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辽宁一老农写信给叶剑英:我才是带队活捉蒋介石的人

农民老人的一封信:带队活捉蒋介石的真相1979年6月的一天,叶剑英在办公时收到一封信,写信的人是一位85岁的辽宁老农民。尽管这封信有几十页厚,但叶剑英在百忙之中仍被信件的开头所吸引。这位老农民详细叙述了自己的经历,特别强调自己是带队活捉蒋介石的人,并列举了许多证据。叶剑英看完整封信后批示辽宁省委加紧调查此事。那么,在已经有关捉蒋的文章发表后,为何这位农民还敢声称自己是捉蒋的人?他的经历是怎样的?这封信为何能引起叶剑英的注意?王玉瓒,一位来自辽宁黑山县的农民,1914年加入东北军,从文书做起,最终成为中校兵站员。他在东北讲武堂学习期间成绩优异,但在毕业时排名第十。

张学良看中了他的工作能力,将他调到自己身边工作。1933年,日军发动热河事变,东北军撤退承德。张学良虽亲自督战,但无法阻止部队的溃败。面对国内舆论的谴责,老蒋找到张学良商量,决定其中一人下野以平息国内的愤怒。张学良被迫下野,并出国考察。长城抗战失败后,根据塘沽协定和何梅协定,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被撤退驻河北。宋哲元被任命为平津卫戍司令。原本担任平津卫戍司令部参事的王玉瓒被调到卫队营担任守卫任务。他的部队实力很强,拥有3个步兵连、1个特种连和1个骑兵连,共1200多人。在华北,宋哲元企图吞并东北军在华北的部队。一天,宋哲元的部下邀请王玉瓒等几个东北军军官吃饭。

在酒过三巡之后,有人对王玉瓒说:“老弟,咱们再干一杯。你看我们这有酒有钱,你不如就留在这跟我们干,我们是不会亏待你的。”大多数东北军官兵都希望张学良能够带领他们打回东北去。但王玉瓒没有忘恩负义,他决定把部队带到西安找张学良。王玉瓒的行动受到了张学良的赞扬,并被提升为团长。而孙铭九则被派去把蒋介石押送到西安。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王玉瓒的部队迅速占领华清池,而孙铭九的卫队则直捣蒋介石的住所五间厅。经过激烈的战斗,孙铭九最终在骊山上找到了一个隐藏在石缝中的老蒋。他们成功地将老蒋押送到西安,并完成了捉蒋的任务。

然而,西安事变结束后,王玉瓒选择了隐居,而孙铭九则走上了一条与王玉瓒完全不同的道路。孙铭九成为了捉蒋的功臣,他的事迹被英国记者贝特兰和美国记者斯诺报道出来。然而,他后来却背叛了东北军,投靠了汪伪政权。而王玉瓒则在抗战胜利后继续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贡献。他参加了云南起义,并提供物资支持给中共桂黔边区游击队。然而,他回到东北后却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被下放到偏僻农村15年。总的来说,这封信详细叙述了王玉瓒带队活捉蒋介石的经历。他的行动是出于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而不是个人私利。然而,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认可程度远远低于孙铭九。这可能与孙铭九后来的背叛有关。

无论如何,这封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历史真相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捉蒋事件的发生和背后的故事。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到王玉瓒带领部队活捉蒋介石的事迹是真实存在的。然而,由于各种原因,他的贡献被忽视或者淡化了。我们应该正视历史,对他的贡献给予应有的认可和赞扬。同时,也应该深思为什么孙铭九能够获得如此高的声誉,他的背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作为读者,我们需要从这个故事中汲取什么样的启示呢?历史往往是复杂的,我们不能单凭表面的事实和官方的解释就得出结论。我们需要保持对历史的审视和思考,尊重每个人的贡献和真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过去,指导我们的未来。

最后,请问读者们对于这个故事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思考呢?您认为王玉瓒的贡献应该得到更多的认可吗?对于历史的解读和评价,您有什么样的观点呢?期待您的评论和讨论。西安事变中捉蒋的真相终于大白天下!历史有时被谎言掩盖,但终会有真相浮出水面。王玉瓒老人在85岁时决定给历史一个交代,一封一封地写信,一级一级地向上反映。经过多年努力,王玉瓒终于得到了公正的待遇。1981年底,全国政协文史办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及"二二"事件的座谈会,王玉瓒和孙铭九等人出席了会议,根据他们提供的材料和当事人的回忆,参会人员一致认定:王玉瓒是捉蒋的主要功臣。这一真相的揭示,对于准确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第一段介绍了王玉瓒老人在西安事变中的遭遇,他没有抱怨,而是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审查"。然后,文章回顾了西安事变25周年纪念会上成立的工作组,专门负责征集和编纂相关史料。然而,由于某些参与者害怕罪责的追究,一直没有将真相如实交代,导致工作组无法完成任务。接着,文章提到1979年,孙铭九在媒体上发表了自己在西安事变中捉蒋的文章,对其他参与人却不提一字。这引起了王玉瓒的注意和愤慨,他认为这样的历史传承会误导后人。因此,他决定给历史一个交代,开始写信向上级反映。最终,他的信被送到叶剑英办公桌上,辽宁省委成立调查组对王玉瓒的材料进行了调查,并证实他提供的材料没有一句假话。

辽宁省委还发布了关于王玉瓒政治历史问题的结论文件,确认了他的爱国、正义和功绩。对此,王玉瓒非常激动,泪流不止。接下来,文章将重点转向关于捉蒋真相的揭示。1981年底,全国政协文史办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及"二二"事件的座谈会。王玉瓒、孙铭九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出席了会议。根据两人提供的材料和其他当事人的回忆,会议的参会人员一致认定:王玉瓒是捉蒋的主要功臣。他的卫队一营守卫了华清池,他率先进入了老蒋的卧室,他的部下首先发现了老蒋。尽管孙铭九比他先到达老蒋跟前并押送他赴西安,但这并不改变王玉瓒在整个事件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揭示对于准确理解西安事变的历史意义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文章回顾了王玉瓒老人的后续情况,他担任过辽宁省政协委员、常委等职务。1984年2月17日,他病逝,享年88岁。文章以总结的方式强调了历史的重要性,并指出历史有时会被谎言掩盖,但终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读者对文章内容进行评论:你认为揭示捉蒋真相对于准确理解西安事变有何重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辽宁   平津   西安事变   蒋介石   老农   东北军   西安   部队   真相   历史   文章   叶剑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