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多重视粮食问题,这从他们的粮仓中就能看出来

10月16日是国际粮食日,在近年来粮食供应成为了困扰很多欠发达国家的大难题的前提下,中国的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际安全线,且粮食产量近年来也在稳步上升,这让人们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十分放心。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便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储藏了,这从当时遍布各地的粮仓中就能够看出来,那么中国早期的粮仓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中国最早的粮仓

中国先民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便掌握了种植粮食的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随着工具制作水平的提升,部分地区的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在满足人们日常食用需求的前提下出现了粮食的剩余。

新石器时代储粮地窖遗址

为了储存这些粮食,古人选择在家庭周边挖掘地窖,然后将粮食储存其中,由于当时还没有完善的社会制度,粮食都是由各家各户单独存放的,因此远古时期的地窖普遍较小,能够储存的粮食数量十分有限。

但即使如此,先民们对于地窖的处理还是十分用心,他们会用掺杂了草的泥土涂抹地窖的内壁,在完成后再用火进行烘烤,这样可以保持地窖的相对干燥,除此之外古人们还会在地窖的上面搭上一个小茅草棚来遮挡雨水,避免粮食受潮。

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古人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中国古代社会步入奴隶制时代后,统治阶级的诞生催生出了大型粮仓的需求。

远古粮仓示意图

到了殷商时期,统治者已经需要建设大型粮仓来储存粮食了,此时地窖建设麻烦,不易于搬运等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于是古人将储粮设施从地下搬到了地上,专门用于放置谷物的粮仓开始出现。

古人对于粮仓的建设十分重视,为此他们将粮仓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类,比如方形的粮仓被叫做京,圆形的为囷,用来储存未加工粮食的叫做仓,储存成品粮的是廪,在对粮仓进行分类的同时,专门负责管理粮仓的官员也开始出现,这标志着中国粮仓制度的逐渐成熟。

二、先秦时期的粮仓建设

兴起于陕西地区的西周政权相较于殷商更加重视农业生产,在《逸周书》中就有“有十年之积者王,有五年之积者霸,无一年之积者亡”的说法,因此周代统治者对于粮食储备问题尤其看重。

他们知道想要保证粮食安全就要鼓励百姓们投身于农业生产,因此周代规定粮食产量达到一定水平的农户可以免除徭役,这极大地促进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有效推动了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发展。

耕作的古代农民

但当时先民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工具制作水平还相对落后,百姓在缴纳赋税后依然面临着严峻的粮食问题。

为此周天子在各地兴建粮仓,每到孟冬时节时就将百姓们的存粮集中起来储存,到了晚春时节,如果年景不好,他们就会从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到了战国时代,随着铁器的发展以及犁的发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力上了一个大台阶,此时百姓们已经能够自给自足,粮仓的用途也发生了转变,成为了各国诸侯储备战略物资的场所。

粮仓战略定位的变化对粮仓的选址产生了影响,西周时期的粮仓大多修建在靠近百姓村落的地带,从战国时期开始粮仓便被搬到了交通要道周围,这更有利于统治者对粮食的调动,这种选址方式也被之后的朝代所沿用。

战国陶塑粮仓模型

相较于殷商时期的粮仓,周代的粮仓不但体积更大,其形制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当时的粮仓大多有高足或者坚实的底座,这样可以让粮食远离地面,减少粮食受潮的可能。

三、秦汉时期的粮仓建设

到了战国后期,各大诸侯国之间战事不断,粮草储备成为了左右战局胜负的关键,秦国作为最后的胜利者,在商鞅变法后便十分注重修建粮仓储存粮食。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兴建大型粮仓,比如当时的栎阳仓积粮二万石,最大的咸阳仓积粮十万石,这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在秦朝年间,我国的官方粮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此前粮仓基本都是粮食的储备库和供应库,但随着统治疆域的扩大,赋税的运送成为了秦王朝面对的新问题,为此秦政府在河南荥阳县东北方向敖山上建立了 “敖仓”,专门用来存放中原地区的漕粮,后来其规模甚至超过了都城周边的咸阳仓。

敖仓是楚汉争霸的关键

后来这种用来存放其他地区田赋的粮仓便被称为转运仓,这些粮仓大多处在交通要道周边,因此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敖仓的归属就对战局的走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西汉粮仓模型

与此同时秦政府还完善了粮仓管理体系,在中央设置“治粟内史”,县、乡各级设立 “啬夫”、“仓佐”等地方主管粮食仓储的官员,为了管理他们秦廷还制定了《仓律》,并在此书中提到了相关官员的行为准则。

汉代在粮仓管理制度上基本继承了秦朝的法令,并且在秦代的基础上对粮仓进行了进一步扩建,当时汉代最大的粮仓为陕西华阴的汉华仓,其储粮能力达到了惊人的数十万石,在汉代初年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的发展策略,全国的生产秩序得以恢复,到汉代中期全国各大粮仓均储满了粮食,这为之后汉匈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中国作为古代农业大国,我国先民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就将粮食问题看做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全国各地修建粮仓就成为了保证粮食问题的重要手段,而这些粮仓后来也确实成为了各朝统治者稳定局面的定海神针。

虽然目前全球贸易十分发达,但在粮食保障这一根本问题上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好在我国目前对维持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产量等问题格外重视,这才让中国人民可以将饭碗牢牢抓在手中,不至于受到境外势力的影响。


文章首发自今日头条帐号:钧儒说史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粮仓   粮食   周代   地窖   先民   汉代   统治者   中国   古人   重视   时期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