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西厂创始人汪直,何以十五岁就成了令人胆寒的角色?结局如何

说到汪直,就必须先说发生在大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发生在北京的“妖狐夜出”事件。

话说有个叫赵灵安的商人,某天偶遇一位绝色美女。尽管此女戴了一层面纱,但朦胧间泄露的几分美艳就让赵灵安拔不动腿了。

于是赵灵安连添加微信的程序都等不及了,直接将美女带回了家。

当夜发生的事咱没看到,各位看官自己脑补,但第二天一早的场景着实吓死人:偌大的赵府上下百十口人全都死了,甚至连狗、鱼等活物都一个不剩地肚皮朝天了。让人毛骨悚然的是,所有人和动物的身上居然不见一丝伤痕。

只是那位“面纱美女”不见了踪影。

接下来的几天,“面纱美女”频频游荡于街头,总有人拿出“拼死吃河豚”的劲头带走美女。于是京城接连出现惊悚的命案,但就是没人抓住那位被传得沸沸扬扬的“妖狐”。

故事传到宫中,明宪宗朱见深顿时觉得汗毛倒立,瞅着身边的美女们就情不自禁地浑身哆嗦。就在他心神不宁的时候,宫中真的出事了,太监们汇报说,御花园那边出现“黑眚”。

所谓“黑眚”就是黑色的烟气,但它绝不是咱家炉子里煤烟,而是一股吓人的“妖气”。传说这东西变幻无穷,有时候像人,有时候像兽,能迷幻人的心智,甚至还会吃小孩。

宫中出了这么大事,锦衣卫不敢怠慢,于是被迫冒着被吃的危险战斗在一线。还真巧,某一天他们逮住了“眚头”,原来所谓“黑眚”竟然是一个叫李子龙的道士搞的鬼。

经过审讯得知,李子龙勾结宫中太监,多次私入宫中,制造了“黑眚事件”。

李子龙虽然伏法了,但小朱同学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代,变得焦躁不安。

咱这位小朱皇帝活得不容易,由于老爸明英宗不干正事,酿成“土木堡之变”,差点丢了江山。这事连累小朱从3岁开始就生活在恐惧之中,落下了病根。

如今,“妖狐夜出”和“黑眚事件”让小朱心惊胆颤:坏人都要摸到我的床头来了,东厂居然毫无作为,说不定他们早就沆瀣一气了,看来得找个可靠的人帮我刺探情报了。

万大妈听罢轻抚蜷缩在自己怀里的小朱:达令啊,这事好办,让小汪子负责,保你高枕无忧。

于是汪直隆重出场了,时年他还仅是个十五六岁的少年,万贵妃身边的一名小太监。

汪直是广西大藤峡人,瑶族,跟纪妃(明孝宗生母)同乡。当年大藤峡的瑶民发生叛乱,朝廷平叛后,将那些叛乱者家属抓捕到京城,女孩罚入宫中为奴(如纪妃),男孩就做了太监。

汪直就是那些男孩中的一个,岂料这段人生的不幸竟然成了他辉煌的起点。

汪直头脑机灵,胆大心细,组织能力一流,深得万贵妃的宠爱。于是小朱当即拍板,由汪直牵头,组织了一百号人,化装成平民到民间秘密搜集情报。

是金子总会发光,汪直仅用了个把月时间就给朱皇帝带回来大量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做得相当机密,宫中都无人知晓。

小朱龙颜大悦:朕决定另起炉灶成立“西厂”,小汪你就是西厂厂公。于是,那个让天下人闻之色变的特W组织诞生了。

在众多描绘明朝太监的影视剧中,除了魏忠贤就算汪直最露脸了,比如《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等等。只可惜那些文学作品都没有用汪直的真名,让他的知名度逊色了不少。

其实汪直的办事能力远比影视作品中的表现要出众,他上任仅仅四个月就创下了一系列辉煌的战果。

西厂成立的当月(成化十三年正月),南京总管太监覃力朋利用进京的机会,偷运100船私盐,路过武城县时,还殴打、射杀当地官员。由于害怕覃力朋的报复,竟然无人敢申诉。汪直却利用西厂的嗅觉侦查到此事,并将覃力朋绳之以法。

二月,前内阁首辅杨荣的曾孙杨晔逃罪到京城,试图通过贿赂逃避杀人罪责。汪直通过眼线侦查到杨晔的行踪,并将他,以及他的父亲、叔叔、姐夫等人全部抓捕归案。

一顿残酷的“反弹琵琶”大刑过后,杨晔全都“招了”,于是杨泰、杨晔父子被杀。

三月、四月,汪直展开“大扫除”,包括左通政方贤、太医院判官蒋宗武、礼部郎中乐章、行人张廷纲、刑部郎中武清、浙江布政使刘福、御史黄本等人尽数落网,包括各王府、边关、州府衙门都被汪直如履平地。

短短数月,人们听到西厂就浑身打颤,远远地见到他们就像见了瘟神一般,吓得缩在路边不敢正视。

汪直为何这么牛气?因为西厂是一个超越法律约束的部门,他可以不经朝廷批准就可以随意抓捕、审讯,甚至处死任何一个人。甭管您多大官,汪直说抓就抓,想怎么审就怎么审,如何判决、怎么处置,外朝一概不知,也无权过问。

但汪直显然低估了外朝的实力,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向死而生的儒家士族。于是以内阁首辅商辂为首,对汪直发起了集体弹劾。

原本小朱同学还气势汹汹地责问商辂:就一个太监,还能掀翻了天下不成?可没想到,第二天外朝的大臣们用如山的奏折“堆死”了小朱。

于是小朱只好妥协了:裁撤西厂,汪直回御马监任职。

就这样,因为“工作太出色”,汪直仅仅当了四个月的厂公就下岗了。但很显然,明宪宗对汪直很满意。

仅过了一个月,御史戴缙、王亿上书说:汪直的功劳太大了,应该发扬光大,还应该被万世效仿,之前又有人想替杨晔报仇,故意陷害汪直。

小朱大喜:太对了,既然你们这么说,朕就应了,恢复西厂,汪直官复原职。于是汪直又神奇般地“再就业”了。

经历打击之后,汪直的工作力度更大,在小朱的支持下,曾经不可一世的东厂都成了他的拎包客。

汪直年纪不大,胆气却很足,这一回他不想再小打小闹,而是决定干几票大的,目标就是大明帝国的中枢神经——内阁。

这次被汪直扳倒的人都有谁呢?大学士商辂、兵部尚书项忠、左都御史李宾、尚书董方、薛远,以及侍郎滕昭、程万里等数十人。

然而,半年以后的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三月,小朱同学却再次下旨裁撤了西厂,汪直二度下岗。

史书说,新上任的首辅万安趁汪直失宠,上书要求裁撤西厂,明宪宗批准了。汪直不是明宪宗的心头肉吗?短短数月咋就失宠了呢?

失宠之说其实不恰当,严格讲这是明宪宗的平衡术。

无论汪直蹦得有多欢,他都是皇帝的工具,之前明宪宗需要他来打压以商辂为代表的南方集团,所以给了他无限的开火权。随着商辂等人的倒台,南北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甚至北方已经略占上风。

如果此时不收手,汪直很可能就和北方士族构成利益共同体,对朝局的平衡不利。既然如此,明宪宗就需要给男方集团一个甜枣,于是汪直二度下岗。

但这并不影响汪直在明宪宗心目中的地位,三个月后,他接受了新的任命,以钦差身份巡视辽东。

原来辽东出事了,时任巡抚陈钺因为错杀辽西女真的贡使,激起了民变,而陈钺正是汪直的马仔。此种情形下,小朱让汪直去处置陈钺,可见汪直的受宠依然不减。

为了替陈钺出头,汪直扳倒了陈钺的死对头马文升,并对辽西女真发动了持续一年多的征讨。史书对这段记载是笔糊涂账,一说汪直大获全胜,一说汪直隐瞒事实谎报军功。

成化十六年,在威宁之战胜利后汪直回京述职。此时的汪直军功加持,更加威风八面,朝中依附者云集。

第二年,瓦剌部入侵大同,汪直再度出征,并追敌至黑石崖,大获全胜,因此被加奉三百石。

期间,有人弹劾汪直在大同期间骚扰百姓,但明宪宗就当没看到。明宪宗的骄纵,让汪直的尾巴翘得越来越高,他感觉自己就是大明帝国无所不能的战士,人变得越来越张狂。

但他似乎忘了一件事,这些年他长期在外征战,与皇帝的距离拉开了,这对工具属性的他很不利。

此时,小朱同学又有了新的贴心人——尚铭。尚铭原本是汪直的小弟,在填补了汪直留下的空缺后难免腰杆挺的有点直,因此触怒了汪直。

于是汪直便想找机会修理尚铭,尚铭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整理了一份汪直的黑材料,恭恭敬敬地交到明宪宗的手里。

就在小朱同学看得直皱眉头时,有一个人出手了。此人就是前番奏请裁撤西厂的首辅万安,他勾连所有盟友,再次发动“奏折板砖”,纷纷涌向明宪宗的案头。

这会儿小朱已经有了新欢,对汪直没那么热乎了,被尚铭、万安内外夹击之下,终于开始厌恶起了汪直。关键时刻,万安提醒明宪宗:汪直与边将过从甚密。

小朱同学那颗不安全感瞬间就被激活了:快,将汪直贬到南京,他的马仔们全都洗一遍!

就这样,曾经显赫一时的西厂大头目汪直被发配南京,永远告别了他显赫的过去。此时距离他的腾飞也只不过六年时间,算起来他也才二十一二岁,就“光荣退休”了。

此后汪直就只在史书上留下一句善终的字眼,相较于明朝宦官四大天王的其他三位王振、刘瑾、魏忠贤,汪直的运气也真是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女真   万安   辽东   大明   明朝   成化   京城   胆寒   御史   宫中   太监   创始人   结局   角色   同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