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被迫长征,并不是反围剿失败造成的,而是个正确且伟大的决定

红军被迫进行长征,并非反围剿失败所致,而是源于一项正确而伟大的决策。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将我党视为敌人,对我党的根据地不断展开围剿。中央苏区作为中华苏维埃党、政府和军队的领导机构所在地,一直受到蒋介石的密切关注,他前后五次发动了围剿。红军也进行了五次反围剿,前四次取得胜利,但第五次由于共产国际派来的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导致了惨重的损失,最终失败,不得不进行战略撤退,从而展开了长征。或许你会认为,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结果,但实际上,回顾历史并进行深入分析,长征只是一个“导火索”,并非决定性原因。



即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取得胜利,他们也会离开中央苏区。自从九一八事变爆发以来,“北上抗日”一直是我党和工农红军坚定的政治目标。此外,中央苏区并不适合长期滞留,对红军的发展不利。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广东和福建的交界处,被多个省份包围,各地存在多个军阀,红军不仅需要应对这些军阀,还需要抵抗蒋介石的围剿。当时红军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兵力有限,尽管前四次反围剿取得了胜利,但伤亡惨重。而第五次围剿规模更大,蒋介石出动了100万兵力,并制定了“铁桶计划”,试图一举歼灭红军。与之相比,中央红军只有10万多人,敌我力量悬殊,即使取得胜利,代价也将极其巨大。老蒋的目标是消灭红军,等待时机再次围剿中央红军,那时中央红军将陷入危险。因此,与其被动挨打在中央苏区等待,不如主动寻找出路。因此,放眼未来,中央红军早晚会离开中央苏区。



1933年初,日军大举侵入华北,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然而,蒋介石仍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不顾民族存亡,一心要消灭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如果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一直滞留在江西,根本无法面对日寇侵略,更无法挽救中华民族。当时国民党内部有人嘲笑说,我党口口声声抗日,却安坐江西不动。因此,为了抵御日寇入侵,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必须走出江西,前往抗日前线,担当抗日先锋,发挥引领作用,才能汇聚更多人共同抗击侵略者。日寇不断侵占中国领土,使中国百姓备受煎熬,全国渴望有领导者站出来领导抗日,这时中国共产党必须挺身而出,扛起这个重担。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胜利会师后,决定北上抗日。尽管张国焘曾试图另立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南下,但最终失败并同意北上,最终三大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汇合。瓦窑堡会议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团结全体人民,高举抗日大旗,为全国军民带来了希望,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与此同时,离开中央苏区后,我军不断壮大,最终打败了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



综合考虑这一系列因素,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是一项正确而伟大的决策,而非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红军   中国共产党   苏区   工农红军   日寇   我党   军阀   江西   蒋介石   正确   中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