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去世前,阿斗问了他一个问题,才明白他的傻都是装的

前言

投降后,刘禅过上了优渥舒适的生活,看起来对故国毫无眷恋之情,只顾享乐。刘禅一直被视为昏庸无能之辈,是一个失败而可悲的君主。

但是,在诸葛亮去世前,刘禅突然问了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推翻了外界的看法,原来这个“阿斗”其实一直在装傻,真正的目的只有他自己清楚。

本文将通过故事的细节,深入剖析这个看似失败的君主刘禅,在乱世中如何通过“大智若愚”的策略,保全性命和王朝,是一种什么样的睿智。

希望能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反思我们对历史人物的简单标签化。

一、三顾茅庐,感天动地

东汉末年,天下积重难返,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各路豪强见势力空虚,争相割据土地,称为。刘备作为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代表,也加入这场夺天下的角逐。

刘备最初在家乡幽州刘表手下为官,后来在许都刘焉手下任职。但他心里明白,自己要想在这乱世中立足,必须有人才。刘备由衷崇尚贤士,有“覆瓿相待”之誉。他听说在云南深山之中,隐居着一位卧龙先生诸葛亮,便决心前去拜访,拉拢到麾下以辅佐自己。

第一次拜访很不顺利,刘备带着心腹张飞和关羽来到诸葛亮的茅草屋时,主人不在家中,扫兴而归。第二次三人再来时,诸葛亮正好外出游玩。张飞和关羽对诸葛亮没有诚意感到不耐烦,觉得没必要再折辱自己第三次前来。

但刘备坚持要再试最后一次。他认为天下大事要紧,诸葛亮定会懂得自己的诚意。这一次三人是冒着风雪前来的,路上困难重重,但刘备心中对卧龙先生的崇敬和向往支撑着他继续赶路。

三人终于在风雨交加的深夜来到诸葛亮的茅屋。诸葛亮正坐在灯下读书,见状欣然相迎。刘备恭恭敬敬地向诸葛亮叩拜,一行人止住泪水,将此行目的诚恳地告知诸葛亮。

诸葛亮也被刘备对人才的崇敬和无比诚挚的态度感动。一个谋士,若不遇到贤明的君主,终究难以施展抱负。自己正是等待这样一个知遇之主。当晚诸葛亮就决定跟随刘备返回刘表处,开始辅助刘备走向伟业。

二、白鹤悲鸣,托付儿子

自诸葛亮加入后,蜀汉势力日渐强盛。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益州,在成都建立自己的政权。但终究没有完成统一大业的刘备,在与东吴作战时不幸逝世。

临终前刘备将幼儿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刘备深知这个儿子资质平平,但作为唯一血脉,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刘备说即便刘禅没能力治国,也可以由诸葛亮执政。诸葛亮立即表示绝不会背叛刘备,一定会忠心辅助新君。

刘禅是刘备与甘夫人所出,甘夫人当年分娩不顺,传说有白鹤在屋外悲鸣。甘夫人在痛苦中称梦见吞下北斗七星而诞下刘禅,于是刘禅有了“阿斗”的小名。

但这个号称与北斗星有缘的阿斗,并没有展现出与生俱来的非凡才能。刘备去世后不久,曹军就袭击蜀国,小小的刘禅只能在乳母请扈和赵云护送下才得以脱险。

若不是赵云以一人之力杀入敌阵,孤城救驾,这段传奇经历就成了刘禅的生平终结。赵云忠勇无双的七进七出,终于救出襁褓中的阿斗。蜀国王室血脉得以延续,刘禅也保住了性命。

三、出师表背后,隐藏的试探

在诸葛亮的悉心教导下,刘禅从小就在宫中读书学习。诸葛亮还为刘禅写下了著名的《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对年轻君主的期望和教诲。可惜刘禅终究没有成为辅助诸葛亮北伐的明君。

北伐的失败让诸葛亮壮烈牺牲,也让刘禅心生退意。面对北方强大的魏国军队,刘禅选择了投降。刘禅对故国的思念远不如对美食佳酿的热爱,他在魏国被很好的招待,过着优渥舒适的生活,再也不想回去走利剑路。

“乐不思蜀”成了后人对刘禅的评价。一个国家之君,竟然一点也不思念自己的故国,只图安逸享乐,实在可悲又可憎。刘禅被视为昏庸无能之辈,一个失败而可悲的君主。

但是,就在诸葛亮去世前,刘禅的一个问题,彻底推翻了外界的看法。那天,诸葛亮像往常一样到宫中探望刘禅。刘禅端坐在案前,似是不经意地问道:“丞相,你说在你死后百年,你的子嗣想要如何安排呢?”

这个问题看似随意,但却充满深意。刘禅是在试探诸葛亮对权力的觊觎。如果诸葛亮说希望子孙继承某官位,那就等于在谋划自己的权力。这对一个辅佐之臣而言是大忌。

诸葛亮当然明白刘禅的弦外之音,他沉吟片刻说:“在下家中有百棵桑树,足够子孙后代享用。” 意思是自己没有谋权的想法,子嗣只需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即可。

刘禅听后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他终于确认,面前的丞相并无篡位心思。刘禅一直在观察各路大臣,试图找出他们的弱点和觊觎之处。这么多年的装傻,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放松警惕,暴露真面目。

而今天诸葛亮的回答,也让他对这个心腹臣子放心不少。这一刻,刘禅的真面目也在诸葛亮心中呈现无遗——这个看似糊涂的君主,其实一直在算计着所有人。

四、废除丞相,巧妙平衡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出现空虚。许多大臣都蠢蠢欲动,想要取而代之控制朝政。刘禅也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巩固自己的地位。

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直接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

自刘备时期开始,丞相就是蜀汉政权第二号人物,权力仅次于皇帝。这一举动直接打乱了所有人的布局。大臣们本想辅佐年幼君主,以操纵朝政,现在却失去了最好的突破口。

与此同时,刘禅又增设了很多新的官职,如中书令、尚书令等,使各个大臣之间形成制约。没有了丞相独大的局面,朝中不同势力达成了平衡。

刘禅巧妙地运用这种平衡策略,成功排除异己,稳固权力。在这样的政治生态里,没有人敢公然谋反。刘禅保住了王朝和地位,成为三国诸侯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统治者。

五、大智若愚,保全性命

看似懦弱无能的刘禅,其实一直在权谋。他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存之道——伪装自己,让其他人都误会他的真正才能。

刘备与诸葛亮那样的人物,有开国治世的雄心壮志。可作为儿子的刘禅,生来就背负着巨大压力,他的出路在哪里?

刘禅的“大智若愚”正是在这困境中产生。他表面上过着无法无天的生活,让人以为他不遗传父亲的优秀品质。这样一来,他就不会像父亲那样被当成眼中钉。

在诸葛亮等人的辅助下,刘禅可以安稳地取得政权。等到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又巧妙地打破原有格局重新布局,使自己成为真正的中流砥柱。

此时的刘禅已经完全掌控大局,他变得毫无顾忌。在魏国的软禁生活中,刘禅可以尽情享乐,因为他已经达成自己的目标——在乱世中保全性命和地位。

对刘禅这样的君主来说,避开斗争和享有优渥生活,就是他的生存之道。这也许与我们定义的“大丈夫”不同,但在那个时代的环境下,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

六、格局决定结局

通过整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刘禅与刘备和诸葛亮不同,他的人生格局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成就功业,而是在乱世中安稳地活下去。

刘禅没有天生的雄才大略,他的出身和境遇也注定他很难有太大作为。所以他调整思路,选择伪装自己,从中求生存。

结语

结果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成为三国君主中最长寿的统治者。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他的“大智若愚”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非常成功的。

格局决定结局,刘禅的结局并不典型,但也有他的智慧。历史人物并不是非黑即白,分析他们的行为方式,还需要考量当时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阿斗   优渥   魏国   蜀汉   目的   故国   大智若愚   丞相   君主   大臣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