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评价最高的8人,刘备与关羽排前3,第1名大家肯定猜不到

前言

曹操一生选择人才、待人处事之道,皆为后世留下典范,他招贤纳才、识人善任的精妙眼光,更是三国时代的众人所无法望其项背。当年他评价过的这八大人物,全都是一代杰出之才,与曹操的关系千丝万缕。让我们来看看当时这位魏武王是如何与他们相识结缘的吧!

魁梧典韦义不让主 身先士卒为曹公殉国

公元210年,曹操在汉献帝支持下开始对东汉进行改革,要想建设东汉必须得具备充足的人才。曹公虽来自士族世家,但他却对当时腐败的士大夫颇为失望。无奈之下,他只能通过向全国颁布“求贤令”,以宽松的条件吸引民间贤才加入曹营。

当时,典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曹操发掘出的人才。典韦相貌魁梧,臂力过人,为人极其责任心强。曹操见其品质忠勇,便让典韦担任自己左右的贴身侍卫。

在曹营军中,典韦总是身先士卒,勇于向前冲锋。每逢用兵之时,他都会在曹公身前开路,令敌军望风披靡。曹操见典韦勇猛过人,对他极为倚重,两人关系十分密切。

然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却令典韦以悲壮的方式永远离开了曹公。

那一年,曹军南征江东的张绣。双方达成协议,张绣带兵归顺。没想到,曹公却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将她纳为妾侍。张绣得知后,忿然倒戈,率军反曹。

在混战中,典韦挺身而出,护驾曹公与轻骑突出重围。自己则殿后断后,终被张军重重包围。

“前面快走!别管我!”典韦大喝一声,一马当先,孤身冲入重围。

“典韦!典韦!”曹公在马上回头呼喊,眼见典韦身中数枪,委顿在血泊之中,终未能回应。

典韦殉国,曹操悲痛欲绝,对他的死耿耿于怀。在典韦的葬礼上,曹公痛哭不已,令所有人为之动容。典韦舍生忘死的精神,更加深了曹操对他的推崇之情。

可以说,在曹操心中,典韦的品行与忠勇,已经无人能出其右。他是曹公一生最为倚重的心腹,也是令曹操惋惜至深的知己。

荀彧谋迹华夏 制策北伐功未浅

典韦的牺牲让曹操意识到,想要推进改革,单纯依靠几个心腹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纳天下英才。于是他下达谕令,四海招贤,收编人材。

在那些响应号召、涌入曹营的人才中,有一人最让曹公赏识。他就是荀彧。

荀彧早年间就被视为“王佐之才”,他先后侍奉过袁绍等人,后来前来归附曹操,正式在政治舞台上大展身手。

曹公任命荀彧为尚书令,辅佐自己治理国家大事。在荀氏的策划下,曹操逐步统一了北方各路诸侯,一举扫平了乱臣贼子。

当年官渡之战,曹军陷入苦战之时,也正是荀彧提出诸多策略,帮助曹公扭转乾坤,获得决定性的胜利。

此后数年间,荀彧继续辅佐曹操东征西讨,再无遇到能敌手的强敌。

曹公对荀彧的倚重之情溢于言表。不仅政事上倚重,还经常与之谈天论地,寻求咨询。每每提及荀彧,曹操都不吝溢美之词:“彧儿乃吾左膀右臂,无他,吾安能成就今日的作为!”

可见,在曹操心目中,荀彧的指点策略,对其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然无人能及。荀氏可谓曹公心腹中之心腹,是其最为信任倚重的谋士。

马超刚劲难驯 曹公爱而不得将才

除了典韦、荀彧等曹营心腹,当年曹公还欣赏过一位敌对势力中的人物,那就是西凉名将马超。

马超世代守望凉州,在当地颇得民心。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欲拉拢马超入朝。然而这位西凉猛将毕竟意气高昂,对曹操此举颇有微词。最后,马超不仅没去,还举兵反曹,一度令曹军大忙。

曹公原本对马超并无好感,但见其勇猛过人,也不禁刮目相看。这位西凉之主虽年轻,但骁勇善战,令曹军屡屡吃败仗。曹公不禁感慨:“马超果然不是池中之物,想要驱使不易!”

后来,马超投奔蜀汉,曹公也不禁遗憾。当得知马超已不可能归顺自己时,他长叹道:“马超此去,诚善哉!”

从此,曹操对马超的欣赏之情已然昭然。纵使两人立场相左,但曹公内心,依旧对马超刚劲难驯的性情怀有好感。只可惜,一马当先的马超,终究成为了曹军的心头疙瘩,又何曾能受曹公驱策呢!

长坂倒戈放赵云 曹公叹服云之忠心

除马超外,曹公还欣赏过另一位埋名匿姓的将士——赵云。

那一年,曹军与刘备军激战于长坂坡。刘备大败,仓皇南逃。曹公立即发兵穷追,一路攻到刘备驻地白帝城。

残军败将扶老携少弃城而逃之时,城中忽然杀出一骑疾马,直取曹营。众人定睛一看,不正是刘备妻小!

那人正是刘备手下虎将赵云。他见势凶险,孤身深入曹营,在重重包围下救出阿斗和二夫人,直取回刘备大营,完全不顾自身安危。

“放他去吧。”曹公目睹赵云的壮举,不禁赞叹道,“今日一见,此人志气果决不凡!”

曹军诸将不解曹公放走了此人。曹公解释道:“此人为主忠心如此,若为我所用,必能建奇功。只可惜他志不在我,我又安能强留之!”

从此,曹公对赵云的勇气和忠心刮目相看、叹服不已。纵使两军为敌,他也从心底对赵云的行事品格表示钦佩。

此事过后,曹军见了赵云也无人敢拦,可见曹公对赵云的欣赏与看重已遍布军中。

关羽气节感恩 情义两军生友谊

曹操用人唯才,亦看重人品。这一点,也体现在他与关羽的特殊关系上。

早年间,关羽随刘备投靠曹操。后因战事瓜分,被曹军俘获。

曹公本可将关羽视为战俘,但他看重关羽的人品气节,不但没有加以羁縻,还亲自设宴款待,将关羽招安到自己帐下,封为偏将军,对他礼遇有加。

关羽也感念曹操的知遇之恩。后来他在曹营立下斩杀敌将颜良的大功,便是为报答曹公恩情而作。

然而,关羽骨子里仍是重情义之人。曹公见他心系旧主,也不强留,最后放他归刘备大营。

两人虽立场各异,但曹公内心依然欣赏关羽的为人。“羽儿虽已离去,吾亦能理解其苦衷。”曹公如是说。

从此,两军对垒多年,但曹关两人的私交依旧。彼此军中也无人敢加害对方。

这份特殊的情谊,足以见出曹公内心对关羽人格的欣赏与敬重。纵使两相DIGI敌对,也抹不去两人之间的友谊。

刘备豪放难制 魏武王叹臣自立

说起曹操用人之道,刘备可谓最让曹公又爱又恨的对象。

早年刘备投靠曹操时,曹公已看出刘备并非凡才。他对刘备极为欣赏,两人常常聚会饮宴,颇有交情。

曹公曾感慨道:“与刘备谈笑饮酒,聊以自慰;跟他论英雄,倒也快意。百年难遇知音,可遇不可求啊!”

从语气中可见,曹公那时已看出刘备的过人之处,两人也建立起略超同僚的友谊。

但曹公亦知刘备志不仅此,难以永远驻留在曹营帐下。果然,刘备早晚还是离开曹操,自谋 е事业。

“刘备毕竟非池中物,终归要自立门户。”曹公如是评论。

后人解读,曹公欣赏刘备的能力,也预见其必自立。只是双方道不同,故曹公也只能与刘备形同知己,却难成知音了。

曹操自评第一 盖世魏武难再遇

曹操一生,用人之道可谓独树一帜。但讽刺的是,在他自己心目中,最令他自命不凡的,还是他自己。

“要论天下英雄,当以老夫我最为出众。”曹公笑言。诚然,曹操有此自负的资本。

在他主政期间,曹操革新了许多积弊的陈规,如推行屯田政策解决军粮问题,实行宽松的举贤纳士,收拢人心。

他还大力整顿吏治,强化中央集权,有效地统一了长期分裂的北方各路诸侯势力,为日后曹魏称帝打下坚实基础。

“若非吾之才能,此乱世安知天下不至再度分崩离析,重蹈春秋战国之覆辙!”曹公如是说。

的确,若非曹操之手整合北方,造就曹魏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恐怕难以出现。曹公横扫内乱、开创盛世的功绩,无人能及。

即便晚年曹操引荐司马懿、陈群等贤才治国,但他自知此等新秀也难望其项背。

曹公自评第一,实乃实至名归。一代魏武难再遇,也正是曹操自信的根源所在。

结语

曹操识人用人,独具慧眼,他用人唯才,爱之如子,却也任人游而不失纲纪。在曹公心目中,那些令他留下深刻印记的历史名角,个个都是人中之龙,雄才伟略、气节忠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公心   忠勇   西凉   气节   心腹   友谊   军中   忠心   早年   用人   评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