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西方的视角反观第二次鸦片战争下的中国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中国的现代历史充满了屈辱和挣扎,大清国曾是自封的天国,但在列强入侵和太平天国的兴起下,这个封建王朝变得脆弱不堪。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等西方列强联合支持下,用火炮冲开了大清国的封建国门,拉开了大清国被列强奴役的屈辱历史的序幕。



每每回顾这段历史,心中都涌起满腔怒火,对西方侵略者感到愤慨不已,更对朽败的封建统治者深感不满。为何西方国家,自诩文明的楷模,竟然拔刀向倒行逆施的大清帝国?大清帝国,自诩强大的中土之国,又何以在英法联军面前节节败退?从西方的角度审视这场战争,研究清廷内幕,正视这一世纪的国耻。



《由画入史》是一个宝贵的文献,收录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媒体特派记者亲手绘制的图像和新闻记录,从另一个视角还原了这场战争的真实面貌。尽管当时摄影技术已经出现,但过于笨重,不适合在战场上使用,于是媒体采用战地画师的手绘记录,力求真实地反映战场情况。



作为舆论的主导者,西方媒体不可避免地对中西双方的形象有不同的刻画。作为侵略者,西方国家需要强调清廷的邪恶,为他们的侵略提供道德上的托词。因此,西方媒体宣传了大量关于清国的负面新闻,激发了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敌视和仇恨情绪,并将西方列强的军事行动塑造成正义之举。



尽管西方媒体在涉及清廷的记录上存在一定偏见,但我们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审视清廷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结合现代历史的记载,可以更真实地还原历史的面貌。例如,关于清军士兵的肖像,虽然五官带有西方特点,但服装、武器和军队编制等方面已经非常贴近现实,这对于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英法联军发动战争的导火索分别是“亚罗号事件”和“马赖事件”。这两起事件都在西方媒体中得到了广泛的报道,尽管事实上存在一些争议。英方媒体为了点燃战火,描绘清军官兵扯下英军旗帜,刺激了英国军事行动的理由。在这些报道中,小小的绘图可以对多国战争起到关键作用,这显示出西方媒体对于舆论操控的巧妙手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分为两个阶段,从侵略广州到签订《天津条约》,然后是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到签订《北京条约》。在广州遭受侵略时,由于清廷的不抵抗政策,许多战略要地落入了英法联军之手,当地义军自发组织,与英法联军激烈对抗。本书描绘了广州城内外的情景,包括清军的炮台、战船、武器和人员配置,还有广州城的风景,详尽地呈现出整个战争的全貌。



然而令人无奈的是,西方媒体对于清廷的风土人情记录还算公允,但是在国人眼中,对西方侵略者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本书中的图片,结合中西文献记载,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对于对近代史感兴趣的人来说,这将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珍贵的图片资料将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个时代的风情。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鸦片战争   英法   清廷   侵略者   列强   联军   广州   中国   视角   本文   媒体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