子   前站   丫鬟   湖南   饭桌   夫人   座位   丫头   大门   丈夫   母亲   身边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