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和子孙们横跨亚欧大陆向大规模征剿,后来的结局如何?

1232年,在敌方的都城开封西南郊钧州的三峰山,蒙古军队冒着寒流展开大决战消灭了金军的主力。金朝末帝辗转逃亡各地,最终于1234年在靠近南宋国境线的蔡州为蒙古和南宋联军所灭。

自第一代大汗完颜阿骨打兴起于辽东地区以来,金国一百二十年的历史至此终结。

1235年,蒙古在第二代大汗窝阔台的带领下正准备登上新的台阶。窝阔台政权的开局,大告成功。大蒙古国这一初升的朝阳,向内外显示出即使成吉思汗逝去国家也照样能行信息。

而且三峰山之战的英雄、幼弟拖雷以遗产的名义继承了成吉思汗的中央兀鲁思,将其蒙古国接班人之位让给了最小的哥哥窝阔台。

然而在决战取得胜利后,拖雷却在随兄长窝阔台的主力部队北还的途中不可思议地突然去世了。后来使蒙古帝国的历史转入动荡局势的混乱之种,就是从这里开始发芽的。

消除了大金国和蒙古最大实力人物拖雷这内外两大障碍后,窝阔台称“合罕”这一表示唯一至上统治者的称号,与代表东方即左翼的叔父斡赤斤和控制西方即右翼的兄长察合台三人组成三套马车的体制,然后充满自信地开始构想新战略。

首先是1235年在蒙古高原中心部位建设哈剌和林都城。意为“黑色砂砾”的这个草原都城,沿袭了从前回鹘游牧帝国时期都城建设的传统,而斡耳朵八里(毡帐之城)的确是个拥有牧民都市式名称的城市。当时该城的遗址就在哈剌和林新城附近。

在哈剌和林的领导下,从旧金国治下的华北到中亚和波斯,各地都开始了有组织的军事、征税和行政事务。

同时,以蒙古语和当地语言双语的形式,将大汗的命令和指示写成文书传达的体系也已就绪,而且设置了“站”(突厥语作yam)即驿传,可连通至窝阔台的后盾亦为盟友的察合台的根据地——天山和伊犁峡谷。

以此为开端,得以建立起从草原都城面向国内各地的联络和交通网络。

总之,可以名副其实地称作“帝国”的形态就是从这时开始形成的。

另外,蒙古自己并不曾使用过与“帝国”相应的用语,始终是称“大蒙古国”。“帝国”之语,都是由后世们随意或出于方便叫出来的。

东边的远征是帝国东部诸势力参与的出征南宋,总指挥是窝阔台的第三子阔出。然而,开战后不久阔出即离奇死亡,整个战事陷于混乱,导致此次远征最终失败。向西方的大远征,是以术赤次子拔都为主帅展开的。

拔都的西征,从蒙古的角度来看,西征的首要目标是征服钦察草原那片广袤的平原,那里以当时是位于里海、高加索、黑海北岸,西边直达多瑙河河口的一片区域。

尽管蒙古已经夺取了绿洲区域和农牧地带,但是由于要以游牧民联合体作为立国之本,所以控制这里就成了当务之急。

蒙古的目的就是库里亚。蒙古计划在确实掌控了相邻的伏尔加河中下游流域后,将钦察大草原揽入手中。

这样,就可以将连接欧亚大陆东西方的“草原带”的西半部全部合并进来,把那里的游牧民也作为“蒙古”有效地组织起来,即实现陆地上唯一的横跨东西方的游牧民大联合体。

但是蒙古不论是针对大金国还是针对花剌子模王国,都尽可能避免蛮干,多采取能胜则胜的战略。

比如蒙古军最多不过对匈牙利发动了真正的进攻。对于拔都来说,除此之外不存在更多的余地和客观条件。

拔都确实非常聪明,能进则进、当退则退。拔都统帅的本领,终其一生都非常出色。他在西征过程中所实际采取的行动,即便如实地以当时的情况来看,也并无多大失误。

在东西方六个一族兀鲁思创设之际,在蒙古高原西限的阿尔泰山脉一带配置了诸子兀鲁思的右翼三王家。从北面起,决定了其后术赤、窝阔台、察合台向西方的扩张。

三人当中,在最西北的也儿的石河上源地区,从术赤的游牧领地形成之时起就已经注定了向哈萨克草原以西的进发。关系到这一点,还有一条有力的线索。

在始于1219年的消灭花剌子模王国的战事中,当察合台和窝阔台二人所指挥的第一军指向其边境重镇讹答剌时,术赤率领的第二军在其北侧,沿着锡尔河谷奔向下游地区。显然,那是依据三人各自初封地的安排确定的军队编制和区域划分。

术赤从锡尔河河口处短暂南下,在声援花剌子模本土上的扫荡和平定作战之后,又一下子回师转向了咸海之北。那里是突厥系游牧民康里族的根据地。分成若干群落和分支的康里族,实际上构成了花剌子模王国军事力量的主体。这其中有一关键点。

被成吉思汗推翻的花剌子模沙摩诃末二世,其母忒里骞哈敦出身康里名门,他统治时期的花剌子模王国发展迅速,其中既包含其母亲的人情关系,康里军队出力也很大。

然而,康里兵也是双刃剑。他们依仗武力和功绩,各个部落都大摇大摆横行于花剌子模国内,到处引起骚动。

而且康里兵内部并不和睦,很难控制。面对蒙古的进攻,摩诃末之所以未能有效地调动兵力,不得已采取各自分散分别防守的策略,就在于康里兵一旦集中就容易引发兵变,危险太大。

在花剌子模王国摧枯拉朽般灭亡的背景中,这种事情起了很大的作用。

实际上,康里部队中既有与蒙古私下结交的人也有轻易投降的人。这种情况下的术赤军北还,意义不只是作为制服花剌子模王国的一环,目的更在于掌控康里本土的人。

另外一点,作为康里军的友军,西边钦察族的一部分也成了花剌子模的雇佣兵,这同样是值得注意的事实。

就是说,隔断康里和钦察的联合、真正控制今天的哈萨克草原,对于整个蒙古和术赤一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

术赤在咸海北方草原采取的军事行动究竟是如何展开的?关于这方面,历史上基本没留下什么记载。说到与父亲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主力部队分开行动、没有一同返回蒙古本土、死于成吉思汗之前的术赤,一直以来总是被赋予各种想象。

例如说,谜之北行,与父亲成吉思汗不和,悲剧之死,等等。

其实,关于术赤的过早离世,应该是在康里平定战中的辛劳、负伤乃至病逝、战殁,都是十分有可能的。

因为可以想象,兵力不多的术赤军面对大概数倍于己的敌对势力在广阔地域内展开军事行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关于拔都踏上西征之旅,必须交代一下,就在成吉思汗进攻花剌子模的途中,哲别和速不台两员大将为追赶仓皇逃走的国王摩诃末,从波斯本土越过阿塞拜疆和高加索抵达黑海北岸,与斡罗思诸侯和钦察族的联军展开战斗,将其彻底粉碎之事。

与不明朗之处颇多的术赤北还相比,此事因酣畅的快速进击和鲜明的连战连胜而自古广为人知。

1220年3月,率领蒙古主力军的成吉思汗和幼子拖雷从不花剌抵达撒麻耳干,得知花剌子模国王逃走,遂命令股肱之臣的两员骁将一追到底。

哲别曾追击逃往第二契丹帝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在漂亮地完成了讨灭任务后,又为随后的花剌子模之战打开了局面。

速不台后来在窝阔台时代曾围攻大金国的都城开封,进而在拔都西征时成为副帅和参谋,以丰富的经验和老练的战斗姿态辅佐着年轻的蒙古王子们。

只管一心一意地立于最前线、成为成吉思汗家族忠实之犬而奋战,是他们二人的宿命。

哲别和速不台迅速出发,从呼罗珊一路进入里海南岸的祃拶答儿,摩诃末几乎只身一人逃到里海中的阿巴思昆岛,于1220年12月穷死在了那里。

但是哲别和速不台对此并不知晓,继续进军西北波斯的阿塞拜疆,降服了控制其地的钦察族出身的月即别。

1221年,又挺进谷儿只,从那里一度折回,攻克桃里寺、蔑剌哈、哈马丹、阿尔达比勒诸城并北上,经由设里汪的舍马哈,进攻里海西岸的重镇、南北分界线上的打耳班,去往高加索北麓。

他们在那里与当地的游牧民阿兰族、薛儿客思族等交战,收买曾与其联合的钦察兵,将其击破。

钦察诸族于1222年大举向西方或西北方紧急逃难。其中,进入斡罗思故都乞瓦的钦察分支的首领忽滩汗,说服岳父伽里赤公组成钦察斡罗思联军,东渡第聂伯河,在亚速海北岸迦勒迦河畔与蒙古军展开了会战。

此役发生在1223年5月31日。联军在蒙古一方巧妙布阵、进退自如的战术下大败,斡罗思王侯中有三人被杀。

如果认为斡罗思是欧洲,那么此役就是蒙古和欧洲的首次冲突。然而这里所说的欧洲,基本上不具意义。因为是发生在欧亚大陆这一现实舞台上的事。

哲别和速不台二将的军队,实际人数也就是一万两千或一万三千左右。加上长途奔袭,所到之处肯定都会出现相应的损耗。而且这还是一次令人吃惊的快速进击。

如果只是将蒙古军获胜的原因简单归结为组织化了的游牧骑马军团的破坏力,那么在此之前,不仅是斡罗思军队就连钦察兵团也同样是游牧系的战士呢。

总之,与蒙古军不同,他们各自分散,几乎未经过组织,叛变、临阵逃脱、内讧、后撤之事时常发生。

在迦勒迦河战役之后,蒙古军追击逃窜的敌军而稍稍西进,从斡罗思南部进入克里米亚,掠过斯基泰和希腊时期以来的国际贸易港苏达克,转而向东抵达伏尔加不里阿耳地区,在这里遭遇了激烈的抵抗。

随后踏上东归的路途,在也儿的石河流域与归途中的成吉思汗主力军会合。

在1235年的忽里台上确定的西征军中,除了拔都统率的术赤家族的诸王,还有察合台、窝阔台、拖雷等诸王家族的长子或地位相当的王族入选。

后来,当上蒙古大汗的窝阔台一家的庶长子贵由、拖雷一家的长子蒙哥也加入了进来,特别是领有帝国内最多分封牧民的蒙哥,成了最重要的人物。没有拖雷家族的支持便难以施政的大汗窝阔台,即位后立即表示将视蒙哥为己子,予以优待。现在这位蒙哥决定率大部队参战。

对于主将拔都来说,蒙哥近如盟友。拔都作为稍稍被排除于二人的叔父窝阔台和察合台所把持的政权中心之外的术赤家族的首领,与虽然也同样受到尊敬但实际上被架空的拖雷家族的统帅蒙哥之间,同病相怜。

再者,二人的母亲都是克烈部王家的公主,是姐妹。就是说,拔都与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兄弟的关系,从父系来说是堂兄弟,从母系来说又是表兄弟。在看重生母血统的蒙古,拔都和蒙哥应该说都是成吉思汗孙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进一步而言,这两个人在能力、见识和气量方面也都是屈指可数的人物。

两人都懂多种语言,将才横溢,又具人望。而且蒙哥怎么说也曾在四年前跟随其父拖雷亲身体验过三峰山的艰苦决战。

在认为士兵之人心所向几乎影响了战争的胜败这一点上,蒙哥与在父亲术赤之后尝尽艰辛的拔都有一致之处。

另一方面,由于大汗窝阔台所看重的次子阔端、三子阔出已担当东边征伐南宋的重任,所以拔都和蒙哥二人在整个西征军中的确显得最为突出。

在实际作战中,二人可以说基本上各为主将。而虽为窝阔台长子却庶出的贵由,显然被降格安排了。这三人之间微妙的关系,不仅为西征军而且为其后蒙古帝国的前途投下了复杂的阴影。

另外,就察合台家族来说,自远征中亚以来接连遭遇离奇的不幸,已缺乏能够担当起下一代重任的合适人才。因此只有察合台的幼子拜答儿、孙子不里前来参加,也是无奈之举。

1236年,以拔都为统帅的蒙古西征军终于出发。越过今哈萨克斯坦,大军兵分两路。拔都亲率的主力军向伏尔加不里阿耳和巴什基尔进发。

拔都认为从前与哲别和速不台恶战的不里阿耳族是一个关键,决定首先将其消灭。

在拥有上游至下游非常广阔面积的伏尔加河流域,控制中游地区之不里阿耳族的住地。蒙古两支军队的军事行动都在1237年暂告结束。

此次行动成功地确保了伏尔加河中游地区掌握在蒙古的手中,还控制了这里的游牧民,尤其重要的是消灭了拥有若干分支的钦察大集团中的实力派首领八赤蛮。

原本就未得到统一的钦察诸族之后还是缺乏集中,各自脱离开去。而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也自然而然变成了蒙古的领地。

掌握了斡罗思东部一带广阔地域的两支蒙古军队再次会合。蒙古军因此扩充了兵源。于是,眼前直接面临的就是诸多中小诸侯国构成的斡罗思了。



#古籍里的历史# #秋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成吉思汗   伏尔加河   里海   高加索   都城   游牧民   蒙古   亚欧大陆   王国   帝国   子孙   大汗   结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