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沅陵: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沅陵,是"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是什么样的美,不只是让人感到美丽、让人陶醉,而且还会令人心痛呢?

沈从文先生生于 1902 年 12 月 28 日,卒于 1988 年 5 月 10 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凤凰县人。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沱江是他儿时的乐园。他十五岁当兵,五年军旅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长期驻守在沅陵。1922 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在他最绝望的时候,得到郁达夫的帮助。1924 年,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现代评论》上发表。

沅陵故城

1928 年,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喧嚣的城市生活让他迷失,他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每天坐在屋中,耳朵里听到的却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声......在沈从文看来,“城市”是民族文化的歧路,“现代人”是人类退化的根源。他要为现代的都市人呈现另一种生活、另一种人情。他认为,乡下原始、淳朴、自然的人性和人生,才是民族理想的精神和人生状态,他要展现这种人生的境界,为民族灵魂的再造提供他独特的方案。他常常说,他的创作是建“希腊小庙”,“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其代表作《边城》《沅陵的人》《湘行散记》等,以湘西的人情、自然、风俗为背景,旨在展示淳朴的人性和理想人生情态。这些小说和散文以真挚的感情,优美的语言,诗意的情绪,为我们营造出一派沈从文式的理想世界,宛如清新悠远的牧歌,倾诉着沈从文对沅陵的眷念,对自然的感怀,对至善至美的人情与和谐宁静理想境界的想象。

沈从文在沅陵

从1917年到1956年的四十年间,沈从文先生先后十余次回到沅陵。1933年,为了把母亲接到沅陵来住,他和大哥沈云麓在沅陵修建了亦洋亦古的住房,取名"芸庐"。亦或是大哥云麓的谐音;亦或是芸芸众生结草为庐之意,寓意一介草民的陋居之所;还有一说,芸是芸香草,散发出独特的香味,往往放在书中驱虫,古人把藏书的地方唤作"芸台"、"芸阁";亦或是兼而有之吧。沈从文把沅陵当作他的第二故乡。他们兄弟姐妹九个,成人的只有五个,分别是他的兄、弟、姐、妹,都在沅陵的芸庐住过。他的大哥负责修建了芸庐并长期在此生活;他的弟弟抗日受伤回到芸庐养过伤;他的九妹曾经随他去外地求学,精神受挫后返回沅陵居住,后面嫁给乌宿村一个姓莫的瓦匠为妻,安然度过一生。

芸庐

在这十余次的往返沅陵途中,沈从文笔下最不吝赞美的还是沅陵的山水、沅陵的人。

"从常德到沅陵…一个旅行者在车上的感触,可以想像得到,第一是公路上并没有苗人,第二是公路上很少听说发现土匪。

公路在山上与山谷中盘旋转折虽多,路面却修理得异常良好,不问晴雨都无妨车行。公路上的行车安全的设计,可看出负责者的最大努力。旅行的很容易忘了行车的危险,乐于赞叹自然风物的秀美。在自然景致中见出宋院画的神采奕奕处,是太平铺过河时入目的光景。溪流萦回,水清而浅,在大石细沙间漱流。群峰竞秀,积翠凝蓝,在细雨中或阳光下看来,颜色真无可形容。山脚下一带树林,一些俨如有意为之布局恰到好处的小小房子,绕河洲树林边一湾溪水,一道长桥,一片烟。香草山花,随时可以掇拾。《楚辞》中的山鬼,云中君,仿佛如在眼前…… "

古村落

这是沈从文先生对沅陵令人心怡的自然景物的视觉体验。

"这种人并不因为终日劳作就忘记自己是个妇女,女子爱美的天性依然还好好保存。胸前的扣花装饰,裤脚边的扣花装饰,是劳动得闲在茶油灯光下做成的。(围腰扣花工作之精和设计之巧,外路人一见无有不交口称赞。)这种妇女日常工作虽不轻松,衣衫却整齐清洁。有的年纪已过了四十岁,还与同伴竞争兜揽生意。两角钱就为客人把行李背到河边渡船上,跟随过渡,到达彼岸,再为背到落脚处。外来人到河码头渡船边时,不免十分惊讶,好一片水!好一座小小山城!尤其是那一排渡船,船上的水手,一眼看去,几乎又全是女子。过了河,进得城门,向长街走去,就可见到卖菜的,卖米的,开铺子的,做银匠的,无一不是女子…… "

沅陵老街-中南门

这是沈从文先生对沅陵令人心动的人文风情的心中慨叹。

"不过一个旅行者自觉来到辰州(沅陵古称)时,由沅陵南岸看北岸山城,房屋接瓦连椽,较高处露出雉堞,沿山围绕;丛树点缀其间,风光入眼,实不俗气。由北岸向南望,则河边小山间,竹园,庙宇,高塔,民居仿佛各个都位置在最适当处。山后较远处群峰罗列,如屏如障,烟云变幻,颜色积翠堆蓝。早晚相对,令人想像其中必有帝子天神,驾螭乘蜿,驰骤其间。绕城长河,每年三四月春水发后,洪江油船颜色鲜明,在摇橹歌呼中连翩下驶。长方形大木筏,数十精壮汉子,各据筏上一角,举桡激水,乘流而下。就中最令人感动处,是小船半渡,游目四瞩,俨然四周是山,山外重山,一切如画……

沅陵老街

沅水由沅陵下行三十里后即滩水连接,白溶,九溪,横石,青浪……青浪滩滩脚有个大庙,名伏波宫,敬奉的是汉老将马援。行船人到此必在庙里烧纸献牲。庙宇无特点,不出奇。庙中屋角树梢栖息的红嘴小脚小小乌鸦,成千累万,遇下行船必飞往接船送船,船上人把饭食糕饼向空中抛去,这些小黑鸟就在空中接着,把它吃了。上行船可照例不光顾。虽上下船只极多,这小东西知道向什么船可发利市,什么船不打抽丰。船夫传说这是马援的神兵,为迎接船只的神兵,照老规矩,凡伤害的必赔一大小相等银乌鸦,因此从不会有人伤害它…… "

清浪滩

这是沈从文先生对沅陵令人心醉的道法自然的思想洗礼。

几件事都是人的事情,与人生活不可分,却又杂揉神性和魔性。湘西的传说与神话,无不古艳动人。同这样差不多的还很多。湘西的神秘,和民族性的特殊大有关系。历史上“楚”人的幻想情绪,必然孕育在这种环境里,方能滋长成为动人的诗歌。想保存它,同样需要这种环境。沈从文的笔下顿时变得舒展多彩起来,呈现了一幅可敬可佩的沅陵人物谱:从古道热肠的“大老爷”,到周家的“夭妹”,再到柳林岔的孤儿寡母,沈从文向世人展示了沅陵民众特别的、复杂的,却健全美丽的人性,这些动人的描写给先前那些理性极强的文字衬上了一层温情的底色,在散文的前后布局上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

这是沈从文先生对沅陵令人心痛的人性光辉的灵魂交融。

沈从文笔下的沅陵之美,美在山水间的自然生态,美在人世间的质朴纯洁,美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美在"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人性本真。心怡、心动、心醉、心痛--总有一种美会走入你的内心,因为这种美沁人心脾、令人心旷神怡;和谐共生,令人流连往返;浑然天成,令人心灵慰藉……凡是到过沅陵的人无不沉下心来发出无限的赞叹!远古时代的善卷隐入二酉山聆听松子掉落的声音;楚国的屈原放逐沅水而作《离骚》;明代王阳明格物明志而传"心学";清代林则徐路过叹曰"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民国才女林徽因写信称道"…沿途的景物又秀丽,又雄奇"。

沅水纤夫

沈从文先生生活的时代正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正在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一些崇尚西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西方工业文明的传播者成为时代的"弄潮儿"。难能可贵的是,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沈从文先生却有着独立的思考。从作品到理论,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价值取向。这无疑是超越了那个时代的精彩答卷,也是人类文明进步应该坚守的自然法则。

而同一时期的欧洲,却因为工业文明的肆虐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1952年的伦敦酸雨、1986年的莱茵河污染…一系列环保事件的发生,让人们开始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沈从文作品的发表,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引起共鸣,但是一经传播到国外,却引起强烈反响,他纵情描述的沅陵的山水、沅陵的人和《边城》里的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共同构筑起芸芸众生自然本真的"希腊小庙"。20世纪80年代末,他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他已于之前离世,与诺奖失之交臂。

辰龙关

如今的沅陵,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随着五强溪水电站的建成、常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全域旅游坚持生态宜居、可持续发展战略,沅陵山水的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沅陵人生活的清明上河图正欣欣向荣。借母溪国家自然保护区、五溪湖国家湿地公园、沅陵森林公园等自然资源风景秀丽;碣滩茶沅陵酱酒产业等六大产业链条良性发展;沅陵县城两水三地的格局正蒸蒸日上;龙兴讲寺、辰州古街、二酉山、凤凰山等名胜古迹焕发生机;辰龙关、鱼鳞坝、胡家溪、酉水画廊、莲花池、沅水特大桥等一批新的网红打卡地正在融入我们的多彩生活。

传统龙舟大赛

来沅陵吧,当你沉浸在城市里面的声光电的烦恼而无法自拔时,这里有清新的山水画卷等你赏析:五溪湖的碧波粼粼荡漾,借母溪的清泉叮咚作响,齐眉界的云雾缭绕着山岗,龙兴讲寺的钟声在历史的天空回荡……

借母溪

来沅陵吧,当你奔波在生活中的坎坷曲折而无以言表时,这里有天然的烟火气息让你温暖:随风飘扬的民歌小调彼伏此起,好吃街的美食味道充满回忆,胡家溪的古村落焕发出生机,火场乡的画眉鸟正在争夺第一,千丘田的香瓜芳香四溢,欧家坝的萝卜嘎嘣脆皮……

二酉山

来沅陵吧,当你迷失在人性的黑暗深处而无所适从时,这里有道法自然的生存状态给人启迪:千里沅江传统龙舟"胜亦赢败亦赢、帅气满江横"的健美人生,二酉山上"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藏书传奇,七甲坪辰州傩戏傩技的灰谐诡异、荒诞不径,五强溪明月山上流传着"夸父逐日"的生生不息,壶头山成就了伏波将军马援"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宿愿,虎溪书院成为王阳明"知行合一"的心学首倡地,借母溪妞花女的爱恨交织凝固成人性善恶的标本,还有红二、六军团转战沅陵和47军湘西剿匪胜利的红色记忆……

沅陵新城

沅陵,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一定是一个"美得令人心痛的地方",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沅陵正在续写新的传奇!(舒序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沅陵   龙舟   旅行者   湘西   心痛   渡船   笔下   人性   自然   地方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